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檔上映的寧浩和劉德華合作的電影《紅毯先生》成為備受矚目的話題。 不過,與其他影片相比,這部作品的表現堪稱慘淡,上映僅五天就遭遇了票房挫折,票房僅收穫7310萬元,排片率降至19%。日票房只有500萬元,上座率只有10人1%,可謂是高不可攀的底層。
這部電影的最終總票房更令人擔憂,據貓眼專業版介紹,可能不超過1億元。 這也將對投資者造成沉重打擊,最終賬目可能只有3000萬元左右,與之前的投資形成鮮明對比。
高製作成本是《紅地毯先生》的一大特點,根據歡喜傳媒公布的財務報告資料,其製作成本高達26億元。 具體費用包括製作費2086萬元,導演酬金2460萬元(3000萬港元),主演費6070萬元,加上宣傳發行支出,總成本更高。
相比之下,徐崢的《尷尬的母親》曾經是歡喜傳媒出品的高製作成本喜劇片之一,總製作成本為2。17億元。 僅徐崢一人就拿到了導演費2700萬元,製片人費1000萬元,編劇費1000萬元,演員費4000萬元,共計8700萬元。 而歡喜傳媒的兩位董事兼大股東寧浩、徐崢各持有歡喜傳媒12%的股份,這也讓公司在電影行業占有一席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紅毯先生》並不是歡喜傳媒投資的唯一一部電影,歡喜傳媒還與張藝謀、谷長偉、陳可欣、王家衛、張一白等大導演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也是這些導演的股東之一。 寧浩的《瘋狂的外星人》和張藝謀的《滿江紅》等作品為歡喜傳媒創造了巨額利潤。 然而,與預期相反,《尷尬的母親》雖然製作成本高昂,但最終未能在影院上映,只能賣給平台,而《奪冠》和《一秒鐘》的票房表現一般,可能也只是排在了邊緣。
在這種情況下,《紅地毯先生》的票房分成加上網路版權、播出等其他收入,可能很難追回演員的片酬,最終會導致鉅額虧損。 這也直接影響了歡喜傳媒的市值,市值已經縮水到不到22億港元,股價屢屢創下新低。 這一系列的負面趨勢,無疑是對歡喜傳媒的嚴峻考驗。
總的來說,薄膜市場的不確定性和高昂的生產成本給薄膜的商業表現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對於歡喜傳媒來說,不僅要仔細評估投資專案,還要在合作關係中保持平衡,確保公司的健康經營。 這也提醒整個影視行業在創作之初就要更加注重經營策略,以應對電影市場動盪激烈的競爭。
2月** 動態激勵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