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登場 |金角金融。
作者 |塞爾達。
“無論誰在海外有工廠,訂單都會交給訂單是誰。 ”這是市場對蘋果**鏈管理的共識。
在蘋果暫停生產Air Pods Pro2一年多後,中國“水果連鎖”巨頭歌爾宣布在越南開設工廠。
2024年1月15日,歌爾股份宣布,為滿足公司在越南業務拓展及長期經營的需要,公司全資子公司香港歌爾擬以自有資金在越南設立全資子公司,總投資不超過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9億元)9億元)。
這近20億元的投資,不小。 要知道,歌爾股份2022年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將低於18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將低於9億元,這意味著歌爾拿出一年多的利潤在越南投資。
早在2022年底,歌爾股份就宣布已收到海外主要客戶的通知,要求暫停其一款智慧型聲學產品的生產。 業界普遍認為,大客戶是蘋果。
在被蘋果裁掉後,歌爾的表現也一落千丈。
當年,歌爾股份因“海外某大客戶通知公司暫停其一款智慧型聲學產品停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近18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近6%; 2023年情況將繼續惡化,前三季度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將接近8%。
至於蘋果減單背後的原因,市場眾說紛紜,既有猜測需求因素,也有認為是生產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這其實是背後反映出來的蘋果將部分連鎖店遷出中國並加速向越南和印度轉移的趨勢是不可阻擋的。
還蘋果轉移第一產業鏈的本意是分散風險,但承擔風險的卻是中國的“果鏈”企業。
在蘋果“搬遷”的背景下,中國的“果鏈”企業不可避免地需要配合蘋果在印度、越南等新興市場的投資布局。 一些蘋果**連鎖廠商表示,蘋果明確要求其公司在一定期限內在越南或印度設廠“產能規模不是必需的,但必須存在。”
然而,無論是印度還是越南,中國的“果鏈”企業在搬遷過程中都面臨著巨大的困難。 印度面臨地緣政治壓力,而越南的勞動力和土地成本已經飆公升了數倍,投資紅利所剩無幾。
這意味著,對於歌爾來說,在越南建廠是兩難境地下的一場豪賭。
“寄生”蘋果
歌爾科技、立訊精密、朗斯科技被譽為A股中的三大“果鏈”企業,都在追隨蘋果產品的腳步,成長為行業巨頭。
其中,歌爾在2010年左右開始切入“水果鏈”,為蘋果首款音箱模組、麥克風、有線耳機等。 從2010年到2017年,歌爾股份的收入飆公升了8倍以上。
2018年,歌爾股份拿下了蘋果開創性產品AirPods的訂單,股價(復牌前)暴漲,從每股6元左右,漲至2021年底的近60元,但如今已回落至每股20元以下。
轉折點發生在2022年,當年11月8日,歌爾股份宣布,已接到海外某大客戶通知,暫停其一款智慧型聲學產品停產,預計影響2022年營收不超過33億元,約佔公司2021年營收的4%2%。業界普遍認為,大客戶是蘋果。
受此影響,歌爾股份計提了17項資產減值準備97億元2022年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同比下降近6%。
步入2023年,形勢繼續惡化。
去年前三季度,歌爾股份的營收規模雖然仍保持在行業前三(神萬**行業——消費電子元器件及組裝)。但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同比增長近8%,位列前數第二(2022年營收超100億元,規模位列前10),也遠低於頭部企業中位數——正增長1477%。
