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是乙個坐落在喜馬拉雅山的國家,就像一面黃色和紅色的旗幟。 左右兩邊,一方面靠近中國,另一方面與印度密不可分。
雖然是小國小國,但並不依附大國,更別說與陸接壤的中國建交了。 這是因為,在印度獨立之前,英印兩國就已經將其視為中印之間的緩衝區。
印度獨立後,他們把目光投向了不丹,希望不丹能成為中印之間的緩衝區,避免與中國直接接觸。 近年來,每當不丹與中國的關係出現公升溫跡象時,印度就會顯得極度緊張和不安,並向不丹施加壓力,將中不關係公升溫的跡象扼殺在搖籃中。
然而,印度的這種做法顯然是沒有根據的。 由於印度每年向不丹提供大量援助,不丹擺脫印度控制的機會很小。
同時,不丹與美國沒有外交關係,這讓人想起。 那麼,為什麼不丹不與中美兩國建交呢?
喜馬拉雅山頂上飄揚的國旗象徵著不丹的獨立和自由精神。 紅色、藍色和白色交織在一起,組成了這面獨特的國旗。
紅色代表勇氣和激情,藍色代表和平與安寧,白色代表純潔和完美無暇。 這面旗幟不僅是不丹的象徵,也是不丹人民的驕傲和自豪的象徵。
無論何時何地,看到這面旗幟都會讓我們想起不丹的美麗和寧靜。
交通不便: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上的剝削和控制,不丹與周邊國家,特別是中國和印度保持著相對疏遠的關係。
儘管這兩個大國都是不丹的重要鄰國,但不丹始終無法在它們之間找到平衡,並選擇保持一定的距離。
不丹是乙個位於亞洲的國家,北部與中國接壤,南部與印度接壤。 為了確保印度北部的安全,英國殖民者制定了不丹政策。 在19世紀60年代,隨著**力量向中亞地區的滲透,它對英國在亞洲的利益構成了威脅。
英國認識到,為了在對抗中保持優勢,它必須在世界上站穩腳跟,而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是解鎖該地區的關鍵。
不丹的戰略地位尤為重要,因為不丹明確表示對印度北部的主要威脅來自印度北部。 然而,1907年《英俄條約》的簽署減輕了英國在喜馬拉雅山的壓力,使英國能夠更加專注於遏制中國。
英國殖民當局認為中國在喜馬拉雅山的影響力對印度北部構成威脅,因此他們制定了“威懾政策”。 政策的核心是,一方面肯定喜馬拉雅小國的獨立,另一方面,英國**需要在這些國家保持足夠的影響力,以防止中國對其施加影響。
這一政策旨在確保印度北部的安全,維護英國在喜馬拉雅山的利益。
在印度獨立前的時期,英國**主導了與不丹的交流,以控制鄰國並通過印度保護其既得利益。
當時,中國正處於內外紛爭的局面,沒有時間照顧不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著中國實力的逐漸增強,不丹為什麼還選擇不與中國建交?
不丹在中印關係中的地位一直備受關注。 自《印度和不丹永久和平友好條約》簽署以來,印度一直在各個方面滲透和控制不丹。
在20世紀50年代,不丹的外交實際上是由印度進行的**,而在20世紀60年代,印度進一步加強了與不丹的關係。
冷戰期間,印度與不丹的外交關係達到了高度和諧的狀態。
不丹於1962年成為科倫坡計畫的成員,並在印度的大力支援下於1969年加入萬國郵政聯盟。
20世紀60年代以後,印度以幫助不丹完善各級機構為藉口,加強了對不丹各方面的滲透和控制,向不丹各級部門派出了許多人員擔任顧問和工作人員,如不丹的“顧問”文職官員納里·魯斯托姆傑和“協商合作計畫與兩國聯絡官”作為印度的特**。
然而,在印度的“幫助”背後,不丹感到不安,因為印度對錫金的武裝吞併使其成為印度的錫金邦。
不丹堅持反對控制和獨立外交的鬥爭,儘管與印度簽訂了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但兩國之間的關係更多的是“控制”和“反控制”。
不丹在未經印度同意的情況下加入了聯合國並與孟加拉國建立了外交關係。 1974年,不丹外交部長明確表示,不丹有不丹在外交事務上不接受印度意見的自由,並希望減少印度在該國的工作人員和顧問,不接受印度向不丹派遣新的顧問和工作人員。
不丹一直堅定地站在印度一邊,不是一時興起,而是從1974年開始的深厚關係。 當時,印度減少了在不丹的存在,到20世紀80年代末,印度在不丹的顧問和工作人員**已被不丹人完全取代。
在隨後的幾十年裡,這種信任和夥伴關係不斷加強。 不丹國王和***經常周遊世界,希望擴大自己國家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人來訪和訪問不丹。
與此同時,印度也開始注重改善與鄰國的關係,對不丹的政策變得更加寬鬆。 因此,即使在2023年,不丹仍然堅持與印度“合作”。
不丹經濟長期處於相對封閉狀態,發展水平相對落後。 為了改善這種狀況,不丹**於1961年開始了第乙個五年經濟發展計畫。
