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處於風口浪尖時,對她的任何評價都不是那麼客觀。 現在,關於電影《我是一座山》的爭議已經消散,我們終於可以冷靜地談談海清到底是什麼樣的演員了。
或許“國媳婦”的形象太深扎根於民心中,很多人談起海清,難免會吐槽她的氣質。 但很少有人知道,海清出生在南京的乙個顯赫家庭。
南京,古代被稱為金陵,似乎與生俱來就有些奢侈。 這裡有一戶姓甘氏,是前秦時期宰相甘毛的後裔,海清母親甘娟的母親。
甘家的血脈雖然傳到了海清母親的分支,但家族已經走到了衰落的後期。 但貴族家庭的意識形態傳統一直影響著海清的母親。
海清從小就被家庭濃厚的藝術氣息所熏陶。 她被爺爺要求學習崑曲和京劇,即使她對戲劇不感興趣,也不敢違抗爺爺的命令。 不僅如此,她的爺爺和叔叔還為她提出了其他的學習目標。 比如小提琴、二胡等,海清慘不忍睹。
而她母親甘娟對海清的要求更加嚴格,禮儀,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母親的要求。
據海晴自己說,如果她在飯桌上擺錯了姿勢,她媽媽的一巴掌馬上就要過來了。 如果有乙個大而富裕的家庭,對女孩生活的限制可以用物質來彌補。
但乙個沒落的大家庭,除了用嚴格的封建傳統管教女孩子,幾乎無法給海清任何物質上的反饋。 家裡的空間很小,下雨的時候連傘都沒有。
尤其是爺爺因為自己住的甘家老房子被沒收,變成了南京民俗博物館,搬到了她家之後,更是人頭攢動。 海清就是在這種極度壓抑的氛圍中長大的。 有人曾經說過,海清是個喜歡炒作的人,眼球和年輕流量一樣好。
我不同意這樣的論點。 要對乙個人下結論,你不能那麼簡單易行,忽略了她自己的性格和做事的出發點。 無論是在給郭景明頒獎時當眾脫下高跟鞋,還是對歐豪大喊“你是我的神”。
海清所謂的瘋狂,有她童年抑鬱的原因,導致她在終於擺脫了父母和家人的束縛後,選擇了放手。 除了被壓抑太久之外,她也被保護得太好了,對外界的反應太慢,做事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考慮後果。
至於這種性格對海清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對她的事業有好有壞影響,有時候需要辯證地看待。
說起《你是我的神》的火梗,幾乎所有看過原著**的網友都會給海清的行為乙個字“抓馬”。 如果我想用外行的話來說,它是戲劇性的。
你會覺得這不是正常人能做到的事情,更像是影視劇中會出現的劇情。 沒錯,這就是海晴,這就是她作為演員所能給予的戲劇性碰撞。
不同於書面劇本,也不同於排練後的完美表演,海清可以隨時隨地或一時興起。
除了在大眾面前這樣表演,海清對演員生涯的規劃也有些瘋狂。
如果你喜歡乙個劇本,你願意等一年半,即使你有乙個更有商業價值的劇本,你也會把它推開。
據她說,當她看到《藏在塵埃中》的劇本時,她完全忘記了自己還在度假。
從飛機到火車再到公共汽車,她顛簸地來到了即將拍攝的村莊。
裝醜沒什麼好怕的,拍戲期間生活條件不好也沒什麼,連上旱廁都可以在採訪中當笑話。
海清對待演員這個職業,有著常人看不見的瘋狂能量,我們常將其理解為“速成”。
當她看到自己喜歡的劇本和角色時,可能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只想著自己能不能獲獎。
畢竟,她曾經說過,自己是上帝選中的演員,應該生來就對表演充滿熱情和熱情。
《我是一座高山》本該是海清的下一部《藏在塵埃裡》,帶給她口碑回饋。
只可惜,由於種種原因,這部電影沒能展現出張桂梅先生這個角色的核心,也讓海清跌入了口碑的谷底。
誰還記得,在路演期間,她回答了觀眾提出的問題。
這些話聽起來還挺真心實意的,卻被質疑為高超的優越感,消費女權主義被推翻了。
這其實又回到了核心問題,那就是:海清對外界的反應太慢了,做事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考慮後果。
通俗地說,她習慣於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會靈活地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
在表演方面,就變成了無論她怎麼努力演戲,她總有同樣的感覺。
從《雙面膠帶》到《媳婦的美好時光》,從《小告別》到《小喜》,角色不同卻有著相同的人物背景,歇斯底里的表演風格可謂是一樣的。
不能說海清的演技不好,因為確實挺有感染力的。
只能說海晴掌握了太多的演技,以至於無法帶給觀眾更強的代入感。
我努力工作,但我總是缺乏天賦。
這種天賦,不是上山下鄉幾年就能彌補的,畢竟要表現生命的氣息,還是要把自己當成乙個真正的人。
如果你置身於這個世界之外,無論你如何體驗它,它都是無用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我是一座山》的矛盾終於爆發了。
觀眾對海清的不滿,不是因為她在表演上不夠認真,而是因為她一直無法突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如果你不能洞察真實的人性,你就無法表現角色的核心。
我從不懷疑海清是個好演員,我很欣賞她對事業的追求,如果要用網路上那些極端的言論來評價她,那是不公平的。
很多事情需要辯證地看待,非黑即白是不可取的。
不過,海清想要讓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確實不是努力那麼簡單。
只有用更多的心,而不是用技巧,我們才能實現人與神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