同樣,還有核心利潤(收入 - 運營成本 - 稅收和附加費 - 銷售、管理、利潤、研究費用)。從2020年到2022年,歌爾的核心利潤在30億元到40億元之間,但經過去年前三季度,這一資料僅略高於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減持對歌爾股份最大的負面影響不是營收(去年前三季度營收僅同比下降0)。28%),而是蘋果公司以較好的利潤削減了歌爾股份的部分訂單,導致歌爾股份的毛利率持續惡化。
從2020年到2022年,歌爾股份的毛利率將達到。 12%,2023年前三季度跌破10%,只有84%;相比之下,排名靠前的公司的毛利率中位數為: 57% 和 1158%。
資料顯示,這幾年,歌爾的毛利率逐年下降,早些年已經慢慢甩開了行業領先地位。
在具體業務方面,歌爾的產品主要分為精密部件、智慧型聲學機和智慧型硬體三部分。 根據2023年中期報告,三大業務板塊的毛利率均有所下降
其中,是蘋果公司生產的Air Pods Pro2,屬於智慧型聲學機業務。 受蘋果降單影響,該業務營收較2022年上半年的123家有所增長4億元降至2023年同期的925億元,同時毛利率同比增長912% 減半至 405%。
此外,去年上半年智慧型硬體業務為歌爾帶來了近300億元的收入,這部分業務主要是為頭部客戶提供VR、AR等產品OEM服務。 在蘋果暫停歌爾 Air Pods Pro2 的生產後,該公司將希望寄託在智慧型硬體業務的突破上。
不過,由於大客戶降價,智慧型硬體業務的毛利率也從12下調了一半79%下降到587%。
至於歌爾的第三大業務——精密零部件業務,由於消費電子行業的不景氣,收入和毛利率雙雙下滑。
毛利率**最終會影響公司業務的盈利能力。
2023年前三季度,歌爾股份實現營收近740億元,但營業收入核心利潤僅為515億元,僅佔07%,即每100元業務只有0.稅前利潤 7 美元。 相比之下,該行業頂級參與者的中位數為 355%。
可以說,在被蘋果裁掉之後,歌爾股份的剩餘業務似乎很難盈利。
OEM耳機的遐想
對於歌爾來說,未來與蘋果的合作至關重要,包括Air Pods Pro2能否恢復生產,甚至能否加入蘋果頭顯**鏈。
早在2023年2月,被譽為“最懂蘋果”的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馳就表示,歌爾將恢復Air Pods Pro2的生產。 然而,2023年5月10日,歌爾股份公開回應稱,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該產品尚未恢復生產。
近日,歌爾在越南宣布建廠時提到,歌爾電子科技在越南的業務範圍是生產耳機、智慧型手錶、VR&AR消費電子產品,而就在幾天前的1月8日,蘋果剛剛宣布,這款耳機Apple Vision Pro將於2月2日正式上市。 歌爾股份與蘋果公司未來的合作關係再次令人遐想。
在回應投資者的詢問時,歌爾股份沒有明確回答在越南設立子公司是否是蘋果的OEM頭顯裝置的問題,只表示是出於稅務考慮。
事實上,當蘋果的耳機Apple Vision Pro首次發布時,只是有報道稱該產品將由和碩獨家生產。 不過,郭明錤認為,和碩可能會將生產資源轉移給與立訊精密的合資企業立凱精密。 由於立凱精密由立訊精密主導,相當於和碩將OEM資質讓給了立訊精密。
目前,該訊息尚未得到蘋果官方認可,也不知道誰有資格獲得蘋果耳機Vision Pro代工,而歌爾最近在越南設廠,這讓蘋果耳機的代工爭奪戰再次變得混亂。
即使歌爾能從蘋果獲得蘋果Vision Pro頭戴式裝置的OEM資質,也很難扭轉公司的業績。
與 Air Pods 不同,Apple 的耳機 Apple Vision Pro 價格昂貴。 據相關報道,蘋果頭顯Apple Vision Pro的起售價為3499美元,相當於2元多50,000元。
