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動物園發生的“猴貓共存”事件引發公眾關注。 有網友質疑猴子會傷害貓咪,1月26日,相關話題一度佔據微博熱搜頭條。 兩隻貓的現狀如何? 那時候你是怎麼搬出猴山的? 猴子和貓可以“共存”嗎?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小動物?
新京報客戶端。
狀態]兩個柿子已經搬進了他們的新家。
1月28日,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官方微博發文稱,昆明動物園的兩隻貓咪已被安置在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的苗苗貓舍。
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官方微博。
1月28日凌晨,昆明動物園宣布,1月27日21時40分,在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動物學專家、民間愛心人士的見證下,猴山的兩隻貓已被安全移走,並聘請雲南農業大學動物醫院對兩隻貓進行全面體檢, 確認他們身體健康,體表無外傷,活動能力正常。這兩隻貓將由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妥善安置。
我們**。
央視新聞。
此前,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與昆明動物園進行了充分溝通,園區同意共同將貓咪誘捕出來,並帶貓進行體檢,然後交給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帶走安置。 當天上午,抓捕小組成員進入猴山內部尋找貓。
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官方微博。
評論]三次簡報後搬出猴山 你可能不知道這些細節。
1月19日,昆明動物園通報稱,貓和猴子已經生活在一起多年,沒有互相傷害。
1月26日,昆明動物園又發布通知稱,針對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切,計畫近期將貓從猴山移走,然後對貓咪進行全面體檢。
1月27日,昆明動物園再次發表宣告稱,為了最大程度保證貓咪的安全,昆明動物園和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決定立即使用誘捕技術將貓咪從猴山移走。 捕獲後,對貓咪進行全面體檢,體檢結果向社會公布,貓咪妥善安置。
27日13時許,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的三名工作人員在動物園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進入猴山,開始誘捕。 他們用手機給小貓哭泣,攜帶當地志願者和昆明熱心市民捐贈的貓薄荷和貓罐頭,在猴山的縫隙裡放置食物和貓薄荷,準備在貓咪進食時用網安全捕捉它們。
四名工作人員搜尋了大約半個小時,但不幸的是,兩隻貓從未出現過。 16時許,昆明下起了小雨。 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的工作人員表示,在這種天氣下,兩隻貓很難再出來。
專家:貓和猴子很難和平共處。
猴子和貓真的可以毫無意外地生活在一起嗎? 這種餵養方式合乎道德嗎?
新京報 薇薇說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暉表示,動物園裡的動物大多是野生動物,在引進家貓之前,有關部門應充分評估這種做法對貓和相關動物可能產生的影響,否則可能會出現二而失之的現象。 從遊客拍攝的**來看,在與猴子互動的過程中,貓咪明顯處於劣勢。 他們沒有反抗或逃跑的力量,所以他們任由令人擔憂的情況擺布。
貓和猴子的共存是人類安排的,是不得已而為之。 雖然貓已經被馴化,但它們保留了晝夜的習性。 相反,猴子大多在白天活躍。 因此,當白天的貓需要睡覺和休息時,它經常受到猴子的騷擾。 僅就這一點而言,很難說兩者可以和平共處。 ”
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小動物?
隨著昆明動物園事件的落下帷幕,類似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1月29日,內蒙古通遼報道了西拉木倫動物園猴貓的共生境:首次將猴山貓移走,單獨安置在貓舍進行安置和繁殖。 之所以將2只貓放生到猴山,也是為了解決齧齒動物的侵擾問題。 內蒙古通遼報道了西拉木倫動物園猴貓同居的情況:貓咪被從猴山移走。
1月27日,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發訊息**稱,他們在南昌動物園的猴子大廳看到很多貓,質疑猴貓共存,擔心會有猴子虐待貓。 南昌動物園動物管理部門負責人石水寶說:“這些貓是野貓,經常跑進來偷猴子的食物。 猴籠是南昌動物園為數不多的露天區域之一,沒有鐵籠圍欄,野貓可以輕鬆進入。 ”
那麼我們該如何對待小動物呢?
新京報客戶梳理發現,2010年《關於進一步加強動物園管理的意見》提出,動物園應當保證適合動物性食品的飼料質量和數量; 建造適合動物生活習性、安全衛生、有利於經營管理的網箱,並配備必要的中暑、防寒設施; 加強獸醫醫院建設,採取必要的疾病防治措施,為動物提供必要的醫療保障; 妥善處理已故動物的屍體; 沒有動物表演; 避免打擾和刺激動物。 2013年,《全國動物園發展綱要》提出,要大力杜絕侮辱、虐待、恐嚇、毆打動物的行為,嚴禁各類動物表演。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錢業芳說,“動物園的管理在法律上並不健全,目前有'野生動物保護'來覆蓋動物園裡的野生動物。 其他表演動物尚未受法律保護,僅受政策保護。 ”
錢業芳說,“《動物法》採用分類立法模式,對畜禽動物、野生動物、實驗動物制定了專門的法律,但對貓狗等伴侶動物卻沒有專門的法律,這使得伴侶動物的保護和管理沒有全國性的立法,各地執法司法統一。 ”
錢業芳提出,應制定《伴侶動物保護管理法》,因為伴侶動物生活在人類的家中,其保護和管理問題關係到社會治理,亟需在國家層面制定專項立法,以彌補動物法律體系的空白,解決動物保護的基本問題。
資料來源**: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央電視台、昆明動物園、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官方微博、中國**.com、超新聞。
由常江編輯。
校對:李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