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農曆新年,
去非洲看動物大遷徙
李斌已經很多年沒有在北京過春節了,但他並沒有隨波逐流去人滿為患的所謂旅遊目的地城市,他說自己可能有點“社交恐懼”,也可能是身處世界500強的跨國公司時常浮躁,所以在春節期間, 最熱鬧的節日,他想讓自己過上更乾淨的生活。
純潔,在李斌看來,不是沉默,而是真的能夠平靜下來,在心裡活幾天。
李斌說,小時候特別喜歡看《動物世界》,趙忠祥經典配音的畫面都是非洲草原上的動物。 它們全年遷徙,在此過程中繁殖幼崽,生活可以繼續。
(肯亞,2019年7月9日。 遊客乘車前往納庫魯湖國家公園。 (圖片:視覺中國)。《動物世界》讓李斌開始對探索自然和動物產生了極大的渴望,同時,非洲大草原上動物的大遷徙也深深震撼了他的內心。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一種巨大的震動,關於生存,關於生與死,關於生命。 小時候,目睹動物大遷徙無疑是一次生命的“朝聖”。
直到2017年春節,李斌才終於踏入了真正的“動物世界”。
農曆新年前一周,李斌帶著幾位從未踏足過非洲大陸的“旅人”抵達坦尚尼亞乞力馬扎羅國際機場,於是提前訂好了旅行社。 按照旅行社給出的行程,剩下的行程將帶他們前往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和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這是旅行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馬賽語中,“塞倫蓋蒂”的意思是“無邊無際的平原”,是坦尚尼亞最負盛名的國家公園。 它與肯亞的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一起橫跨兩國,在非洲大陸形成了乙個令人嘆為觀止的動物天堂。 其中,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比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大10倍,李斌聽旅行社導遊講,那裡生活著300多萬隻大型哺乳動物。
塞倫蓋蒂在10月是雨季,未來幾個月,30,000平方公里的東非大草原將受到充沛降雨的滋養。 角馬和斑馬,角馬和斑馬,從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開始向南遷徙,穿過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最後到達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 導遊告訴李斌一行,東非大草原上一年四季都有動物順時針遷徙,僅在坦尚尼亞,就有10個月的時間能看到動物遷徙的盛況。
坦尚尼亞,2013年5月2日。 在塞倫蓋蒂大草原上遷徙的斑馬。 (圖片:視覺中國)。李先生說,他不喜歡旅行社用“野生動物園”這個詞來定義行程的想法,因為動物是真正的主人,人類正在訪問他們的領地。 在塞倫蓋蒂,成群的牛羚和斑馬穿過草原,鬱鬱蔥蔥的綠草為它們提供了最充分的食物。 李斌一行人坐在車裡,跟了一會兒,然後停了下來,“大家都準備了'長槍短炮',從各個角度對著動物射擊,大概是保持安全距離,不打擾它們的遷徙。 李斌說,那場戲很難用言語來形容,似乎“壯觀”也承不了足夠的分量。
導遊還向李斌一行介紹,這支龐大的遷徙隊伍由大約130萬只牛羚、30萬只斑馬、20萬只瞪羚和1萬多隻大羚羊組成。 同時,塞倫蓋蒂也是非洲獅、非洲象、黑犀牛、非洲豹和非洲水牛的家園,它們被稱為“非洲五大”。 它們出現在同乙個地方是一種奇觀,召喚它們的唯一原因是它們的獵物。
