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本文之前,我想通過點選“關注”來感謝您的支援,這不僅方便您討論和分享,還可以為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
在“偷走”了中國的端午節、龍舟、粽子、中醫和孔子之後,南韓又向中國城市進軍了。 在南韓歷史上**,南韓官員公開宣稱:南韓在中國有九個首都!
這是怎麼回事? 南韓在中國的九個首都是什麼?
南韓**官方聲稱其九個首都在中國。 一向以“偷竊”著稱的南韓,這次又在幹什麼花樣?
如果你仔細看南韓的官方宣告,就會發現南韓聲稱中國歷史上有九個首都,並不是捏造,而是事實。
要說南韓在中國設立的九都,就不得不提南韓流亡的歷史。
1894年,清朝在甲午戰爭中敗給日本後,朝鮮改名為“朝鮮”,由清朝的朝貢國變為日本殖民地。 1910年,日本強行通過《日韓合併條約》,徹底吞併了南韓,朝鮮半島數千萬人像奴隸一樣生活在該國。
日本吞併整個朝鮮半島後,不僅廢除了漢語和朝鮮語,促進了日語教育,還把南韓歸類為日本的劣等國家,這激發了朝鮮半島上所有人的反抗。 在南韓獨立運動期間,有兩個人一度扮演了重要的領導角色,乙個是南韓第一任**李承晚,另乙個是金辜。
李承晚和金光在朝鮮半島積極推行的朝鮮獨立運動很快引起了日方的注意,這迫使李承晚和金九洛流亡到美國、中國等海外國家,以逃避日本當局的逮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朝鮮半島成為日本的軍事原料,日本對朝鮮半島的控制進一步加強。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的伍德羅·威爾遜提出了包括“民族自決”在內的十四點,激發了朝鮮半島的民族獨立運動。
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 李承晚和金辜都認為巴黎和會是朝鮮半島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契機。 然而,這次在西方列強的操縱下,把朝鮮半島變成了談判桌上待宰的肥羊,巴黎和會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朝鮮半島的命運。
這一年,在朝鮮半島被日本廢黜的朝鮮末代皇帝李熙突然暴斃,有傳言稱李習被日本毒死,激起了整個朝鮮半島的憤慨,李承晚、金九號召的“三一”反日愛國運動在朝鮮爆發。
這場反對日本在朝鮮半島殖民統治的運動很快被日本當局鎮壓。 李承晚和金九不得不再次流亡。 朝鮮獨立運動的一系列挫折使李承晚和金辜意識到,朝鮮半島的獨立不能依賴於已經成為日本傀儡的南韓王室。
1919年,流亡的朝鮮愛國者在上海建立了臨時流亡地,廢除了朝鮮君主制,改為共和制,這是後來的“朝鮮”的直接歷史淵源。
由於南韓臨時**辦公室設在上海法租界,上海成為南韓臨時**法律的臨時“首都”。 然而,南韓的臨時首都並未得到中國北洋**的承認,也沒有得到國際上的普遍承認,日本對朝鮮維新活動人士的逮捕,使得南韓的臨時**“維新”運動受到很大限制。
令中日韓都沒想到的是,在南韓臨時首都“上海”成立16年後,還要連續8次換都,創下了中國設立“首都”最多的紀錄。
南韓官員慚愧地聲稱,南韓在中國一共有九個首都,這在歷史上是真的,那麼除了上海,中國還有哪些地方是南韓的臨時“首都”呢?
