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對外關係中,阿爾巴尼亞是乙個獨特的存在。 儘管阿爾巴尼亞位於遙遠的巴爾幹地區,但從現代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它對中國的價值並不大。
但在冷戰期間,阿爾巴尼亞一直是中國外交和對外援助的焦點。 幾十年來,中國向阿爾巴尼亞提供了價值100億元人民幣的各種物質援助,甚至被中國譽為“歐洲社會主義的燈塔”。
阿爾巴尼亞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南部,長期以來一直由奧斯曼土耳其人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阿爾巴尼亞終於贏得了獨立,建立了阿爾巴尼亞王國。
然而,獨立並沒有持續多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阿爾巴尼亞先後被義大利和德國占領。 在此期間,阿爾巴尼亞工人黨堅持抗戰,最終成功地趕走了侵略者,建立了社會主義共和國。
儘管如此,兩國最終還是因為各種原因分道揚鑣,甚至還加了壞話,直到冷戰結束,這種特殊關係才隨著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的垮台而結束**。
蘇共是教育我們的母親。 儘管紅軍在二戰期間加速了德國和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滅亡,並被阿爾巴尼亞稱為“解放者和捍衛者”,但霍查對蘇聯的欽佩是不必要的,甚至有點麻木不仁。
阿爾巴尼亞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三個方面是蘇聯,蘇聯共產黨和史達林。 霍查與蘇聯的親密關係不是出於個人感情,而是出於實際利益。
由於新獨立的阿爾巴尼亞沒有得到西方的承認,外交孤立的局面使霍查對蘇聯產生了密切的依賴。 此外,北部的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在民族、邊界、少數民族等問題上存在諸多矛盾,其中最困難的是科索沃問題,因此更需要蘇聯的支援。
因此,阿爾巴尼亞得到了蘇聯的大量援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兩國迅速建立外交關係。 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兩國關係並不緊張。 儘管中國**在1954年開始應阿爾巴尼亞**的要求提供一定數量的援助,但對阿爾巴尼亞的主要影響仍然是蘇聯和蘇聯共產黨。
然而,在“受人尊敬的父親”史達林去世後,情況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從蘇聯到中國,在1956年蘇共第20次代表大會上,赫魯雪夫給史達林的秘密報告在社會主義陣營中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我們不知道霍查在這段時間裡是否覺得他的信仰正在崩潰,但可以肯定地說,他確實感到非常不愉快。
霍查一直主張***史達林,事實上,他也以這種方式獲得了自己的欽佩。 這種行為可以說是投機取巧的捷徑,借用老虎的力量來增強自身的氣勢。
然而,當赫魯雪夫推翻史達林雕像時,霍查的地位開始變得岌岌可危。 這場危機在黨的二十大之後逐漸顯現出來,甚至在阿爾巴尼亞工人黨內部,一些人也開始質疑霍查的做法。
霍查對此的反應非常直接,他稱所有反對者都是間諜和修正主義者,然後果斷地射殺了他們。 然而,雖然對手很容易在國內被槍殺,但在國際關係中則更為複雜。
特別是當赫魯雪夫開始以和解的方式接近南斯拉夫的狄托時,這讓霍查感到無比恐懼。
儘管阿爾巴尼亞是乙個小國,但面對強大的蘇聯,它仍然敢於大聲批評蘇聯。 而這個敢於挑戰大國的國家,就是中國。
眾所周知,蘇共二十大後,由於對赫魯雪夫的批評,中蘇關係開始緊張,矛盾公升級。 在隨後的幾年裡,雙方之間的矛盾從談判桌轉移到談判桌上,媒體上開始了公開的論戰。
赫魯雪夫在筆戰中處於弱勢地位,因此在1960年召開羅馬尼亞會議,試圖組織社會主義陣營圍困中國。 然而,在這次會議上,阿爾巴尼亞代表敢於反對蘇聯對中國的批評,堅持自己的立場。
赫魯雪夫的所作所為使阿爾巴尼亞蒙羞,他採取了一系列報復措施進行報復,包括撕毀協議、撤出專家、停止援助以及在 1961 年 12 月與阿爾巴尼亞斷絕外交關係。
然而,另一方面,對阿爾巴尼亞來說,損失得到了補償。 在兩國高舉反對修改旗幟的情況下,中阿兩國走到了一起,兩國關係迅速公升溫。
兩國領導人頻繁互訪,中國對阿富汗的禮貌和宣傳都得到了提公升,來訪的重要代表團將受到最高領導人的接見。 1966年11月,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五次代表大會上,中國發來賀電,稱讚阿爾巴尼亞是“歐洲社會主義的偉大燈塔”,並充滿激情地說:“海中有知己,天涯如鄰。
中國和阿根廷雖然相隔千山萬河,卻心心相印。 ”
我們的友誼不是表面的,而是經受了風雨考驗的革命戰鬥友誼。 我們非常清楚,彼此是真正的朋友和同志,沒有虛假和兩面派。
這是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友誼,使人們歡欣鼓舞。 上世紀60年代,中國全力協助阿爾巴尼亞建設,儘管中國自身正在經歷困難時期。
蘇聯停止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後,中國仍向蘇聯提供了大量的糧食和外匯援助,並承擔了一系列專案,幫助阿爾巴尼亞完成關鍵的五年計畫。
這種援助不僅是一種經濟支援,更是對友誼的堅定承諾。
自1966年以來,霍查一直對中國的政策讚不絕口,多次派高階代表團到中國請求更多援助。 1968年,阿爾巴尼亞退出華沙條約組織,蘇聯入侵布拉格,積極支援中國重返聯合國。
為此,中方全力支援阿爾巴尼亞的建設,提供全面、實質性的經濟和軍事援助。 在此期間,阿富汗經濟代表團兩次來華簽署貸款協議,幫助阿富汗完成了第四個和第五個五年計畫的建設。
從1954年到1978年,中國向阿富汗提供了75筆援助款項,協議金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阿爾巴尼亞成為中國人均對外援助最多的國家,相當於人均獲得4000多元人民幣。
20世紀60、70年代,中國經濟狀況比較困難,但仍有近6000名工程技術人員被派往阿爾巴尼亞,協助阿爾巴建立了鋼鐵、化肥、鹼、酸、玻璃、銅加工、造紙、塑料、軍工等工業部門142個成套工程,極大地推動了阿爾巴尼亞的工業化程序。
此外,為了阿爾巴尼亞,中國還向對方提供了最新、最好的裝置和機械,甚至超出了它的承受能力。 為確保阿爾巴尼亞專案的成功,中國在國內開展了大量的實驗和試製工作,並建立了專門的實驗工廠。
雖然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經濟援助微不足道,但阿爾巴尼亞對中國的幫助非常有限,產品質量不高,連本國人民都不接受。
例如,阿爾巴尼亞香菸甚至不是當地人抽的,甚至霍查本人也是乙個老菸民,但他抽的是中國特有的“大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