食肉動物的冰冷眼神和潛伏隨時攻擊的能力,可以讓李斌瞬間全身緊繃,站直了身子。 這些食肉動物,如獅子、獵豹、鬣狗等,處於食物鏈的頂端,是統治者,用速度和力量在大草原上上演一輪又一輪的生死決鬥。 落入捕食者嘴裡的角馬或斑馬,幾乎所有的掙扎都是無效的。 一頭獅子吃完獵物,嘴裡滿是鮮紅的紅暈,轉身離開了。 在這裡,李斌看到了最真實的,叢林法則。
李斌一行人把車開進了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這裡是高原火山區,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彷彿嵌在東非大裂谷之中,車子沿著陡峭的山峰行駛,李斌從未如此接近火山。 說完,山峰掉頭,廣袤的平原出現在李斌眼前,幾經迂迴,車子前行上去,整個行車路線讓李斌徹底失去了方向感。
他們帶著尋找黑犀牛的強烈願望而來。 出發前,導遊和導遊反覆給它們“打針”——與一般的犀牛相比,黑犀牛並不那麼容易遇到。 李斌一行人兜兜轉轉走了三個時辰,遇到了迪克羚羊和疣豬,但還是沒能瞥見黑犀牛。 李斌說,他們迷迷糊糊地回來的時候,聽到導遊喊道:“看! 一群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見乙個身材魁梧、渾身灰白、頭上伸出兩個縱角的身影,踉踉蹌蹌地穿過車道。 “我什麼都沒想,本能地拿起相機,'咔嚓'拍照。 李斌說,他們不想打擾黑犀牛,所以沒有讓司機開車靠近它。
(圖片未飛濺)。“可能有點可惜,拍照距離太遠,焦距還沒來得及調整,最後**中的黑犀牛就是灰色的影子。 李斌說,如果還有下一次,他還是選擇不去打擾,畢竟真正的動物家不多。
此行,李斌看到了最溫馨的一幕。 恩杜圖是塞倫蓋蒂和恩戈羅恩戈羅的交界處,到達這裡後,李斌看到大量的動物在這裡短暫休息和繁殖。 據有資料顯示,每年2月至3月,有50萬只牛羚媽媽在這裡生孩子。
這是乙個可以近距離看到的場景。 當然,除了好奇的人類遊客,獅子、鬣狗、豹子早就遠道而來,等待著機會。 李斌回憶說,牛羚媽媽會默默地看著幼崽們,它們跌跌撞撞地練習站立,它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站立,然後才能和媽媽一起開始奔跑。 “'舔小牛犢'被牛羚媽媽們以一種近乎殘酷的方式生動地表達出來,她們還沒來得及為新生命的誕生而歡欣鼓舞,就必須給孩子上最重要的一課——只為學會奔跑而活下去。 李斌說,跑過來的牛羚幼崽連胎毛都沒乾。
李斌回到城裡後,越來越懷念在草原上露營的夜晚:“當時,我以為這個活動很商業化,但當我回到繁忙的車水馬龍時,我意識到我是多麼想永遠留在廣闊的世界裡。 李斌說,這是一種可以進入無私的境界,就像時間一樣,流逝的時候真的是失去了。
他分享了自己當時在營地寫的一段話,那天晚上,鮮血在身上翻滾,李斌久久睡不著覺
非洲是生命之源,生命永遠是這片大陸的主題。 它們生機勃勃地移動和奔跑,詮釋著對生命的敬畏和對繁衍的渴望,就像人類也逃離了這片古老而浩瀚的土地,在這藍色星球上分散繁衍,最終獲得了乙個生機勃勃的家園。 數以萬計的角馬和斑馬在雨水充沛、草叢豐盛的情況下長途遷徙,它們不得不忍受許多危險,既有食肉動物的狩獵和狩獵,也有馬拉河的暗流。 遷徙的整個過程充滿了危險和暗流。 滾滾的馬蹄聲和天空中飛揚的塵土,讓人覺得,值得一見證這一生的遷徙。 (文字 - 魏彥)。
海外唐人街:
最成功的春節文化成果
2024年伊始,來自廣東潮州的90後小格雷將在曼谷唐人街感受到龍年春節的濃郁氛圍。
2022年2月2日,加拿大著名旅遊景點尼亞加拉大瀑布點亮“中國紅”燈火,慶祝春節。 (圖片:中國新聞社餘瑞東)曼谷唐人街位於泰國首都西部,是該市最繁華的商業區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受歡迎和最知名的唐人街之一。 三品街、耀華力路、石龍君路等眾多街巷,見證了中國200多年的奮鬥歷程和中泰文化交流。
