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karakush
前段時間,何小鵬去了美國三藩市,嘗試了Waymo的無人駕駛。
去年8月,Waymo在三藩市對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收費,向商業化邁出了重要一步。 雖然它已經開始在鳳凰城收費,但三藩市的人口密度是鳳凰城的 10 倍以上,這既是挑戰也是意義。
在三藩市,Waymo已經安裝了250輛白色積架,這些積架在有限的區域內開放招募使用者,並逐步擴大其版圖。 截至去年,它覆蓋了該市近47平方英里的土地,有超過100,000個候補名單。 網站上寫著:重新定義你在三藩市的移動方式。
和每個使用者一樣,何小鵬上車後都會聽到這樣一段話:
這種體驗可能會讓人覺得超前的未來主義。 旅途中請勿觸控方向盤或踏板。 如果您有任何疑問,可以在 Waymo 應用程式中找到資訊,例如我們如何保持其安全或清潔。 ”
對於何小鵬來說,他可能會對未來有更多的確定性。 他表示,Waymo在城市裡可以接手幾百公里,整個體驗只比人少一點,非常貼近。 但是,它能否更大規模地使用,並且能以更便宜的成本完成嗎? 小鵬想成為這個領導者。
這是昨天,在小鵬新年智慧型駕駛徵集大會上,他定下了新目標:引領自動駕駛新十年,改變人類出行。
儘管現代中國智慧型駕駛圈非常流行,花言巧語,但很少有人上公升到“人”的水平。 不過,小鵬——相信有很多朋友願意相信。
回過頭來看,你會發現,這輛東方原裝特斯拉不再需要與任何對手對標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在中國智慧型汽車賽道上占有一席之地。
2019年以來,G3引入視覺泊車,檢視周邊車位,精選泊車,開啟“地面最強泊車”標籤,帶動少數新勢力切入“場景化”自動駕駛功能;
到2020年,P7將推出看得見、說得通的全場景語音智慧型座艙,在規模化量產、成本可控的前提下搭載高速NGP,為“智慧型”電動車設定門檻;
到2021年,搭載雷射雷達的P5將量產,教育行業和市場的新認知將是雷射雷達,然後在2022年,30TOPS將用於實現城市地區的高階智慧型駕駛;
然後率先推出AI視覺大模型,轉向光圖+視覺大模型,到2023年,福耀平台新XNGP將讓北京首次進入智慧型駕駛時代;
今年1月,小鵬汽車在243個城市全面推送XNGP無地圖,覆蓋MAX版車主所在城市90%,可用里程5690,000公里,請注意,它不含LCC和ACC注水,這是“中國絕對第一”。
不是說小鵬只靠自己扛旗,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智慧型駕駛前進的每一步都繞不開小鵬。
為什麼小鵬汽車可以?
何小鵬反覆問自己,回答這個問題,最後歸結為兩點:
首先是堅持,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小鵬汽車在智慧型駕駛上的投入也從未減少過一分。
比如2019年下半年,是小鵬汽車最難熬的時期,不是在ICU裡,就是坐在ICU門口。 中國所有新的造車力量都沒有錢。 小鵬減了很多地方,甚至在那個時候,也沒有削減智慧型駕駛。
第二,我們仍然堅持,決不被意外壓垮。 比如2022年特殊時期,在廣州做檢測特別難,團隊就帶著行李和團隊去其他地方遊蕩做檢測。
這支由數千人組成的智慧鐵軍一直在打一場硬仗。 小鵬汽車的開放邏輯是確保每個城市的每個開放路段都經過測試、檢查和遮雲**。 本來去年的目標是保持50分,爭取100分,但是我的同齡人特別有侵略性,所以在過去的一年裡,我不得不忍住150個硬卷,不小心以243個結束。 有人真的很擅長硬仗,只是熟悉它。
如果還有第三種,恐怕還是堅持,堅持相信旅行的未來會改變,沒有任何現實依據。
開始是痛苦的。 2014年,小鵬汽車首次嘗試自動駕駛,它甚至無法進行無保護的左轉。 何小鵬本人是注入信心的第一把鑰匙,直到2017年正式加盟之前,小鵬只有不到400人,加盟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美國招收技術人才。
當時,第一站是史丹福大學,小鵬汽車只有一台G3 10生產版,平庸。 不過,何小鵬表示:小鵬汽車未來不會打造電動SUV,而是打造符合中國一二線城市心態的年輕網際網絡電動汽車,並將L3級自動駕駛融入其中,並將設計不同的交通工具,將汽車從私有資產轉變為公共資產,進而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 可以在有限的場景中使用。
直到昨天,何小鵬還在說:“我不知道是哪一年,但我相信會發生。 ”
這個過程非常痛苦。 高投入、低回報一直是小鵬汽車面臨的難題。 中國消費者真的需要智慧型駕駛嗎? 您願意為智慧型駕駛支付溢價嗎? 城市智慧型駕駛是否有可能實現全尺寸化?
