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什麼最能反映人們的品味和修養,恐怕是藝術; 如果問現代人最稀缺的消費是什麼,恐怕是藝術; 如果問現代人最想提公升什麼,但最難上手的是什麼,恐怕還是藝術。
這一切的根源在於,我們的學校教育和日常閱讀中藝術知識的普及程度極低。 關於藝術,至少有四個最常見的誤解。
1. 藝術價值在於感性,而不是理性
為了說服人們熱愛藝術,很多人對“藝術品的價值”給出了各種功利主義的解讀:收藏價值、表現能力、智慧......的提公升即使是無用的詞語也是無用的空話。 但事實上,這是對藝術最大的誤解,也是對藝術最大的褻瀆。
我們的日常生活是高度理性和功利的,我們每天都陷入工具理性的桎梏,無法逃脫:面對激烈的競爭,是內捲還是平躺? 面對高熱量的食物,你是照顧好自己的健康還是放縱自己? 即使你外出旅行,你也要始終在“價效比”和“好玩”之間掙扎。
藝術的真正價值在於它創造了乙個超越世俗的新的、非功利的感官世界。
當我們欣賞藝術時,我們依靠的是感性的直覺,而不是理性的推測。 這個時候,人們可以放下慾望、戒備、算計利益,無私地與某件事感同身受,與那件事背後的想法合而為一。 這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見。 所以康德認為美學最重要的機會是“沒有興趣的快樂”。
無論是巍峨的山峰、溫柔的河流,還是一幅暖心的小畫,都能帶給人們美好的享受,你不會想把它據為己有,也不用擔心背後有什麼陰謀。
《藝術:使人成為人》一書對此表示贊同只有藝術才能讓我們拋棄理性的“太陽神精神”,把握感性的“酒神精神”,讓我們成為乙個完整而無限的人。
2.藝術的魅力在形式上,而不是在思想中
關於藝術的另乙個常見誤解是,偉大的藝術作品必須暗示某種微妙的意義、洞察力或“意識形態價值”。
但實際上,一件偉大的藝術作品總是在形式上取得突破,而不是在思想上取得突破。 杜甫的詩歌、公尺開朗基羅的雕塑、梵谷的繪畫、梅蘭芳的京劇,都因為表現形式的突破,而不是一些深不可測的“思想”,成為幾千年來聞名遐邇的偉大藝術。
好的藝術作品要訴諸人們的感性思維,這樣才能用情感和風景打動人,形成藝術幻覺,讓讀者沉入其中,無法自拔; 如果我們訴諸人們的理性思維,“用理性說服人”,那麼無論真理多麼深刻,分析論證多麼細緻,最多也只能引起讀者的思考,卻不會形成藝術幻覺,更不會把人帶入其中。 所以康德說美學的第二個重要機會是它是“沒有概念的普遍性”。
真正的美不能用概念來定義,而要用概括來定義它是通過閱讀來規定的知識。 由於對美的普遍感知是人類共有的,知識的概念甚至可能成為美學的障礙。 畫家黃永玉說,很多人不是文盲,但他們是美麗的文盲。 農村婦女的審美可以超越大學教授的審美。
3. 藝術標準它是客觀的,而不是主觀的
關於藝術的第三個常見誤解是,藝術沒有標準,是主觀的,“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劇照。
這種認識導致了文藝鑑賞的兩個畸形極端:一是用神秘的詞語來評論藝術,如“道”、“生動”、“美是道德的先驗表現”,對結果的解釋越多,就越複雜;
一是徹底放棄解釋。 例如,為什麼一件藝術品是好的,因為“我認為它很好”,或者“我理解它,但我不能說出來”。 為了有話要說,“藝術批評”被縮減為時代背景和人們生活的百科全書詞條。 其實,就像善與惡、對與錯一樣,美與醜都有客觀的標準,雖然很難把握。 每千名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並不是每個意見都值得關注。
正如美學家朱光謙所說:“.如果你不決定如果你決定什麼是美的,你就沒有理由說這幅畫比那幅畫更美; 如果你不了解藝術的本質,你就沒有理由說這件作品是藝術,那件作品不是藝術。 當然,世界上有很多人不學美學就批評文藝,但這就像乙個水手在談論天文學和醫學,都是基於草率的經驗,沒有嚴謹系統的學術基礎。 粗略的經驗不容忽視,但這還不夠,有時還會被誤導。 ”
在《藝術的樂趣》一書中,作者也反覆強調,藝術必須有標準。 即使美是主觀的,也可以從理論上解釋。 藝術批評的價值在於清晰地表達“好藝術的美”。
第四,有很多藝術善良,不單身
對藝術還有乙個普遍的誤解,那就是用“美”來控制一切藝術的所有感受。 其實,藝術從來都不只是追求美,而是追求人類所有主觀的情感和感受。
例如,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有各種審美範疇。 杜甫鬱悶沮喪,李白豁達,蘇軾清新英姿,辛琪英姿英姿颯爽。
在西方繪畫中。 除了美,還有崇高、崇高、悲劇、喜劇、醜陋、荒誕等藝術追求。
藝術的主題也是多種多樣的。 偉大的藝術作品往往涵蓋了人類生活中的各種主題。 魯迅說“紅樓夢”——學者見“易”,道人見淫,天才見纏身,革命者見行,八卦見宮秘。
《藝術:使人成為人》不僅關乎藝術作品的美,還關乎人類信仰、幸福、自然、死亡、道德、自由、愛等共同主題。 除了題材的多樣性,藝術的多樣性還體現在“表達的無限可能”上。
比如,以《水滸傳》為題材,漫畫、戲曲、電影和電視劇集,其實都是完全不同的藝術作品。 這些藝術作品中的每一件都有自己的標準、重點和審美需求,絕不能用一套標準來欣賞。
藝術史是一部人性史。 比如貢布裡希的名著《藝術的故事》,表面上梳理了中古今外藝術的發展歷程,實際上是在以藝術為線索,幫助我們從參與者、後來者甚至永恆者的角度,洞察人性中的愛恨喜怒哀樂。
藝術是如此重要,但我們對藝術的認知仍然停留在一些似是而非的人的雲霧中,糾正這些誤解不僅是我們欣賞藝術的重要指導價值,而且因為欣賞藝術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生命是否更加完整和無限。
為此,我真誠地推薦藝術通識教育的三本書
《藝術:使人成為人》是一本人文學科的百科全書。 涵蓋文學、藝術、戲劇、舞蹈、電影等人文學科; 深入討論了信仰、幸福、死亡、道德、自然、自由和愛等人文主題。
藝術的樂趣:如何**、欣賞和談論藝術技術這是一本藝術鑑賞指南,足以為博物館參觀甚至藝術研究提供指導。 它不僅可以提高您對藝術的敏感度和欣賞力,還可以將您的感受清楚地傳達給他人。
貢布裡希,《藝術的故事》一本了解東西方藝術史從史前到近代的書,是迄今為止中國世界最全面、最系統的人類藝術通史,故事豐富有趣,令人大開眼界。
這三本書涵蓋了藝術概論、欣賞指南和全球藝術史,形成了一套清晰而完整的藝術常識。 點選下面的產品卡,您可以一鍵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