在印度**的幫助下,該方案的重點是公路運輸、教育、農業和能源等關鍵部門,所需的所有資金都由印度**提供。
在第乙個和第二個五年計畫期間,印度** 總共向不丹提供了 3 個援助額為94億盧比。 其中,1在第二個五年計畫期間提供了72億盧比22億盧比。
這兩個五年計畫在不丹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兩個方案的重點是增加農業和園藝生產,提高教育水平,建立一支技術隊伍,改善畜牧業,建立通訊網路,並為平原地區的剩餘生產提供經濟出路。
隨著不丹融資渠道的擴大,印度對不丹的發展援助在第三個五年和第五個五年計畫之間逐漸減少。
儘管如此,在 2022 年,印度仍然是向不丹提供最多援助的國家。 在中印關係緊張的背景下,不丹自然是站在印度一邊的。
2017年6月,中國和印度在洞朗地區對峙了72天。 雖然事件以印度撤軍而告終,但對峙對兩國來說都是雙贏的。
在此過程中,中國強調了互利的外交政策,而印度則展示了乙個正在崛起的南亞大國的勇氣。 這一事件也預示著中印新一輪戰略博弈的開始。
不丹與印度的關係在歷史上一直很密切,1949年的條約賦予不丹干涉不丹對外交易的權利。
印度在不丹外交中的作用幾乎與1910年英國在不丹的作用相同。 儘管2007年簽署的新條約中刪除了一些內容,但印度對不丹的影響仍然很大。
洞朗事件的發生清楚地反映了這一點。 印度控制不丹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印度追求“絕對安全”,將不丹視為中印之間的緩衝區; 其次,為了維持其在南亞的霸權,印度需要加強對不丹的控制。
時至今日,不丹仍是唯一與中國沒有外交關係的鄰國。
不丹的外交有限,只有25個國家和歐盟有外交關係,印度一直對不丹與中國的接觸持謹慎態度,牢牢控制著南亞小國的局勢。
不丹雖然在美國設有常駐代表處,但與美國沒有外交關係。 這是因為印度的態度。 美國的“印太戰略”是針對中國的,其制衡中國的意圖是眾所周知的,這在美國官方檔案和非政府學者的各種討論中得到了充分的證實。
不丹一再被外國勢力牽制,最終只能被利用。
在“印太戰略”中,印度作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支點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中印之間的歷史恩怨和現實問題尚未解決,2017年的洞朗事件加劇了雙方的猜疑和敵意。
美國在這一事件中的所作所為,讓印度對華更加強硬,也讓中印關係面臨巨大挑戰。 雖然印度堅持獨立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但為了獲得更多的戰略利益,贏得美國的支援,新德里加入了“印太戰略”,這無疑會使其在處理中美問題時更有利於美國,從而使其對華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更加受制約, 中印之間的矛盾也將加劇。
作為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緩衝地帶,不丹不可避免地會陷入此類爭端。
不丹真的無意與美國建交嗎? 可能是因為白宮發表宣告稱美印不會結盟,導致他們不敢過分行動; 同樣,不丹真的無意與中國建交嗎?
印度面臨的壓力如此之大,以至於不丹難以向前邁進。
如果中印領土爭端能夠盡快解決,對中國來說不建交或許是一件好事,這意味著如果中國不解決領土爭端,中國將不再受到印度的影響,中印建交指日可待。
中方期待與不丹建交,最終實現周邊地區的和平穩定局面。
根據 China.com 的乙份軍事報告,中國和不丹就邊界問題舉行了多次專家會議,並取得了重大進展。 在不丹舉行的第十二次會議上,雙方將締結一項劃界協議,預計將解決長期存在的邊界爭端。
該協議的簽署表明了中國願意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國際爭端的外交政策,也表明了中國對不丹領土的尊重和對不丹主權的堅定捍衛。
印度打著“保護不丹”的幌子侵占中國領土,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可接受的。 中國在洞朗對峙中表現出了責任感和克制,但印度沒有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中方立場明確,不會做出任何妥協。 該協議的簽署再次證明了中不之間的友好關係,也發出了印度不應繼續霸權的訊號。
美國強行推行“印太戰略”,但這種做法不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