點選上面的藍色文字***檢視更多。
2023年,在大浪街道計畫生育協會的推動下,萊武山社群計畫生育協會將齊心協力,凝聚力,以改革示範為契機,通過加強組織建設,推動團隊轉型、崗位轉型、服務轉型,努力推動計畫生育協會聯絡、聯絡能力的不斷提公升。服務群眾,積極適應人口工作轉型發展的新要求,全面推進改革示範工程,不斷取得實效。
要著力加強組織建設,夯實工作基礎
萊武山社群位於大浪街腹地,總人口約210,000人,其中已婚育齡婦女9,151人,屬於“一站一住”管理模式。 有84家廠房和企業,1家醫院,2所幼兒園和1個公園(陽台山森林公園)。
2023年,社群黨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計畫生育協會改革示範創專案,將計畫生育協會的組織建設納入社群總體發展規劃。 選建社群計畫生育協會理事會班子,由社群黨委書記任計畫生育協會會長,主管婦女衛生、計畫生育工作的區黨委委員擔任副會長; 廣泛招募專職社群成員、網格工、企業技術人員、心理諮詢人員、法律援助人員、熱心公益人員加入計畫生育協會理事會和成員班子,為計畫生育協會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要加強隊伍建設,鞏固基層網路
根據群眾的實際需求,萊武山社群計畫生育協會成立了生育護理志願服務隊、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公益隊、萊武山社群睦鄰瑜伽協會、繪本閱讀推廣隊等計畫生育協會團隊,並有2名家庭健康指導員, 1名好教育指導員,1名青年健康專案教師參與協會工作,通過精準、專業地為群眾服務,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滿足感。成立由41名志願者組成的社群生育護理志願服務團隊,致力於服務社群弱勢群體,幫助孤寡家庭和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幫助困難家庭,宣傳計畫生育知識服務,為社群提供優質服務。
著力推進崗位建設,完善服務體系
萊武山社群計畫生育協會建立了以家庭發展服務中心為龍頭、“快樂家庭角”托育服務點、“向日葵親子小屋”、社群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點為依託、專業團隊為支撐的計畫生育協會服務網路,讓“小崗位”成為人民的“大舞台”。
萊武山社群家庭發展服務中心於2021年5月24日正式投入運營,占地面積525平方公尺,設有服務前台、兒童樂園、健康報告廳、青少年加油站、婚育院、哺乳室、心理諮詢室等功能室。 該職位配備2名專業社會工作者,積極對接社群公共衛生委員會、社群衛生、婦幼保健院、托兒所等資源,重點開展科學育兒、生殖健康、青少年健康、老年人健康、家庭健康、家庭文化、幸福家庭等七大方面的服務,是普及家庭健康生活的重要崗位, 優化家庭健康服務,傳播家庭健康知識,2021年榮獲市級示範崗位稱號。
“幸福家庭角”托兒服務點占地約140平方公尺,是社群計畫生育協會探索0-3歲家庭家庭教育、早教、托兒服務的重要陣地,推廣良好家庭作風,提供20個托兒所名額。
專注於提高服務水平和建立工作品牌
計畫生育協會的凝聚力在於活動,活力在於服務。 2023年以來,萊武山社群計畫生育協會根據人民需求日益多樣化、多層次化的特點,全面拓展服務領域,完善服務模式,提公升服務效能。
做生育政策的“宣傳隊”。 利用“國際家庭日”、“會員活動日”、“世界人口日”、“世界愛滋病日”等紀念日,我們利用好線上線下宣傳陣地,開展了20餘項宣傳服務活動,傳播結婚育齡新觀念,大力宣傳三孩綜合政策,普及優生學和生殖健康知識, 推動健康家庭創家活動深入開展。
做乙個為群眾服務的“有愛心的人”。 著眼於全生命週期,依託家庭發展服務中心和“幸福家庭角”托育服務點,開展了育兒指導、青少年健康教育、女性技能提公升、中老年人健康指導、生殖健康教育、應急救援培訓、“兩癌”篩查入城中村等230餘項活動, 中醫文化、免費診療、免費檢查,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婚育觀、家庭觀、價值觀。大力推進“暖心行動”,通過志願服務、探訪慰問等方式,為弱勢群體、特殊計畫生育家庭、多子女家庭提供生命、健康、心理等服務,解決特殊計畫生育家庭問題,解決緊迫、困難、憧憬等問題。
成為品牌特色亮點的“探索者”。 聚焦“養嬰難”、“養嬰難”等嬰幼兒護理痛點,充分發揮“幸福家庭角”陣地作用,做好“幼兒好教育”科學育兒工程建設。 開展親子繪本閱讀活動51場,開展嬰幼兒節律、兒童保健、嬰幼兒疾病防控、居家安全等科學育兒關愛訓練活動30場,增強嬰幼兒家庭科學養育孩子的能力; 動員志願者“幫忙帶娃”,為媽媽們提供喘息的機會,為鼓勵和提公升生育意願打下良好的基礎。
通過改革和示範建立,萊武山社群計畫生育協會擁有了更完善的組織體系、更暢通的執行機制、更優化的職能配置、更高效的管理服務,成為緊密聯絡群眾、充分信任群眾、充滿活力的群眾組織,有效提公升了計畫生育協會接觸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 主動適應人口工作轉變發展的新要求和廣大育齡人口家庭對生育支援、家庭健康等服務的需求,推動計畫生育協會組織工作不斷創新。分配給計畫生育協會的職責和任務是有效的,並且
龍華區大浪街道萊武山社群計畫生育協會。
呂丹紅、李豔娜)。
內容來源於稿件,資訊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此號碼用於公益宣傳,不得任何商業用途,如有文字、**涉及侵權,請聯絡刪除。
審稿人:林澤紅.
主編:胡靜。
編輯:張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