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博物館是人之常情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2-03

封面新聞記者杜江謙、劉雨薇、四川成都攝影報道。

開場白。

每年烟花的味道,想著世間的事物。

我很高興用這句話陪你走過2023年。

在故事的開頭,我們相信四個季節過去了,每個月都有獨特的色彩和故事。 時光流逝,總有值得抓住的小時刻,讓時間的流逝得以追溯。

所以,在2023年每個月的最後一天,《人類事務》都會準時與你見面,講述本月的故事。

隨著 2024 年的開始,這種敘述將繼續下去。

我們希望,分別來看,這些是 12 個角色和 12 個故事,當它們連線起來時,它們是今年的剪影。

1月,第一元續期,永珍續期。 在新年氣息濃濃的中,2023年中國公布的考古新發現備受關注。 在四川成都,一家博物館也悄然開放。 人們習慣於在博物館裡尋找過去,而博物館背後的人正試圖給這些過去乙個未來。 我們以為,在一千個注視中,今年的旁白也許可以開始了。

光島博物館的舞蹈雕像。

2024年1月27日,星期六,成都雙流。

第一批參觀廣都博物館的遊客是雙流中學的師生。 作為雙流區文化管理辦公室的專家,51歲的李果是來訪者的主講人,他又高又瘦,常年戶外挖掘工作賦予了他堅韌的氣質。 在他看來,邀請學生率先到博物館參觀和學習,具有文化傳承和延續的意義。

展廳在地下,當我走進去時,一些學生驚呼“哇”。 這個縣級博物館的近3000件文物來自雙流近20年的考古發掘。

李果參與了博物館內每一件文物的發掘工作。 用他的話說,所有的展品都沾染了他手指的溫度。

在廣都博物館,李果站在陶俑前。

也許,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博物館並不“耀眼”。

在它的西邊,在寶墩古城的廢墟中,有成都早期城市文明的前身。 再往西北走,三星堆遺址正在“醒來,震驚世界”。 另一邊,在金沙遺址中,太陽神鳥的圖騰記錄著古蜀國的輝煌。

正是這些時代的“禮物”,共同構建了古代蜀族文明發展和演進的各個階段,證明成都平原曾經是長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

我們的雙流是整個成都平原人類活動史上的一小塊。 李國向同學們介紹,在廣都博物館裡,有一股雙流當地古蜀歷史和建縣2300年歷史的流淌,是乙個地方的歷史和鄉愁,也是整個古代蜀文明的一部分。

停頓了一會兒,他補充道,“或者更確切地說,我們正在拼湊歷史拼圖的一小塊,同樣自豪。 ”

在廣都博物館,李果站在陶俑前。

一小塊“拼圖”。

要想理解這一小塊歷史“拼圖”的意義,首先要走進成都平原整體。 成都平原古蜀文明作為中華文明起源多元融合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相對獨立的發展和演化過程。

對此,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寶盾遺址考古工作站站長唐妙曾做過乙個類比。

如果把古蜀文明2000多年的發展壓縮到乙個人的一生中。 那麼,寶頓文化就是他從嬰兒到孩子的學習期。 這時,成都平原上開始出現一批城池廢墟,人們大規模聚集,修建城牆,種水稻。 時光荏苒,孩子長大了,當他來到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青年時代時,就有了三星堆文明的奇蹟。 那是在鴨河岸邊,工匠們打磨著巨大的青銅樹,面具下的面容堅毅而堅毅。 時間沉澱,中年他追求精緻雕刻的質感,於是,在金沙遺址上,先祖們圍繞著太陽神鳥的圖騰,歌頌著古蜀國的輝煌。

成都雙流,成都平原腹地。

在《山海經》中或許提到“西南黑水之間,有一片廣闊的田野”,是西漢陽雄《蜀王書》中“蜀王有巴蜀之地,廣都之都”,是杜豫的“或曲商”, 東晉古代蜀王。然而,直到2001年,李果從軍隊調到雙流,開始從事考古工作,這些古籍中關於雙流的簡短傳說才缺乏實物證據。

