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專案
外資真的退出中國市場了嗎? 了解外資撤退的真相
我們會輸掉這場金融戰嗎? 為什麼西方要與我們發動經濟戰爭? 他們到底想做什麼?
其實,要了解這場金融大戰的本質,我們只需要知道乙個重要的概念,那就是金錢**。 匯率是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比率。 例如,1元兌換7元13元,兌換比例為7。 13。如果它被兌換成貨幣,兩國都將受到影響。 比如人民幣公升值後,我們可以用這筆錢買更多的國外商品,但是我們的商品很難賣到國外,會太高,反之亦然。
外匯匯率不僅對貨物有影響,而且對財產也有影響。 所謂資產,其實就是那些能讓人盈利的資產,比如房地產、債券等等。 他們的財產也要用金錢來衡量。 例如,如果房子的**是 100 萬,以美元計算,它等於 100 萬減去 713 等於 142,000 美元。 如果貨幣匯率發生變化,則以美元計價的房產價值也會發生變化**。 例如,如果匯率為 8,則房屋的價值將下降到 125,000,如果匯率為 6,則房產的價值將增加到 167,000。
外匯匯率是衡量乙個國家財產價值的指標。 如果貨幣匯率大幅下跌,整個國家似乎在一夜之間縮水了不少,各種房產都像白菜一樣便宜。 所謂貨幣貶值,就是使對方的貨幣貶值,減少對方的財富,降低對方的經濟實力。 這是對方的攻擊手段。
不過,這並不能讓他們滿意。 他們的最終目標是在對方資產貶值時,將對方的土地、礦產、企業和技術收入囊中。 這就是乙個國家的本質。 這是他們的收割計畫,也是他們在這場經濟戰爭中進行的決定性打擊。 這樣,他們就可以在財政戰中取得真正的勝利。
這幾天的股價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他們擔心自己手中的好股會被外國公司收購。 事實上,這種擔憂是沒有根據的,我們公司很難被外國投資者控制。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在當下的**中,有好的,有壞的,有貴的,也有便宜的。 好公司一定高,壞公司未必便宜。 換句話說,乙個好的公司不能輕易被低估,也不能被外國投資者收購。
其次,我們必須清楚,中國對外國投資者持股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不允許外國投資者持股。 例如,單個外資持股不得超過10%,外資持股不得超過30%。 換句話說,如果外國投資者想通過二級市場購買,他們將受到很多限制。 他們想購買5%的股份,除非他們舉著牌子,或者增加10%或30%,然後才能成為大股東。 這並非不可能,只是肯定沒有那麼容易。
外資金融公司也想進入中國的那塊蛋糕,但並不簡單。 自上世紀末以來,中國一直在開放金融業,允許外國銀行、保險公司和**公司進入中國開展業務,並為其開展各種金融業務。 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外資銀行開始在中國投資和擴張。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意識到中國並不像他們想象的那麼容易,他們面臨著巨大的競爭。 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加大了金融市場的開放力度,放寬了對外資金融公司的股權控制,降低了准入門檻,使其與國內企業一視同仁,使得外資金融公司的競爭優勢不再那麼突出,甚至存在規模小等缺點。 品牌、本地化和風險管理不足。
花旗銀行去年年底表示,作為花旗逐步退出中國大陸私人金融市場的一部分,它將**其在中國大陸的財富管理產品。 除了花旗集團,貝萊德、先鋒領航、挪威等美國機構也紛紛撤出中國,有的甚至虧損離開。 外國金融公司是否對中國經濟失去了信任? 我想是因為他們不熟悉中國,他們本來想在中國賺錢,但現在他們被困住了。
中美關係發生了巨大變化,從過去的密切合作,到更像是“冷戰”的敵人。 這將對中美兩國的財政政策產生巨大影響。 但是,有些人沒有這種意識,仍然抱著舊觀念,認為美國資金可以自由進入中國市場,進而控制中國經濟。 這既不正確又危險。
事實上,美國的錢對中國的深度興趣不大,他們正在逐漸撤出。 他們都看到,中美兩大強國正在獨立構建不同市場互不相容的金融體系。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想把自己的資本和利潤放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大列車上。 他們還不如回去和他們的盟友一起在中國挖乙個坑。 這就是他們離開的原因。
我們需要以新的眼光認識和理解金融開放,摒棄過時的觀念。 財政開放並不意味著放棄防禦性,而是要表現出信心。 這也是對國際投資者的邀請,讓他們知道中國經濟是乙個開放、有吸引力和強大的國家。 這是乙個開放的平台,我們希望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者能夠進入中國,與中國人民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而不是讓他們掠奪中國的財產。 這是為了向國際投資者展示乙個多元化的未來,而不是壟斷。 這是為了讓國際投資者明白,如果不來中國,就會錯失機會,就會被時間的洪流甩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