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各地發生了多起以返利為藉口誘騙受害者參與虛假網路賭博的電匯詐騙案件。 此類案件的作案手法已經從刷卡欺詐演變為欺騙受害者,變成乙個虛假的線上賭博平台來“完成任務”。 一旦受害者進入遊戲,損失往往是巨大的。
真實世界的例子
馬女士在乙個**微信群裡看到一條訊息,說她可以通過掃碼加入群來領取紅包。 馬女士進入“做任務拿到紅包”群後,群裡的每個人都關注指定的**店鋪,截圖發給群裡,就可以收到紅包了。 馬女士按要求關注了10家指定**店,很快就收到了50元的紅包。 群主隨後發了一條**鏈結,讓大家點選**,表示以後這個應用會發布“任務”和返利。 馬女士**後來發現,“BBC”應用程式實際上是乙個聊天軟體。 APP中自稱“小張”的“活動客服”加了馬女士為好友,要求馬女士完成5項“內部公益捐贈任務”,並給馬女士發了支付寶收款***讓馬女士掃碼5次,每次轉賬118元,馬女士完成“任務”後, 對方退還了馬女士的本金和另外的400元。
當天下午,另乙個在APP中自稱“陳水英”的人將馬女士加為好友,並將馬女士拉進了乙個名為“富力集團”的群裡,“陳水英”在群裡發了乙個**鏈結,表示以後的“任務”就在這個**上完成。 馬女士發現,它被稱為“耀香”**,介面上有兩個貴賓大廳,每個大廳都有很多“賭桌”,賭桌上標有不同的投注金額,使用者可以選擇“買大”和“買小”的賭注。 “陳水英”告訴大家,按照分配的“任務”下注買大小,保證100%中獎,中獎後取款到“耀翔”賬戶。 馬女士先選了乙個1000元的“買小任務”,把錢轉到“陳水英”提供的銀行卡上,點選“買小”,很快馬女士的平台賬戶顯示賬戶裡有1750元,提現成功,“陳水英”說每次提款要支付總金額25%的手續費。 馬女士再次選擇了3000元的“任務”,平台賬號顯示已經收到了5250元。 馬女士覺得手續費太高,沒有提取現金。
第二天晚上,“陳水英”又在群裡安排了乙個“任務”,群成員曬出了之前提現的返利截圖,並要求參與乙個大“任務”賺大錢。 馬女士被感動了,跟著群友選擇了“三單任務”,馬女士三次將2萬元、5萬元、8萬元轉入指定銀行卡賬戶,完成“任務”後,馬女士看到平台賬戶餘額高達26.25萬元,於是操作了提現。 但是,平台顯示該帳戶已被凍結。 馬女士諮詢“陳水英”,被告知她之前做的第二個“任務”買錯了尺寸,需要完成新的“三單任務”才能解凍。 馬女士別無選擇,只能再次轉賬完成“任務”,但她仍然無法取錢。 “陳水英”要求馬女士再做8萬元的“任務”作為解凍的保證,馬女士質疑,隨後被踢出群。
受害者精神分析
01 好奇心
**先在群裡貼出“點讚關注接收紅包”的任務,趁著受害者的參與慾望嘗試,看看自己是否真的能收到紅包。 一旦受害者完成“任務”,他就兌現了紅包,受害者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
02 逐利心理
**通過前期的小額返利,讓受害者嚐到甜頭,受害者處於獲利的心理狀態,產生積極的興奮。 然後設定“更高的回扣”**,誘使受害人上鉤,讓受害人覺得跟著他賺錢容易,並且深信不疑**,進而加大投入。
03 拒絕“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人們在做某事時所付出的不可逆轉的努力,例如時間、金錢、精力等。 為“做任務”支付的高額本金是“沉沒成本”,要求受害者逐步增加“**任務”、“連續訂單”、“系統故障”等訂單量。 投資本金的受害者無法“沉沒成本”,往往選擇繼續增加投資。
04 羊群效應
** 組成乙個小組來“追捕”受害者。 作為群體中的一員,受害者會有意識地與群體中的其他成員保持相同的行動和觀點的想法,並且經常“通過感覺和經驗”相互信任。
揭露犯罪手段
1、在社交軟體群發布收紅包資訊吸引關注,並分配“點讚”、“關注”等“零投入”的“簡單任務”,誘導受害者參與,快速兌現紅包。
2、欺騙受害人信任後,誘騙受害人“做大事”,即在虛假的網路賭博平台上下注或猜測,如“大、小、單、偶”等。 這些投資平台由最優秀的人搭建,背景資料可以隨意修改,受害者被分成多個角色來“獵殺”和增加投資。
3、修改後台資料,讓受害者在平台賬戶中看到獲利的錯覺,並設定高額提現手續費,讓受害人不願意輕易提現,延長詐騙時間,騙取受害人更多的錢。
4、當受害人下注大筆資金時,**會以“任務錯誤”和“系統故障”為藉口拒絕返還本金並支付返傭佣金,以便受害人再次轉賬,然後進行詐騙。
**提醒
1、網路上發布的“刷單”、“做任務”、“收紅包”等資訊都是陷阱。
2、以“任務返利”的名義誘導網路賭博和投資的,都是騙人。
*:反詐騙每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