南韓暫時將上海定為“首都”後,非但沒有獲得他們所期望的國際認可,反而受到各種限制。 由於南韓臨時**的辦公室設在上海的法租界,日本當局與法國談判後,法國下達了嚴格的命令,限制南韓臨時**在法國租界的活動。
在法國這裡吃了關門後,南韓暫時**,不得不向中國求助。 1919年恰逢中國北洋軍閥統治的最後幾年,無論是與日本關係密切的張作霖,還是與英美關係密切的吳佩孚、孫傳芳,所有北洋軍隊都對得罪日本的風險不感興趣,暫時來給南韓開綠燈, 於是南韓再次被拒之門外。
1926年,廣州國民**發動了北伐戰爭。 1927年,北洋軍閥孫傳芳、吳培孚被國民黨驅逐,南京、上海先後落入蔣介石控制的南京國民黨手中。 南韓臨時**以為自己遇到了“救世主”,希望蔣介石能夠承認南韓的臨時**,但南韓暫時**沒想到的是,蔣介石對日本的態度比張作霖等人更加曖昧,這讓南韓的復國計畫再次化為泡影。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吞併了中國東北三省,朝鮮半島的猶太復國主義者號召中朝兩國人民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的侵略。
在上海的朝鮮臨時**再次要求蔣介石承認朝鮮流亡政權,但南韓當局不知道的是,是蔣介石親自向張學良發出了“不抵抗”令,蔣介石面對日本的霸道態度不敢迴避。
1932年,128事件爆發,日本派遣海軍陸戰隊在上海登陸。 面對日本的侵略,上海隨時都有淪陷的危險。 在上海工作了13年的南韓不得不撤離辦公室,並將朝鮮流亡者的總部遷至杭州。
上海一二八事變後,蔣介石的南京國民**再次與日本簽訂了屈辱之國的協議,嚴格限制在中國的抗日活動,朝鮮流亡**當局的活動也受到限制。
在蔣介石**和日本殖民主義者的雙重壓迫下,南韓暫時**不得不將原來在杭州的臨時辦公位址遷至鎮江,使鎮江成為南韓臨時**的“第三首都”。
1937年,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入侵中國。 從此,蔣介石對朝鮮維新運動的態度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 蔣介石希望朝鮮維新運動在日本後方製造混亂,從而遏制日本侵略中國的步伐。
在蔣介石的批准下,南韓終於得以暫時在中國開展公開活動。 1937年,南韓臨時辦事處選址在當時的蔣介石國家首都南京,一時間創造了“一都兩國”的歷史奇觀。 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1937年南京淪陷後,蔣介石將國都**遷至武漢,然後撤離到重慶,而朝鮮臨時**則將辦公室遷至長沙。
將辦公室遷往長沙的朝鮮臨時**對中國抗戰的未來形勢持悲觀態度,認為日軍很快就會攻克武漢,然後就會失去長沙。 於是,這些“聰明”的南韓人主動出擊,將南韓的臨時**搬到了廣州。
但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廣州在1938年遭到日軍攻打,宣戰失守,而長沙則堅持到1944年第四次長沙會戰。
廣州淪陷後,南韓暫時又逃跑了,把駐地遷到了柳州和綦江,在這兩個地方面臨日軍的威脅後,南韓暫時將流亡府遷往重慶,並與國民黨公司定居。
蔣介石本來想利用南韓臨時**的影響力,在朝鮮半島發動武裝起義,牽制日本軍隊,但南韓臨時**的影響力確實有限。 無論是金九還是李承晚,他們都沒有勇氣舉起武器號召朝鮮半島人民抵抗日本的侵略,也沒有勇氣深入朝鮮半島敵後,組織武裝力量正面對抗日本。
蔣介石見自己對南韓臨時**的支援沒有起到絲毫作用,漸漸對南韓臨時**的表現感到失望,逐漸減少對南韓臨時**的財政援助。
直到 1945 年 9 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後,南韓才暫時有機會重新登上世界舞台。 南韓暫時呼籲在朝鮮半島建立新的獨立政權,是乙個軟弱的人,在二戰中沒有絲毫貢獻,根本沒有資格坐到談判桌前。
在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五個常任理事國關於戰後國際秩序的談判中,朝鮮半島被劃分為蘇聯占領區和美國占領區,以北緯38度線為界。 在朝鮮復辟無望的關鍵時刻,是中國在國際上發表宣告,希望朝鮮半島有乙個獨立的民族國家,這為朝鮮和南韓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然而,南韓隨後的一系列“白眼狼”舉動,或許會讓今天的每乙個中國人都覺得,他們可能真的當初幫錯了人。
二戰期間,中國不僅給了南韓流亡的地方,還在中國領土上設立了九個“臨時首都”,但南韓復辟後對中國的各種行為卻讓人不寒而慄。
南韓復國後,李承晚成為南韓第一任總統。 這位在中國設立了九個臨時護航首都的南韓人回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名國都。 1949年,南韓單方面開始宣布南韓“去漢化”,不僅開始逐步廢除在南韓使用漢字,甚至將南韓首都的名稱從“首爾”改為首爾。
1950年,韓戰爆發後,南韓甚至引誘狼入屋,要求美國以“聯合**”的名義干預朝鮮半島局勢,給中國的國防和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
1953年韓戰結束時,南韓甚至揚言要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競爭,最終在晉城戰役中被中國人民志願軍好好教育,才學會了夾尾巴做人。
韓戰結束後,南韓跟隨西方,對新中國保持敵對態度,直到1972年中美關係正常化後,中韓才逐步恢復和平友好交往。
然而,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南韓徹底廢除了漢字,使漢字徹底告別了南韓的歷史舞台,南韓的種種舉動再次在中韓兩國人民的友誼中留下了裂痕。
南韓近年來的各種行為,都透露出一種對民族文化的自卑感。 只有堅持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道路,才能有朝一日屹立於世界各國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