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9月21日清晨,慈禧太后乘坐金鑾轎匆匆進入紫禁城,隨後迅速控制了光緒皇帝,並在大殿宣布“朝廷聽政”,肆意追捕改革派,這在歷史上被稱為“吳緒政變”, 而“武虛六君子”則被血淋淋地倒在了刑場上。
讓慈禧太后生氣的是,改革派的領袖康有為居然成了一條漏網的魚。
俗話說,“能逃過和尚,逃不過寺院”,那麼康有為家族的下場又會是什麼呢?
說起來,出身於官僚地主家庭的康有為,本來應該是高中晉士,頌祖宗,從此一輩子事業有成。
康有為確實有他的優點,那就是在博覽群書的同時,對西方研究也有很多研究,去過香港等殖民地,以增加自己的知識。 這使他意識到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制度比中國的封建制度更先進。
看看當時的清帝國,正處於內外紛亂之中,腐敗無能的清**只能被外國列強屠殺。 這使他意識到,只有向西方學習,才能將自己的國家從危險中拯救出來。 因此,他借鑑西方國家的演化論和政治觀點,最終建立了乙個比較完整的改革和改革體系。
1895年,康有為進入北京參加考試,進入高中,並被授予工業部司長的稱號。 對於老康家族來說,這是一件值得祭祀祖先的喜事。 而且這個家族在當地也因為一位北京官員而有很強的影響力。
然而,也正是在這一年,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清朝**與日本簽訂了《下關條約》,這同時加重了人民的負擔,無疑遭到了全國人民的譴責。 作為愛國者,康有為自然忍不住,於是他多次寫信要求修改法律,並提出了一系列修改法律的步驟,以“致富民、扶民、教士、練兵”。
然而,在保守派的一再阻撓下,康有為的朗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被送到光緒皇帝的案子上。
好在康有為已經下定決心,於是繼續寫書,希望能盡快進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康有為不僅積極寫書,還寫了《日本的明治政治考試》和《俄羅斯的大彼得政治變革》,並與梁啟超成立了全國保護協會,號召更多的人參與到救國救民的隊伍中來。
1898年,光緒皇帝終於看到了康有為的獨奏會,對康有為的變化印象深刻。 於是在這年6月,光緒帝召見了康有為,經過一番交談,想要一番揚家作業的光緒帝很快就將康有為提拔為丞相衙門張京,這才拉開了復辟的帷幕。
然而,歷史上的法律變革一直是困難的。
康有為提出的改革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多個方面。 在改革法律的過程中,王室和貴族等人的利益受到損害,所以從改革一開始,保守派和改革黨就展開了激烈的博弈,使改革的推進非常困難。
為了奪取政權,康有為曾暗中勸告光緒帝“圍攻頤和園,追殺太后”。 然而,由於訊息洩露,慈禧太后迅速將光緒皇帝軟禁,並在保守派的支援下,宣布她將重返朝廷。
這樣一來,康有為積極推動的變革也夭折了。 此時,距離法律修改僅一百天,康有為等改革者也遭到慈禧太后的殘酷鎮壓。
康有為不是乙個迂腐的書生,聽到這個訊息後,他登上了從上海到日本的遊輪,從此過上了流亡海外的生活。
康有為離家出走,但他的家人卻遭受了巨大的不幸。
比如,在血跡斑斑的菜市場口的“吳旭六君”中,就有康有為的哥哥康光仁。
康光仁是個性格溫和的人,康有為改法的時候,一度覺得改法太快了,光緒皇帝沒有實權,所以很難成功,不如先回廣東,安心辦學,寫書講, 培養更多的愛國人才。這樣一來,再過三年,一定會有成就,到時候再改法,就能成功。
可以說,康光仁對改法不是很支援。
康有為不僅逃跑,還在海外稱慈禧太后為“偽王朝”,並斥責慈禧太后反光緒皇帝,還號召海外愛國者進京秦王討伐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是那種“讓我一時不開心,我就讓他一輩子不開心”的主。 她多次與日本談判,希望日本遣返康有為。 但日本人**並沒有讓她如願以償,於是怒火中燒,將怒火發洩在康家和康有為的學生身上。
因為康光仁是康有為的弟弟,所以當年與譚思等人一起被判處死刑時,他成為第乙個被殺的目標。 據說,康光仁臨死前在獄中哭著說:“天哪,我哥哥犯了什麼罪,可是我得是我哥哥的,才能拿走氣缸。 ”
此外,吳緒改革失敗後,緊接著就傳來了“康有為被殺”的訊息,留在廣東老家打理家務的原妻張雲珠意識到家人肯定會受到牽連,於是連夜收拾行李,隨家渡船逃往香港。
果不其然,張云柱前路帶著家人逃走了,李鴻章帶人後路抓了他。 由於空虛,官員們為了有所作為,將康有為家的祖墳夷為平地。
當時,康有為的兩個寵兒康同薇和康同碧也隨母親流亡香港。 為了兩個女兒的安全,張雲珠將她們寄養在不同的親戚家中。
當時,康同偉21歲,嚴格來說,她也是法律改革的參與者。 於是她在香港與康有為取得聯絡後,就成為了康有為在香港的全權代表。 一方面,她盡職盡責地完成了康有為交辦的工作,另一方面,當有人在報刊上發表康有為不利的政治見解時,她會去找港督夫人為父親辯護。 同時,她也不斷為康有為創作創作文章。
康同偉不僅在香港有自己的事業,還嫁給了康有為的**麥仲華。
不過,康有為和麥忠華後來政見分歧,乙個想當秦王,乙個想和梁啟超一起放棄皇帝的革命,所以康佑對這個女婿頗為不滿。
儘管如此,康有為對孩子的愛還是值得肯定的。
在歐洲旅行期間,Kang和Mak跨越大洋千里來到丹麥,與他們的父親見面。 這讓康有為感動,對女婿的不滿也煙消雲散。
至於康同弼,家庭變遷、送人籬笆,讓她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 在香港期間,她掌握了英語、日語、法語和義大利語。 當她從報紙上看到康有為生病在印度休養時,她只有18歲,於是她偽裝成**,越過南洋,找到了康有為。
此後,Kang先後就讀於美國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 在美國期間,她幫助康薇拓展事業,積極參與女權運動,成為中國最早的女權領袖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康同碧還當選為北京代表,受到***的接見。
在康同弼晚年,她致力於整理康有為的文章和資料。 最後,他編纂了《南海康先生年鑑續》和《萬木茅草屋遺稿》,這兩部著作也成為後人研究康有為的重要論據。
康有為在逃時,帶著姨媽梁穗珏。雖然在逃,但姜有為靠籌款過上了很有滋養的生活。 所以,梁穗珏雖然陪著他走過了漫長的流亡之路,但一方面,她衣食無憂,另一方面,她增加了自己的知識,因此她成為了現代女性界知識最淵博的女人,走遍了最多的國家。
至於其他阿姨,既然她們都是流亡後再婚的,這裡就不贅述了。
總之,康有為雖然逃了出來,但除了哥哥康光仁之外,他的妻子和女兒也平安無事,兩個女兒也頗有希望。
參考資料:《康有為傳》、《康有為海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