由於價格高昂,市場對蘋果視界Pro的銷量並不看好,TrendForce集邦諮詢2024年蘋果視界Pro的銷量約為50萬至60萬台。 相比之下,在 2022 年,Air Pods 售出了 8500 萬台。
而且,對於一鏈廠商來說,耳機和耳機之間的OEM價格差異還不如零售終端的價格那麼大。 據相關機構**了解,Apple Vision Pro**的單台OEM為130美元,據國信**稱,Air Pods**的OEM為93美元,比Apple Vision Pro的OEM低不了多少。
這意味著耳機體積小,代工成本**有限。 如果耳機訂單無法恢復,即使歌爾可以參與耳機連鎖,也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蘋果依賴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過度依賴蘋果是“水果連鎖”企業的通病。 除了關注蘋果的訂單,對於歌爾來說,如何擺脫對蘋果的依賴也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從2019年到2021年,歌爾從蘋果獲得的收入佔4065%上公升到4249%。
這並非個孤例,三大A股水果連鎖企業中的另外兩家立訊精密和朗斯科技也處於類似境地。
其中,2019年,立訊精密前五大客戶的收入佔比為。 89%,2021 年的比例是: 62%。蘋果是最大的客戶,其收入份額在兩年內增加了近19個百分點。
蘋果的朗斯科技訂單占營收的比例從2019年的43臺上公升2021年,07%公升至6649%。
“一家小廠進入蘋果鏈後,會全力以赴地對**蘋果,對其他客戶的支援會很弱。 蘋果可能是該公司收入的唯一支柱。 ”據業內人士透露。
不難理解,“果鏈”企業將資源傾注到蘋果中。
一位蘋果業務高管表示,雖然蘋果訂單的利潤不一定是最高的,但肯定會為公司提供合理的利潤,不會因為第一鏈的擠壓而降低產品質量。 同時,在業內人士眼中,蘋果的訂單收入相對穩定,其他“非果鏈”商家壓力較大。
此外,蘋果對**鏈的管理和創新能力,以及進入“水果鏈”的行業標桿效應,以及資本市場的認可,都能帶來超越訂單的收益。
還從歌爾的情況可以看出,過度依賴蘋果的風險也很明顯
蘋果奉行“低庫存、隨時下單”的JIT(準時制)鏈模式,通過精細化管理將這種模式實現到極致。
通常蘋果只向**連鎖提供未來三個月的需求預測,這需要**業務的快速響應。 一位蘋果連鎖人士表示,當市場需求良好時,蘋果需要在一周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快速加價; 相反,如果一款產品的市場反響不好,蘋果會直接下單。
據上述蘋果**鏈源介紹,蘋果對產品良率的要求非常嚴格,如果在試製過程中良品率達不到標準,蘋果會迅速切換到第一供應商。
“蘋果非常善於利用'鲶魚效應'。 在同乙個環節中,蘋果通常會找到兩個以上的**業務合作,即使其中乙個可能很小,蘋果提供技術和給一些小訂單,在前兩三年就能很快得到支援,沒有什麼不可替代的。 ”他進一步指出,由於蘋果在第一產業鏈的管理上一絲不苟,甚至很多材料都需要通過蘋果購買,所以第一商在蘋果面前沒有秘密。
值得注意的是,郭明錤曾爆料稱,歌爾失去的Air Pods Pro2訂單被該公司的競爭對手立訊精密搶走。
Apple 的第一代 Air Pods 於 2016 年 9 月推出。 2017年7月,立訊精密在一次測試中,以近100%的良率拿下了蘋果第一代Air Pods的首單訂單。 從那時起,立訊精密一直是蘋果Air Pods的最大OEM,佔據了60%的市場份額。
歌爾股份於2018年開始生產Apple Air Pods,公司一直是Apple Air Pods的第二大OEM,佔據了30%的市場份額。
果實鏈遷移壓力
在蘋果從中國搬遷的背景下,這家“水果連鎖”巨頭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兩難境地。
