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注定是千古輝煌的傳奇:
被譽為“歷代皇帝”的唐朝太宗李世民評價他為“松風水月,不足以與他的清華相提並論; 仙露的珍珠,......的執行只有歷代,但不對“;
偉大的中國思想家魯迅稱他為“民族的脊梁”,印度國父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將他列為世界歷史上的四大偉人之一;
他本來是乙個人,但中國和印度都把他當作神來崇拜,甚至在印度,人們把他的頂骨舍利和釋迦牟尼的佛舍利放在一起; 他是史詩英雄,但也是真正的血肉之軀,孤身一人千里行進,完成了驚天動地、泣鬼神西的壯舉; 他用自己燦爛的一生告訴世人,愛情的魅力當然能讓人陶醉,相信的意志也能讓人陶醉。
他走過了歷史,走進了現代,並將繼續走向未來——他已經成為冒險家的象徵和佛教的傳播者。
他就是唐僧——玄奘。
玄奘(公元600 664年),唐代著名僧人。 他常用的姓陳,他的名字叫彝族,是洛州烏師(今河南僂師)人。 他不顧政府的禁令和匱乏,偷渡玉門關,獨自向西行進10.8萬里,歷時19年,到印度取真經,一生翻譯了1335卷經文。 他走遍了印度,遠至日本、朝鮮半島和世界各地。 他的思想和精神現已成為中國、亞洲和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玄奘西行尋法,歷經重重困難險阻。 他在沙漠中迷路了,四天五夜沒有進入一滴水; 他被搶劫了好幾次,其中一次差點被強盜作為祭品獻給神靈; 天山山峰,雪崩突如其來,危險之中,險阻不......他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難和障礙,也一次又一次地打敗名利:君王的奉承、宰相的尊嚴、至高無上的榮譽、**的美貌——他把這一切都看作是自己修行的一部分,甚至為了繼續西行,他不得不絕食抗議。
玄奘心中只有乙個念頭:“去偽經,尋真經,不要去天竺,永遠不要回東方。 ”
虔誠、勤奮、睿智的玄奘最終在印度獲得了至高無上的聲譽,並成為全印度知識最淵博的佛教大師。 早在9世紀,一位前往印度尋求佛法的日本僧侶就已經發現,在印度許多寺院的壁畫上,玄奘被描繪成半佛半仙的形象。 他腳上穿著草鞋,翱翔在雲層之上。
貞官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公元645年),長安城朱雀街人頭攢動,人們爭先恐後地歡迎從印度遊歷歸來的唐僧玄奘。
回到長安後,玄奘拒絕了宰奔的崇高地位,一心一意地翻譯了19年的經典,直到圓寂,從未停筆,留下了1000多卷佛經譯本。 這些佛經廣泛傳播到日本、南韓和東南亞國家,為東方佛教的復興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像玄奘這樣的真實歷史人物,他被提公升為婦幼所熟知的神話人物——唐僧。 唐僧原本是唐朝所有僧侶的統稱。 不過,因為玄奘的光輝極為燦爛,就像太陽底下的天空沒有滿天繁星一樣,幾千年來,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唐僧都稱呼他! 玄奘還有另乙個名字——唐三藏。 唐三藏原本是唐朝所有精通三藏經典經法、法、論的法師的尊稱。現在,唐三藏指的是他! 僅此一項,就足以證明玄奘在中國歷史上的崇高地位。 玄奘留給中國人民的遠不止那些佛經譯本,更是一種包容萬河的開放胸懷,一種追求真理和堅韌不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