相應地,在雙流的外圍,有新晉的保頓遺址,溫江市也有歷史遺跡。

當時,我們希望找到埋藏已久的雙流遺址,讓這個地方的歷史能夠生動地展現出來。 李國認為,要建構雙流古蜀時期的歷史和建縣2000多年的歷史,以及它的發展和演變,建設它的唯一途徑就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考古學。

2006年,李國在雙流陽光花源發掘漢墓(**受訪者提供)。

在雙流文化管理學院任職的第二年,隨著雙流文物考古隊所轄區域歷史文化資源的發掘和保護力度的加強,當地政府與科研院所、當地高校的合作和學術交流逐步拓展。

他們為整個成都平原的考古工作提供了大量證據。 2010年,成都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左志強在一次考古專案中與李果相識。 根據他的經驗,像雙流這樣積極與高校、文物單位合作的專案並不多,“在整個古蜀文明的研究中,他們至少填補了乙個區域空白。 ”

事實上,這個小小的“拼圖”早已被“拼”進了省內很多博物館。

在成都博物館內,陳列廳內最顯眼的位置擺放著一輛出土的雙流廟山漢墓出土的陶車。

漢代時期,成都城的水陸交通暢通,這輛馬車是一輛由馬駕馭的輕型汽車。 直到現在,李果都對這輛馬車在第一次挖掘時儲存得如此完好感到驚訝。

同樣,在武侯宮博物館、永陵博物館等博物館中,在展出的高階文物中,都能看到雙流文物的影子。

但即便如此,李果還是覺得,雙流文物的發掘直到2009年才系統化。

特別是在文物保護利用方面。 李果記得,雙流文化管理學院曾留出一層儲存文物,展廳只有400多平方公尺。 但展廳隱藏在三樓,一樓和二樓還是其他單位,所以很少有人知道。

李果開始提出建設區級博物館,但除了選址、建設、管理等實際問題外,被問到最多的是“這個博物館裡有什麼? ”

是的,我們沒有很好的展示。 他總是想起自己參觀過的各種博物館,有主題,有展品,有故事,“建博物館的時候還沒到,但時間總會到來。 ”

在成都博物館內,一輛出土於雙流廟山村漢墓的陶車被擺放在展廳的顯眼位置。

歷史的一瞥,有絲毫痕跡。

這一次,經過漫長的醞釀。

我們需要從考古資料入手,構建雙流地區的通史。 “在這個過程中,李果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因此,在意識到零散的發掘需要改變後,2009年,雙流區文化管理局牽頭,聯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西南民族大學,開始開展雙流區通史考古研究。

揭開最細微痕跡的秘密,令人陶醉。 作為主要參與者,李果經常被他接觸的時間所震撼。

2017年,他和夥伴們在雙流發現了出土的“豆”形器皿、小平底罐等器皿,與三星堆出土的風格相似。 得知訊息後,四川省考古研究所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雷宇和專家們當天趕到現場,經鑑定,這就是三星堆文化遺跡。

雷站長當時非常興奮,笑著說,我們做了他們所有的工作! 李果也非常興奮,因為這意味著三星堆文化渡過沱江,進入岷江流域,到達成都平原的中心地帶。

同樣,在雙流的清河遺址中也發現了陶器和石器,被鑑定為寶墩三四期遺跡。

說明雙流地區也是寶墩文化時期的重要區域。 李國為這些發現感到自豪,因為它證明雙流地區完全參與了寶盾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橋文化、上王家駿遺跡文化的全過程,是蜀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歷史從來不是冷冰冰的文字,比起發現精美的“大”文物,李果更注重那些遺跡或文物的微小痕跡,隱藏著當時最平凡的生活。

在廣都博物院的藏品中,一組東漢時期的陶俑總是讓他停下腳步。 兵馬俑的廚師戴著帽子,他們的衣服不華麗,而是整潔,這就是他們的工作狀態。 棋盤上有魚、豬頭、雞,是當時農業育種的縮影。 爐子上有三四個鍋,不僅說明家裡很富裕,而且食物種類豐富。

