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回到農村的老家過年,發現了6個新的變化,值得高興還是擔心?
耽誤外出上班。
今年,在河南東部乙個小鎮的老家,我看到在國外打工的人,在家的時間大大延長了。 往年,農曆二十五是返鄉的高峰期,十五至八月是探親訪友的高峰期。 不過這次有點不同,雖然已經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了,但還是有很多人沒有出門。 過去,鄰居們習慣於在農曆新年的第五或第六天離開,但這一次,他們決定等到元宵節。 造成這種變化的因素有很多,一是南方工廠的開工被推遲了,工人的假期被推遲了; 其他人則希望花更多的時間與家人在一起,尤其是那些有孩子離開一年的人。 更多的細節反映了現代人對家庭、工作安全感和生活平衡的渴望。
1.外出工作將成為唯一的出路。
過去,外出工作是許多人的首選,也被認為是通往繁榮的捷徑。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離開農村,去做小生意和務農。 在聊天的過程中,我還聽到村里很多朋友和人都說不打算出去打工了。 他們認為在外面工作很辛苦,因此不能回家; 二是出去打工雖然能掙錢,但很難賺到很多錢。 因此,許多人選擇回鄉經商,或租地耕種。 比如我乙個在外打工多年的親戚,攢了10多萬,回到老家,承包了30多塊地,種了一些西瓜和蔬菜。 據他估算,30多畝地一年能賺20萬元,還能和家人在一起,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春節探親訪友時的疏離感。
回想起春節探親訪友的場景,真是感慨萬千。 即使路途遙遠,當您到達親人的家時,您也能感到溫暖。 尤其是父母在的時候,那時候交通很艱難,能租到電單車就好了。 大多數人騎著自行車往返於親戚朋友之間,即使在寒風雪中,提著一籃子饅頭和蘋果的小禮物,也讓人感到充滿愛意。 不過,這次回老家探親,卻覺得探親成了一種“禮貌”。 雖然他們送的東西比較多,也很方便,但也只是說了幾句話就走了,很難一起吃飯。 往年是正月初十,如今是除夕,親戚之間的聯絡越來越少,就連往年互訪的親戚朋友都不見了。
1.家族企業的需求被拉動。
前幾年,我回家的時候,難免會遇到一些比較厲害的人。 每個人都在乎自己有沒有新車,有沒有新房子,收入多少等等。 特別是父母在聊天的時候,往往會說起孩子的長處,讓別人不至於看不起他們。 然而,今年,人們的競爭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不再談論汽車和房子,而是開始討論如何做生意,如何互相幫助。 可能是因為最近大家賺的錢都不多,所以比較小。
放烟花,玩得開心。
這個春節,最激動人心的就是看鞭炮,看鞭炮,感受新年的氣氛。 農曆除夕夜,鞭炮響到午夜,村里的歡聲笑語一直持續到早上六七點,讓新年的氣氛再次濃厚。 幾年前,當煙花爆竹被嚴格禁止時,元旦的早晨與往常沒有什麼不同,晚上很安靜,沒有新年的味道。 而那些早起吃早飯、探親訪友的人,卻懷念新年的氣氛。 而這一年,隨著鞭炮的重新燃起,春節的氣氛又回來了。
1.經驗。
回想起這次春節老家之行,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農民工外出工作的推遲反映出他們更加關注家庭團聚和思鄉之情。 更多的人選擇留在農村做生意或務農,反映出他們對穩定生活的渴望和獨立經營的願望。 親屬關係的淡化反映了在快節奏的社會中,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是多麼少; 相對弱勢代表著人們越來越強調務實的生活質量,而不是追求物質競爭; 您可以隨心所欲地放烟花和鞭炮,讓人們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總之,我們在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家人的溫暖,家人的珍貴,而內心深處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也是我們需要珍惜和傳承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