夜幕降臨,在小智面前的路盡頭,有一絲淡淡的橙紅色。 相較於昏暗的路燈,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和紅黃色的車燈顯得更加明亮,漢字招牌下的熙熙攘攘的景象讓人感到時空恍惚。
在乙個賣新年商品的攤位上,小智與一位說潮州話的奶奶愉快地交談。 奶奶在唐人街做生意已經30多年了,今年她的攤位還是喜慶的紅色,金龍點綴著金龍元素,是小智和她合影的最佳背景。
北越南,2020年1月21日。 乙個男人在柴火上用陶罐煮魚。 紅燒魚是當地農曆新年期間的熱門美食,每塊鋼的價格為 18-60 美元。 (圖片:視覺中國)。
隨著春節的臨近,在龍蓮寺為自己和家人祈禱的朝聖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當夜幕再次降臨,大街小巷燈火通明,牽線木偶像葫蘆一樣掛在草地上,路過身穿旗袍、綁著哪吒頭的西方遊客。
菲律賓馬尼拉,2023年1月22日。 在唐人街的農曆新年慶祝活動中,一名居民將紅包遞給乙個戴著紙板水龍頭的年輕人。 (圖片:視覺中國)。
舞龍、舞獅、遊行和表演將主幹道一分為二,在不遠處的舞台上,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引發了新年問候和流行歌曲。
在新加坡生活了10多年的小雯再次出現在唐人街。 這裡是新加坡唐人街,這裡是古今交匯的地方,是中華文明與南洋文化對話的地方。
唐人街位於新加坡河南岸,據說是以在沒有自來水的日子裡用它來挑水的居民的名字命名的。 如今,這裡店鋪很多,小雯每次來都能買到特價實惠的小貨,或者用正宗的粵菜、港澳風味美食來安慰自己的中國胃。
春節期間,燈籠是小雯去唐人街必看的。 幾乎每年,小雯都會拍很多春節**,最後因為記憶問題,手機裡剩下的大部分東西都是十二生肖**。 從兩年前的《老虎》到今年的《龍》,她第一次收集了唐人街的《龍虎飛躍》。
2021年2月3日,泰國曼谷。 一家商場用燈籠做成一條龍,以迎接傳統的農曆新年。 (圖片:視覺中國)。
在居住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攝影愛好者劉易斯的印象中,舞龍是當地唐人街農曆正月初一的預留節目。 此時,居民和遊客聚集在唐人街拱門前的空地周圍,凝視或鼓掌穿著統一的表演者。
19世紀下半葉,“金礦移民”聚集在墨爾本市中心,唐人街逐漸形成。 作為南半球最古老的唐人街之一,它不僅擁有中國傳統文化,還擁有來自南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其他國家的亞洲文化。
如今,墨爾本的唐人街已經擴充套件為許多街道的大型商業區,包括小伯克街和羅素街。 居住在當地的馬來西亞華人小音,用手機鏡頭記錄了這裡的新年風情。
繩索連線道路兩旁的建築物,紅燈籠相互懸掛。 舞龍隊的鮮豔旗幟映照著當地人的笑臉,而另一隊“獅子”則在樹下打盹。
墨爾本的唐人街和農曆新年一樣繁忙和擁擠,但有一件事非常不同——人群中往往有更多的白種人。 對他們來說,不僅有最好的中餐館,還有最隆重、最有氣氛的農曆新年慶祝活動。
在世界的另一端,來自加拿大的維多利亞移民珍娜(Jenna)自稱是“第一代海上漂流者”,她前往當地的唐人街表演舞龍舞獅。 在她周圍,許多孩子騎在父親的肩膀上,甚至爬樹,其中一些人戴著十二生肖帽。
顯然,他已經提前十多分鐘到達,但道路兩旁都被水包圍了。 Jenna驚訝地發現,維多利亞州的其他族群也熱衷於農曆新年慶祝活動,比如乙個白人大哥把車停在很遠的地方,步行而來。