你看看他們的表情,由內而外的快樂。 指著咧嘴笑的陶俑,李果也笑道:“他們很樂意做飯,這是海鹽河清乙個社會的縮影。 ”

在木馬山曲尚城遺址中還發現了大量的崖墓,李國認為,祖先為了儲存肥沃的土地而從事耕種是有考慮的,“這是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是自古以來對土地的愛護。 “吉祥的光與羽毛之間,開啟了一件件文物,就像在歷史長河中閃爍的星星。 對於李果來說,從2001年到雙流文化管理辦公室,從青春到白髮蒼蒼,他的流逝時光以另一種形式呈現。

也就是說,在我們面前,在大約4500 2200年前的古代蜀文化中,雙流和乙個地方的貢獻終於可以被看到、觸控和感受到。

對他來說,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只要他能做到最好,他從不吝嗇自己的實力。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索德浩,大四時作為實習生參與了雙流崖墓的挖掘工作。 那是他和李果的第一次相識,和他在一起的這個“大哥”給他印象最深的是,“他似乎不用睡覺。 ”

他們幾乎整天呆在一起。 白天一起在遺址挖掘,晚上回到文管處,整理資料,開會討論,等各自躺下,已經是一大早了。 但幾個小時後,早上6點,李果就會準時起床,開始工作。

嚴謹自律,可以說是刻在李果骨子裡的習慣。 調到雙流文化管理辦公室前,在部隊服役了10年零5個月。 應徵入伍守邊疆,這是他十幾歲時為自己做出的選擇,他到達了祖國的最北端,也踏上了廣袤的草原,在雪地裡或者人跡罕至的地方守護著祖國。

他始終相信一件事,只要目標正確,並朝著那個方向不斷跋涉,總會有結果。

李果與老師宋志敏教授(**受訪者提供)。

10,000年前的“禮物”

隨著雙迴圈史考古學的建構,李國等待的機會來了這麼一點點的積累。

2022年夏天,四川省文物局正式出具了雙流區廣都博物院設立的紀錄確認書,標誌著廣都博物院在雙流區正式成立。

漫漫長征程似乎終於得到了時間的饋贈,在時代、政策扶持、學術發展的焦點下,似乎也就不出人意料的答案了。

得知訊息時,李國正站在木馬山高原北部的一座平緩的山丘上,那裡是王家巖遺址的所在地。 如果博物館是他相信最終會達到的目標,那麼還有無數的山峰在離目標越來越近的過程中。

例如,在成都平原上尋找舊石器時代的遺跡。

在此之前,成都平原的舊石器時代遺跡發掘很少。 平原上首個科學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於2020年在成都平原南部眉山發掘的潭坎山舊石器時代遺址。

2021年10月29日,是李果永遠銘記的日子。 這一天,他和他的夥伴們在雙流區的光目路和青蘭溝發現了舊石器時代遺址,後來被鑑定為約3個20,000 年和 720,000年。

那是幾塊小石芯碎片,被發現的地方是C919國產大飛機的專案現場。 李果難以形容眼中熱淚盈眶的激動,數十萬年前,這片土地上出現了第一批人類,他們坐擁廣袤平原,打磨石器,耕種土地,被歷史淹沒。 當這些石器再次出現時,已經是滄桑之海,喧鬧的城市中,一架大飛機正在起飛。

我們追隨祖先的腳步,尋找他們生活的痕跡。 李果覺得,這是一種使命感,讓他不斷前行。

2022年,李國在湍水鎮二道溝發掘舊石器時代遺址(**受訪者提供)。

有一次,他的老師、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宋志民戳破了他們理想的考古學泡沫:“這不是乙個活潑的課題,我們必須有坐在冰冷板凳上的領悟,我們在西北大學讀書的時候,校長侯外祿先生曾經說過,他不想在十年內看到我們的文章畢業, 但希望我們能坐下來讀書,掌握資訊。 他的另一位老師、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黃偉常說:“考古學要講究遺址與文獻的結合,探索要結合平截面,有素材可說。 ”

這也是這些考古學家的核心命題——超越“光圈”的使命感從何而來?