去年,這個問題不能說已經解決,但至少在商業上看到了平衡。
昨天也是王鳳瑩女士加入小鵬汽車一週年的日子。 此前,她領導了持續的組織架構調整,在提公升效率和績效的同時,她沒有甩掉智慧型駕駛仍是小鵬的標籤。
據《晚晚報》報道,2022年12月,為了說服王鳳瑩加入,何小鵬三次邀請她乘坐小鵬汽車,直到王鳳瑩認為“智慧型汽車可以輕鬆在城市中駕駛”,並同意自動駕駛是乙個很好的營銷點。
加入後,她倡導“聚焦並強化使用者對小鵬智慧型駕駛標籤的認知”和“未來幾年成為行業第一”。 比如去年市場力最大的智慧型產品G6,被指示在宣傳上聚焦智慧型,沒有第二條。
在銷量方面,也配合策略,採用感知力強的Nappa真皮座椅引導MAX版引導選裝。 同時,培訓銷售傳達智慧型賣點,引導使用者試駕、體驗智慧型駕駛。 事實證明,沒有賣不出去的智慧型駕駛,只有賣不出去的策略。
據統計,2023年小鵬車使用者高速智慧型駕駛滲透率為947%,城市智慧型駕駛滲透率為83%2%,XNGP周均滲透率為71%,周均里程滲透率為40%(包括高速和城市場景)。
只有賣掉它,它才有用。
今年,小鵬汽車將繼續強調第一鏈的成本,其計畫是將自動駕駛BOM成本降低一半,將車輛硬體(包括動力系統)成本降低25%左右,之後小鵬汽車將實現硬體的標準配置,將高階智慧型駕駛降到20萬以下。 在年初的發布會上,何小鵬透露,今年計畫推出的新車之一就是與滴滴合作的Mona,售價在15萬元左右。
掌握了能力、經驗和成本,成本,小鵬有望重回銷售軌道。 不管你用不用,也許從來都不是問題,能不能打**,我不介意,是啊。
下乙個
新的十年從2024年開始,何小鵬認為,在城市級智慧型駕駛中,標誌將是智慧型汽車,在新的十年裡,這絕對會徹底顛覆過去的出行邏輯。
例如,安全性。 2023年,小鵬汽車使用者開啟智慧型駕駛時,每百萬公里的平均事故率約為手動駕駛的十分之一。
何小鵬指出,全球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約為200萬人,如果自動駕駛以這種速度發展,十年內這一數字可以減少到20萬(1%)以下。 酒後駕車是當今中國最常見的刑事犯罪,佔50%,幾年後可能就消失了。
在何小鵬看來,目標雖然巨大,但未來並不遙遠。 接下來,小鵬要做幾件事:
首先,我們的目標是能夠在所有領域使用它,大規模降低成本,並提高能力。 2024年,開城將實現全國主要城市路網全覆蓋,預計今年明年開城數量將翻一番或翻一番,包括更多的西部和北部城市。
將現有的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和部分一級公路拓展到更廣闊的一、四、五級公路,覆蓋小巷、內部道路、居民區、停車場,實現全國點對點。
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在過去的一年裡,小鵬汽車的開放城市和泛化能力有了顯著的提公升。 過去,團隊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才能開城,製作高精度地圖和泛化邏輯; 現在速度提高了384倍,開城只需要1-2天。
到2025年,小鵬汽車將面向全球開發XNGP,並出口到世界各地,使海外自動駕駛能夠像中國一樣使用。 讓小鵬汽車代表中國AI公司的工程能力和全球效率的巔峰,走向全球。
二是接管率進一步下降,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核心區域,每千公里被動接管次數不到1次,提公升交通效率,體驗標桿Waymo,讓智慧型駕駛效率無限接近人類駕駛。
乙個人平均每天開車70公里上下班,每週開車600-700公里,這意味著除了上落車之外,你不必接手一次,99%的時間你不必開車,這將帶來巨大的變化。
現在在高速場景中,新一代高速NGP被動接管05次,即2000公里接管; 平均速度提高 13% 幾乎總是比高德地圖顯示的略短,這意味著交通效率得到了提高。
雖然XNGP城市試駕時間不長,但從內測到全版發布,70天共完成了271次內改,平均3次87版本,外界每季只能看到一次更新。 其實,何小鵬自己的車往往是白鼠車的先行者,白天還在的功能在晚上變化,一切都在快速滾動迭代。
第三,提高XNGP在各種異常交通場景和組合環境下的處理能力,如北方下雪、路面下雪等,駕駛應與無雪情況不同。 XNGP 需要更智慧型的才能做出判斷。
第四,小鵬汽車將在車上實現端到端的大規模模型。 人工智慧將帶來巨大的機遇。 直到去年年初,優化體驗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做好泛化; 但如今,大型模型可以將泛化**轉換為簡單的端到端模型,使感知、行為和控制更加智慧型。
比如路上的文字提示,“請提前換車道進行ETC保養”,或者成都的一些路口會有“8秒後駛至車道換乘”,近期汽車都能理解。
為此,小鵬汽車以自動駕駛為核心的AI研發資料運營團隊已達到3000+人,佔小鵬汽車研發人員的近40%。 每年的投資規模為35億元,在中國民營企業的研發投入中可以排在百強,而小鵬汽車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投資就達到了這個規模。
通過大力投入研究,小鵬汽車可以引領中國和世界成為更強大的人工智慧能力。 何小鵬很有信心,認為這是乙個高概率事件,“今天已經商業化的大模型中,有一部分是晶元和OpenAI、Microsoft等公司。 ”
中國市場是成功的一半
何小鵬說,五年前,沒人想到新能源在今天會有這麼大的比重,同樣,也沒人想過五年後全自動駕駛會是什麼樣子。
世界上最聰明的頭腦正在共同努力創造乙個新時代。
儘管並非所有人都在尋找相同的全新產品。 去年 12 月,三藩市市對公用事業委員會提起訴訟,該委員會批准 Waymo 在該地區全天候運營,訴訟的基本要求是重新審查該決定是否合法。
相比之下,中國的政策環境寬鬆,消費者非常積極。 小鵬汽車試圖引領世界的夢想不是白日夢。 去牛B的路上,風景差得讓人只想罵人,但你真正需要看到的卻在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