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央軍委決定啟動新一輪精簡改組。 根據**軍委的統一安排,原瀋陽軍區第23集團軍和北京軍區第24、第63集團軍停戰。 這時,第24軍第403反坦克團也被撤出。
雖然第403反坦克團的停牌只是乙個近千人的團級作戰部隊的撤離,但這一軍事歷史事件的背後,不僅僅是停戰人數。 既然如此,為什麼第403反坦克團被撤出? 我們在退出背後反映了哪些新的變化?
北京軍區第403集團軍第24反坦克團老照片。
1992年12月,北京軍區第3反坦克旅改編為第403反坦克團。 第403反坦克旅成立於1985年12月,其舊基地為炮兵第403團(即原北京軍區獨立炮兵第403團)和第409團。 但是,當第3反坦克旅縮編為乙個團時,沒有使用數字“3”,而是使用數字“403”。
之所以使用“403”這個數字,主要是因為它是乙個有著輝煌歷史的數字,而前身軍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抗日戰爭時期。 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第403反坦克團的前身部隊表現良好。 從這個角度來看,“403”更能代表第3反坦克旅的歷史。
原北京軍區第24集團軍某部隊的舊照片。
縮編完成後,第403反坦克團正式改編為第24集團軍。 此後多年,第403反坦克團專攻主營謀求打勝仗,苦練殺敵,直到2003年退出歷史舞台。 筆者認為,第403反坦克團之所以被撤出,應該是由於以下兩個原因:
1、我軍反坦克工業的研發製造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1916年9月,在索姆河戰役中,英軍率先使用坦克,憑藉重裝甲和連續火力,對德軍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使其能夠招架但無法反擊。 由此,“陸戰之王”登上了歷史舞台,標誌著機械化時代的到來。 坦克的出現自然催生了反坦克**。 因此,世界各大軍事強國都重視反坦克**的研究和製造,中國也不例外。
以第403反坦克團裝備的反坦克飛彈為例,紅箭73反坦克飛彈在成立之初就安裝了,該型飛彈的最大有效射程為3000公尺。 在撤退前夕,第403反坦克團已經裝備了更先進的紅箭8反坦克飛彈。 “紅箭8”反坦克飛彈射程可達4000公尺,配備先進的紅外制導系統,適應各種複雜環境,命中率高。
除了反坦克飛彈的跨越式發展外,我軍的地面航空實力也得到了質的提高。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閱兵式上,直-9首次參加閱兵,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陸軍航空兵的快速發展。 Z-9可以配備反坦克飛彈,可以爭奪“像樹一樣高”的超低空制空權,對敵方坦克造成傷害。 Z-9的誕生,為我軍未來在戰場上的反坦克戰提供了更方便的載具。
二是大兵力反坦克部隊已經不能適應我軍的發展方向;
2003年建立該系統的背景無需作者詳細說明。 大家只需要明白,2003年初伊拉克戰爭的爆發和令人眼花繚亂的資訊戰,讓世界看到了乙個全新的戰略戰術模式。 如何適應軍事領域的新變化? 唯一的辦法是進行新一輪的結構調整,並以此為契機,增強我軍進行資訊化戰爭的能力。
伊拉克戰爭。
在一定程度上,反坦克部隊的拆除也是為了釐清系統建立之間的關係。 建制的反坦克部隊很難與反坦克需求較大的步兵形成有效協調,將反坦克裝備下沉到連級,可以保證步兵隨時都能得到反坦克火力支援。
而且,在新世紀之初,我軍不再有由單一軍種組成的野戰部隊。 例如,剩下的幾個步兵師不僅僅是步兵師,而是由步兵、炮兵、裝甲部隊和其他兵種組成的作戰部隊。 總之,當時我軍十分重視多兵種協同作戰,並在此基礎上走上了機械化、資訊化發展的道路。
順便說一句,我軍步兵班現在一般都配發反坦克火箭發射器(俗稱“大圓筒”),旨在使步兵在第一時間對敵方坦克做出有效反應,提高戰場上的生存率。 從小到大,2017年我軍新一輪軍改後,一些原本屬於海軍航空兵的戰機被轉入空軍。
裝備了我軍某部隊的反坦克火箭發射器。
這種調整本質上類似於第403反坦克團的撤離:要釐清制度建設的關係,推進我軍現代化、資訊化、機械化,全面提高戰鬥力。因此,制度是否科學是影響戰鬥力的重要因素。 就像在《士兵突擊》中,師長對王司令說:
從機動化到半機械化,從半機械化到機械化,再到現在從機械化到資訊化......從情感上講,我們確實不願意放過他們,但從部隊未來發展的需要和巨集觀上看,這樣做是必要的......綜上所述,第403反坦克團的撤離反映了我軍裝備水平的提高,這是我軍2003年機構調整的乙個縮影。 從某種意義上說,第403反坦克團的退役是我軍反坦克戰術思想發展的乙個里程碑。 特別是無人機的大規模使用,將使我軍打擊地面裝甲部隊的方式更加多樣化,我軍地面裝甲部隊的相應建設將更加紮實,實現矛盾兼備的和諧發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