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一方面在和劉邦打架、捏著劉邦,一邊跟著自己的感覺,轉向了自己認為的生活方式。
項羽判斷死路和活路的標準很簡單:哪裡能吃到,哪裡就去哪裡。
劉邦的政治工作者走遍了淮北平原幾乎每乙個村莊,引導群眾清理荒野,楚軍要當場拿下是相當困難的。
項羽疑惑不解:這裡是他的國家,卻成了劉邦的主場; 這是他的人,卻成了劉邦的支持者,劉邦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劉邦之所以深受楚國人民的喜愛,主要得益於項羽的幫助:項羽為了保住部隊的性命,不惜搶楚民家裡的每一粒糧食; 而劉邦則把項羽餓死了,想盡辦法讓大家免於小點損失。 於是,就沒有必要特別動員了,大家一起倒在了劉邦的身邊。
項羽一路向東行進,距離韓信的防禦區域越來越近,危險正在一步步逼近。 項羽不想往這個方向走,關鍵是其他方向都會被嚴嚴堵住,只有這個方向更容易走。 無奈之下,他只能按照劉邦設定的路線一步步向東移動。
此外,項羽還具有賭博心理。 他隱隱有一種預感:韓信要是想打敗他,早就帶部隊和他打仗了。從古嶺之戰到現在,兩個多月來,劉邦給了韓信很大的賞賜,韓信卻一直牽著他的部隊,為什麼會這樣? 項羽想知道答案,就像劉邦想知道答案一樣。
項羽想看看韓信能不能給他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機會,劉邦想看看是不是該把韓信的腦袋砍下來了。
兩人心思相投,便扭打著身子,一步步的向韓信靠攏。
項羽走到棲霞(安徽靈璧),再也走不動了。 因為劉邦不想讓他繼續下去。 現在韓信近在咫尺,是時候表明立場了:從左到右? 殺了劉?
項羽也知道:是時候攤牌了!
是祝福還是詛咒? 哪怕九十九分是詛咒,只有一分是祝福,也值得期待。
他下令在城牆下建造乙個防禦陣地,隨時準備堅守。
他裡面沒有食物和草,外面沒有援軍,被困在狹小的地方,他不是坐以待斃嗎?
他不想等待幫助,而是想等待變化——等待韓信帶來的改變。
堅守不是防禦漢軍,而是守住部隊。 兵法上說,“諸侯打自己的地,為散地而戰”,項羽現在打的是地方,是散地,官兵容易逃跑,這樣一來,部隊就帶著**逃走了,損失了大半,原來有二十多萬匹馬,現在只有十萬左右(項羽的棋子可以是十萬匹)。 反倒是劉邦像個屁一樣跟在後面,不斷從楚軍中招兵,兵力差不多有十萬。 如果逃跑的現象不停止,雙方的力量很快就會逆轉。 堅守要塞,守住出入口要點,可以有效防止官兵逃跑。
劉邦看著項羽的布局,笑了笑,對將領們說道:項羽沒有飯吃,兵馬多少,又有什麼用? 他把希望寄託在誰身上?
劉邦無意攻擊被困楚軍,在距離城牆十里的地方安營紮寨,對城牆下的敵人採取監視姿態。
楚國的局勢進一步惡化。
劉佳接過劉邦的手寫信,說周寅已經降職了。 周尹率領九江軍加入漢軍。
項羽聽到這個訊息,不僅心寒,而且從頭到腳都冷了下來。
他沒有憤怒,只有悲傷,他第一次真正意識到自己失敗太多了! 做人做事,你就會失敗。
周寅也是周侯的親戚,他對周寅仁很正直,他要權給權,錢要錢,要信任要信任,要機會給機會,別人投降是可以理解的,周尹怎麼可能投降呢? 這幾年,他把三族的親戚照顧得不好,好位置好,使者都優先給親戚,他以為親戚是親信,誰知道親戚不可信。
他不得不在心裡承認,自己輸給了劉邦! 劉邦的得人心能力太聰明了! 當年,季欣為了救劉邦,不惜惜死。 周柯和方公被抓了,他們把自己的**侯魯當成鞋子一樣對待,寧願死也不願背叛劉邦。 而王玲的母親老太太,為了加強兒子對劉邦的忠誠,說要死,但她沒有猶豫。
他想不通:他比劉邦還差什麼? 因為想不通,他氣餒了,沒有自信。 人不怕看清楚自己,最怕看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強,不知道自己有多弱,不知道自信放在哪裡!
周寅向漢朝投降後,表現積極,與多布一起攻克六郡,與黃布聯手北上,俘虜並屠城父,並在壽春與劉嘉會合(養九江士兵與黃布會合,同時屠城父,跟隨劉嘉會合)。
劉嘉、屠布、周尹三軍繼續北進,衝向夏夏,沿途的楚城都看不起風。
三人來到皇宮,與劉邦、關英聯手,總兵力近二十萬,形成了對項羽的絕對優勢。 自從滎陽之戰之後,劉邦就和項羽對峙過,而且是第一次在兵力上占有優勢,打敗項羽更有把握。
相反,項羽的眼神陰沉。
城牆下沒有對峙,楚軍的困難卻一天比一天嚴重。 最大的問題是吃飯,官兵們天天處於半飢餓狀態,營養不良和悲觀失望成為侵蝕戰鬥力的兩大敵人。
劉邦還沒準備好打硬仗,因為沒必要。 楚軍餓得一口氣倒下,就去接俘虜了。 也許拿出幾個大蛋糕,他們會爬到自己身上,衝上去當囚犯。
項羽有些疑惑:以前他攻擊劉邦壽,劉邦卻不戰而屈人之兵;現在他換了位置,他護住了劉邦的進攻,但劉邦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難不成這就是傳說中的“不向人民投降的士兵”?
在網際網絡上,被入侵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