2022年1月19日,印度尼西亞棉蘭。 當地寺廟的工作人員清理佛像,為農曆新年做準備。 (圖片:視覺中國)。維多利亞唐人街據說是加拿大第乙個唐人街,牌坊上的“同濟門”展現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移民在這裡同舟共濟的旅程。 今天,在Fantan Alley建立了乙個華裔博物館。
在義大利威尼斯,義大利中國文化和旅遊促進會和威尼斯學生聯合會在威尼斯市**的支援下,在該地區舉辦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農曆新年慶祝活動。 今年1月,義大利華人文化旅遊促進會負責人MAX興奮地向記者通報了這一好訊息。
由於2024年威尼斯嘉年華的主題是“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馬可·波羅的東方遊記”,我們還與威尼斯市管轄的官方機構、外國文化藝術和交通股份***達成了獨家合作**。 ”
馬來西亞檳城,2023年1月28日。 在檳城廟會上,遊客在農曆新年期間表演舞獅。 (圖片:視覺中國)。
在威尼斯主島的聖馬可廣場和連線該島的梅斯特市中心,上演了舞龍、舞獅、中國音樂表演、兒童詩歌朗誦和創新的中國舞蹈。 在梅斯特的M9展館中,遊客不僅可以欣賞到中國書法、中國畫、剪紙、茶道和漢服,還可以品嚐中國小吃和體驗傳統遊戲。
根據《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5)》,海外華僑華人超過6000萬人,分布在全球198個國家和地區。 年復一年,資料在變化,春節文化的傳承和傳播不變。 (文字 - 洞穴照片)。
前往德國小鎮迪特爾福德,
做乙個“精神中國人”。
在德國巴伐利亞州上普法爾茨行政區,有乙個叫“迪特福特”的小鎮,人口約6000人,幾乎都是日耳曼人。 1869年,《巴伐利亞牧民公報》首次使用“唐人街”這個名字,成為歐洲歷史上第乙個被官方承認的“唐人街”。
2023年2月16日,德國巴伐利亞州。 人們在迪特福特(Dietfort)參加狂歡節遊行,這裡具有豐富的中國傳統特色。 (圖片:視覺中國)。
在鎮門口,有一座石碑,上面寫著“116°25',39°55',距北京天安門廣場7698公里”; 在當地**辦公室門口,有一尊象徵中國文化的雕塑,就連外牆都寫著“福”和“壽”; 還有乙個建於1962年的噴泉雕塑,模仿了中國的清朝。 噴泉旁邊的石碑上寫著“迪特福——中國在巴伐利亞”。
自 1928 年以來,迪特爾福德鎮每年 2 月都會舉辦一場盛大的狂歡節,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戰爭而中斷外,狂歡節一直持續到今天。 活動期間,當地村民身著中國特色服裝,表演舞獅、舞龍、中國武術等。 此外,他們還將展出中國茶道、中國繪畫和中國手工藝品。
2023年2月16日,迪特福德的“中國狂歡節”吸引了眾多遊客。 (圖片:馬秀秀,中國新聞社)。狂歡節通常在凌晨開始,當地人敲鑼打鼓,在街上跳舞。 為了迎接春節,家家戶戶都貼著春節和窗花,過節期間中國人張貼的“福”在這裡隨處可見,鎮上到處都掛著印有中國龍的紅燈籠和五顏六色的旗幟。 下午2點,盛大的遊行隊伍準備就緒,人們從**廣場出發,打扮成皇帝和大臣,有的戴著竹帽,有的畫京劇面具,走上街頭。
至於迪特福人為何如此熱愛中國文化,誰也說不清。 但據說,在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繁榮的時候,中國的茶葉、瓷器和絲綢來到這裡,當地人大為震驚,於是開始用**和手工藝品與中國做生意,最終逐漸成為中國文化的愛好者。 (文字 - 匹諾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