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要讓“高保低賠”擾亂健康保險市場。
理賠服務是提公升保險消費者體驗的關鍵環節,也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的重要環節。 近日,數十家保險公司紛紛交出2023年理賠報告卡,不少壽險公司不僅比上一年增加了理賠總額和理賠數量,還提高了理賠的及時性。 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資料,2023年壽險企業原保費收入為354萬億元,同比增長1025%;薪酬支出8189億元,同比增長278%,索賠金額的增長率是保費增長率的兩倍以上。
理賠資料正變得越來越透明,反映出保險業在承保和理賠方面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從已經公布的資料來看,絕大多數壽險公司公布的賠率都在98%以上,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報案都可以理賠。 不過,從監管部門收到的投訴來看,公眾的保險理賠體驗與公布的理賠資料仍存在“溫差”。 其中乙個重要原因是,一些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如百萬元醫療保險、癌症預防保險、短期重大疾病保險等,仍存在“高保額、低賠付率”的問題。
“高保額、低賠付率”是指雖然保額高,但實際可賠付的金額相對較小。 也有一些健康保險產品以“零免賠額”為營銷噱頭,以最高保額百萬甚至數百萬元吸引消費者,故意削弱免賠額,限制報銷比例,導致消費者收到的實際理賠與預期存在巨大差距。 同時,雖然市場上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不斷“新”,但同質化趨勢仍較高。 更重要的是,隨著網際網絡銷售渠道的發展,短期健康保險產品之間的競爭重點不再是產品設計和保障責任,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流量投放和營銷方式的競爭。
要真正消除保險業“買險難理賠”的癥結,從承保和理賠方面求優化很重要,但科學合理的產品設計才是根本原因。 保險公司在設計商業健康保險的承保範圍時,應著眼長遠,盡量將醫療保險目錄中未納入的合理醫療費用納入商業健康保險的保障責任範圍,並設定合理的免賠額和報銷比例; 按照監管部門要求,不允許設定嚴重偏離理賠經驗資料依據的虛高保險金額,切實減輕群眾實際醫療負擔; 在產品政策方面,要通過差異化定價和費率浮動,鼓勵年輕人和健康人群為未來的健康安全投保,加強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的融合,從“防疫”到“促健康”。 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隨著消費者健康保障意識的不斷提高,只有與服務更契合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才會受到金融消費者的歡迎,贏得發展機遇。 (楊然)。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