近年來,意外因素導致蘋果產品暫時短缺,再加上美國對蘋果的壓力,為了鏈條安全,蘋果加快了鏈條向越南和印度的轉移,走出中國的趨勢勢不可擋。
印度工商部長皮尤什·戈亞爾(Piyush Goyal)曾公開表示,蘋果希望將iPhone在印度的生產比例從目前的5%-7%提高到25%,未來將在印度組裝新的蘋果手機。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也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到2025年,蘋果將完成印度組裝份額達到25%的目標。 郭明錤認為,蘋果的中長期目標是在印度富士康生產40%-45%的iPhone。
一位來自蘋果連鎖製造商的人告訴他,蘋果的聯絡人清楚地告訴他他的公司被要求在一定時間內在越南或印度設廠,產能規模不是必需的,但必須是。
此外,不少水果連鎖人士甚至表示蘋果的策略很簡單,一定比例的訂單必須轉移到海外,誰在海外有工廠,誰就下訂單。
蘋果轉移**鏈的意在是為了分散風險,但承擔風險的是一群“水果鏈”公司。 在蘋果“搬遷”的背景下,中國的“果鏈”企業不可避免地需要配合蘋果在印度、越南等新興市場的投資布局。
但中國的“水果連鎖”巨頭尚未在上述新興市場找到成功的方案。
在印度,中國大陸**連鎖企業無法在印度擴張的乙個原因是,在2020年中印邊境衝突之後,印度**加強了對中國手機製造商對應用服務提供商的審查,並收緊了對中國公司的准入許可。
據相關報道,直到去年1月,印度才批准了中國“水果連鎖”企業立訊精密、舜宇光學和裕同科技在印度的擴張許可證。
公司五年前在印度做了相應的布局,目前還處於觀望狀態,需要謹慎,畢竟印度的狀態與中國不同,其產業鏈生態的提公升,關係到國家的建設和人才的培養。 立訊精密董事長兼總經理王來春表示,印度的布局是看重其巨大的國內市場,對於中國企業來說,與中國接壤、物流更便利的越南是更好的選擇。
也有“果鏈”業內人士直言不諱:“印度市場巨大,但印度國情能否讓公司長期發展還是個問號。 至少現在,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已經受到懲罰,你在印度賺了錢,你能接受嗎? ”
除歌爾股份外,目前在越南設廠的中國“果鏈”企業還包括朗斯科技、立訊精密、凌益智能製造、美英森、伯恩光學、裕同科技等企業,業務已從組裝逐步延伸到上游零部件,包括玻璃蓋板、結構件等。
然而,隨著中國“果鏈”企業不斷向越南轉移,越南的投資環境也比以前差了很多。
首先是本地成本優勢正在下降。
一位在越南的中資企業家表示,兩年多前,OPPO以每平方公尺50美元的價格買下了越南40公頃土地的使用權,然後這塊土地一直沒有開發,2023年將以每平方公尺170美元的價格轉讓給歌爾,漲幅超過3倍。
與此同時,越南最具競爭力的成本因素——勞動力**也有所上公升。
10年前,越南河內周邊普通工人的綜合成本約為700-800元,到2023年已上漲到3200-3600元,與珠三角工人成本約6000-6500元相比還是有優勢的,但印度工人的月薪只有1500元左右。
此外,在產業鏈遠未完成的情況下,越南甚至出現了勞動力短缺的跡象。 越南一家中資企業負責人表示,招聘當地工人越來越難,“一兩百人容易招到,但招到更多也有點難。
“南部的一些工廠也不得不從柬埔寨招聘工人。 ”“另一位中資商人補充道。
“在越南投資的政策紅利期最多為三到五年,基本上已經到了尾聲。 ”越南有中資企業負責人的判決。
如果你不動,蘋果將削減訂單。 無論是在印度還是在越南,搬遷都是一場豪賭。 對於歌爾等中國“果鏈”巨頭來說,恐怕未來還會繼續面臨這種尷尬的困境。
參考資料:創業前沿“蘋果新品即將上市,歌爾投資建廠引發猜想”。
財新,“果鏈”尋路”。
金融十一“水果連鎖搬遷,一場豪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