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默里·鮑文(Murray Bowen)曾提出乙個重要的“三角測量理論”:
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關係就是兩個人之間的關係,當兩個親密關係出現問題時,往往需要第三者介入,以緩解兩個人帶來的焦慮。這被稱為家庭關係的“錯亂”。
比如,有的婦女生完孩子後,完全忽略了與丈夫的關係,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照顧和管理孩子上,導致夫妻關係疏遠。
有些父母,尤其是妻子,喜歡在與丈夫有問題時把孩子拉進來,讓他們排隊,甚至強迫孩子挽救與丈夫的關係。
當一些家長感到焦慮和壓力時,他們開始訴說自己的困難,讓孩子為自己而戰,讓孩子對自己負責。
當父母有這些行為時,他們已經處於“墜入”狀態。家庭三角測量模式。
在這樣的關係中,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完全錯位了,變成了一種餵養關係,孩子成了父母的父母,成為父母情緒的照顧者,按照父母的面子行事
父母的感受比我的感受更重要“,”我希望父母為我感到驕傲“,”我一定很優秀“,這樣的孩子很懂事,但總是壓抑自己。
家庭關係一旦進入“三角關係”,最終會傷害到孩子。
三角關係對兒童的影響
第一,孩子成為情感上的配偶。
孩子取代了父親,成為母親的情感配偶。
因為母親的幸福和幸福,母親的悲傷和悲傷,才能夠照顧母親的情緒。
反過來,母親們也會因為孩子的表現而觸動自己的心。
如果孩子乖巧懂事,學習成績優異,媽媽就會有滿足感,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值得的;
如果孩子叛逆、不聽話,母親就會覺得生活毫無希望。
第二,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了。
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家庭中父母一方的缺席,例如父母、農民工或父母離異的重病。
孩子從小就承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心智也比較成熟,但同時又覺得自己自卑,覺得自己沒有意義,在成長過程中容易患上抑鬱症或其他心身疾病。
三、孩子成了小惡魔。
在三角測量過程中,他正在攻擊他的父母。
這些家庭傾向於採用三角形的轉移方法。
父母把對婚姻的不滿轉嫁到孩子身上,總覺得是孩子導致他們走不出去,孩子會覺得很不公平
如果你的婚姻不幸福,你為什麼每天打我罵我,教訓我? 為什麼我被你牽連?
他會特別不高興他的父母。 換句話說,我得不到我想要的父母,我很可能讓你得不到你想要的孩子。
所以,他們會故意讓自己變壞。
你期待我學習嗎? 如果我不學習,我就要逃課,累了學校,你指望我健康嗎? 我會傷害自己。
這被稱為激進的迂迴轉移,以攻擊自己的方式攻擊父母。
第四,孩子變成了乙個有點病的人。
體型小的病人比較乖巧懂事,經常使自己虛弱多病,例如容易頭痛、腦熱、過敏和嘔吐。
很多時候,父母一吵架,孩子就會生病,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把衝突放在一邊,專注於孩子。
虛弱的孩子往往為了轉移父母之間的衝突而焦慮。
如何處理家中的三角測量?
首先,感謝你們所有人。
媽媽是媽媽,爸爸是爸爸,孩子是孩子,不要有意無意地讓孩子做自己的父母。
例如,有些父母問他們的孩子:我想和你爸爸離婚嗎?
乙個孩子需要多大的衝擊和傷害才能做出這樣的決定?
其次,代際養育中的祖父母和祖父母不是核心家庭成員,重大事項應由父母在撫養子女的過程中討論。
孩子就像手機一樣,如果還剩下90%的電量,顯然就不用充電了,父母總是不停地給他充電,孩子走到哪裡都要拖著沉重的包袱;
而有的孩子快要沒電了,但父母還是不出面指責,或者批評、挑剔、責備、迫害,孩子就會關機,不再奔跑。
父母是孩子的充電寶,當充電寶沒電時,他們不能用手機給自己充電。
當移動電源沒電時,去找電源,比如女朋友、朋友、父母、戀人、心理諮詢師。
父母把目光轉回自己身上。
當父母的性格不夠健康,自身問題難以解決時,他們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恐懼、憤怒、需求、感受等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滿足自己。
孩子變成了乙個軀殼,被父母的意志操縱和占有。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可能有生命力,他只是乙個“奴隸”。
人文主義有乙個非常有名的觀點
每個人都是向上生的,他們都希望被主流認可,他們都希望被尊重、被看到、被信任。 這些東西是與生俱來的,我們只需要不破壞它們,不干涉它們。青春期的孩子會有很多的衝突,不僅要發展自己,要成為脫離父母的自己,還要關注父母的情緒,要撫養父母,如果孩子沒有辦法快樂而無阻礙地成為自己,心理問題就會出現,因為這種衝突太大了,孩子無法處理。
他們擔心讓父母失望,也為自己過去做得不好而生氣。
在長期的內耗下,焦慮、抑鬱、恐懼都表現出來。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擺脫焦慮、抑鬱和恐懼,最重要的是改變土壤。
父母改變育兒模式,回頭看看自己。
父母有獨立的人格
我們是否曾經想過我們的人格是否獨立?
為了顯示自己的價值,你是否必須依戀你的孩子?
例如,如果孩子沒事,我也會沒事。
這句話很典型。
他說我沒有自己,我像藤蔓一樣緊緊抓住孩子
他若好,我就好; 如果他不好,我就不好,我根本沒有自己。
建議家長通過自己的學習成長,學習一門技能,增加知識,讓自己更強大、更能幹、更有成就感。
我們越能承受生活的不確定性,我們的性格就會變得越健康,包括如何處理我們自己的焦慮和抑鬱。
當我們看到我孩子的成績波動時,我們看到我孩子的能力並不像我想要的那樣。
我們如何應對焦慮和抑鬱是我們父母自己的主題。
曾繼峰曾經說過,父母要遠離孩子,就算去跳廣場、打麻將,只要不粘著他,他也能長大。
然後我們需要這樣做,認識乙個事實:
親子之愛是單向的水,只能自上而淌,愛只能從父母那裡給予孩子,不能反過來。
了解乙個真相:
盡可能多地了解您的原始需求。
父母越是了解自己內心最大的需求,就越不會被匱乏所控制,就越不會將其投射到孩子身上。
堅持兩個原則:
首先是能夠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獨立完成,父母不要過度干涉。
任何越界的事情都是父母的需要。
這就是溫尼克特所說的恰到好處的挫敗感。
二是父母的情緒應該首先得到滿足,而不是犧牲自己,超出他們滿足孩子的能力。
我們父母必須做什麼?
理解、支援和陪伴,尊重和獨立。
這樣,您的孩子在他的原生家庭中將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歸屬感和分離感,並且他將能夠更好地發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