2022年,李國發掘黃家街王家堰舊石器時代遺址(**受訪者提供)。

2022年5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啟動了雙流區王家巖遺址搶救性發掘。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記得,最初缺乏結果讓團隊中的每個人都夜不能寐。

有一種非常矛盾的心態。 李果覺得自己的心態大部分時間都是無動於衷的,“因為在我們這行,什麼都得不到,也得了,至少跟跟後面的人說,你在這裡不用辛苦。 ”

但與此同時,他仍然有強烈的期待,希望在雙流中發現舊石器時代人們的生活痕跡。 為此,他們白天挖掘,尋找木馬山地區研究的地質材料,晚上開會時互相打氣。 最後,他看著眼前的山,一遍又一遍地對自己強調,“一定有什麼東西。 ”

在那半年時間裡,王家巖遺址第一遺址也聚集了國內做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頂尖“君子”。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和王佘江,北京大學城市環境學院夏正凱教授,四川大學考古博物館學院盧洪亮教授,這是乙份華麗的名單。

最終,這裡出土了82件石器,包括石芯、石屑、碎塊和石器,以及大量未經加工和完好無損的礫石。 初步確定,古代人類活動不遲於8年前90,000年。

這對考古界來說也是非常令人興奮的。

已經正值壯年期的夏正凱教授直接走到科室,拉著李果的手,連連感嘆道:“你做了一件大事。 ”

2023年8月,《人類學雜誌》發表了王家巖遺址首遺址發掘報告,明確此次發掘拓展了成都平原早期人類活動的歷史,為進一步了解和探索成都平原早期人類的生存策略和舊石器時代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在廣都博物館,展出了從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工具。

時間逆期而行。

如今,這些舊石器時代的“禮物”被精心擺放在廣都博物館的展廳裡。 李果經常在這裡待上一整天,一眼就能看出,乙個不起眼的聚光燈沒有開啟,或者兩個看似相似的陶俑放錯了地方。 習慣上向他詢問所有事情,從講解員徽章的樣式到應該放置一噸石頭的位置。

文物是有溫度的。 這是他經常對周圍的年輕人說的話。 在廣都博物院專案之初,他就在想,這個建築面積9037平方公尺的博物館,不是文物的“倉庫”,而是乙個有代表性的文物來講述。

其中,連續14塊漢代肖像磚中有10塊是國家一級文物。

和古代的**是一樣的。 指著一塊漢族宴飲畫的畫像磚頭,李果指著磚頭上推杯換燈的興奮感慨道。 在另一塊精緻的漢雙闕畫像磚上,正門和多簷左右兩側都有子闕,現為廣都博物院正門。

畫廊的另一邊是一群跳舞的漢代陶俑,笑容燦爛,表明老人少了一顆門牙和鋼琴家撥弦。 簇擁在中間的舞者,從衣服的裝飾到舞蹈動作,都一絲不苟地展示出來。 當年,李果雙手將舞動的陶俑從灰坑裡拿出來,就連他的老師宋志民先生也驚嘆於藝術的精湛,“老師總是說,這是我們市政廳的寶貝。 ”

這就是考古學的困難或魅力,通過研究現在的存在來理解失落的人類過去。

李果總是一遍又一遍地指著這些陶俑,告訴參觀者,“這是我們的祖先,他們是多麼幸福和自信。 雕刻它們的工匠也用這種情緒來描繪這樣的笑容。 ”

在廣都博物館,李果正在向參觀者講解。

能看到的就是兵馬俑,在學者眼中,這是中原文化對古代蜀文明的影響之一。 對此,李國解釋道,“因為在西漢以前,我們出土的文物中,沒有陶俑。 顯然,兵馬俑受到了中原文明的影響,可以說這是中華文明從多元走向統一的體現。 ”

館內還有一塊投影呈現的蜀錦布。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蜀錦起源“連珠至龍紋絲”的記載,其背後是“雙流縣、景雲元年折絲一馬、八月官書、石玉”的文字記載,顯示了蜀錦織技藝幾千年前,也見證了唐代雙流地區錦緞產業繁榮發展的見證。 李國用自豪的語氣向聚集在這裡的同學們介紹,“這不僅證明了雙流蠶桑業和絲綢紡織業的繁榮發展,也證明了雙流自古以來就是'一帶一路'的重要貢獻者和參與者。 ”

如果說廣都博物館的落地是長期孵化的結果。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孕育的不僅僅是雙流的歷史序列,更是保護意識的普及。

20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實施“考古預定位”。 指著大廳裡一排排的陪葬用品,李果深受感動。 2009年,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新航站樓建設區,在面積近5000平方公尺的黃土斜坡下挖掘了25座不同形狀、大小不一的古墓,其中漢族墓葬20座。

考古發掘並未影響機場新航站樓的建設。 截至目前,整個川省基礎設施和國土活動都採取了“先考古後移交”的措施,文物保護由被動保護轉變為主動保護。

李果正在給雙流中學的師生講解。

*無窮。

開業首日當晚,李果在朋友圈記錄了自己的感受,“經過不斷的考古發掘和研究,我們了解了自己的歷史,澄清了自己的文化,向我們悠久燦爛的古代蜀文明致敬,向千代成就今天的雙流先輩致敬。 ”

這或許是他當年對老師提問的回答。 毫無疑問,他們都享受著這段時間的旅程,讓過去有了未來。

相關問題答案

    嵩州古城 歷史與現在交融的活生生的博物館

    宋州古城,又稱松潘古城,是四川省的瑰寶之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代表。這座古城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晉安鎮,海拔公尺,是一座歷史悠久 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城。宋州古城的城牆是青磚砌成的,每一塊磚都彷彿在訴說著乙個古老的故事。城門厚實,石雕精美,讓人不禁被古人的智慧和技藝所折服。進入古城,你會...

    國家一級博物館 鴉片戰爭博物館

    鴉片戰爭博物館 虎門林則徐紀念館 海戰博物館,三名一隊 位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解放路號,是紀念與遺址相結合的特色博物館。鴉片戰爭博物館始建於年,博物館原名 林則徐紀念館 年更名為 鴉片戰爭虎門人民抗英紀念館 年更名為 虎門林則徐紀念館 為了方便鴉片戰爭遺址的管理,又增加了乙個名稱 鴉片戰爭博物館。年...

    一把捂住西峽博物館風的黃土

    就在宋遼在華東對峙的時候,乙個騎在馬背上的民族悄然崛起在西北,他們建立了西夏王朝,並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和豐富燦爛的文化,這個民族就是當鄉氏,這些歷史記憶儲存在西夏博物館和西夏陵墓中。年,當鄉氏首領李元浩在今天的銀川正式自稱皇帝,一直存在近年,直到年西夏被蒙古軍隊滅亡。西夏初期與北宋 遼齊名,中後期與南...

    越來越受歡迎的博物館正在成為一所立體學校

    遼寧遼旺 在攜程發布的瀋陽十大景區中,超過一半的是瀋陽故宮 張學良故居等文博場館,瀋陽故宮繼續保持著極高的知名度,位居榜首。新年伊始,瀋陽市文化旅遊廣電局開展了 冬雪暖陽 有一種叫瀋陽的喜悅 系列活動。廣西的孩子們認真地向導遊老師提問。與普通遊客不同,廣西的孩子們選擇瀋陽作為遊學的中轉站,他們看中的...

    故宮博物院一日遊規劃

    故宮博物院一日遊規劃 故宮博物院是中國的文化瑰寶,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對於那些想要深入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的人來說,故宮博物院一日遊是必看的。以下是故宮博物院一日遊的方案,希望對您的行程有所幫助。上午 出發 從您的酒店或民宿出發,乘坐地鐵或巴士前往故宮博物院。建議提前檢視交通路線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