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師對期末論文的評價引起了很多關注。 老師嘆了口氣,“如果可以的話,我真想給這篇作文打滿分。 但是,由於學生的作文不符合要求,老師無法真正給出滿分。 學生自己在作文中坦言:“這是一篇與題目無關的作文,老師可以直接給0分。 事實上,按照作文標準,這篇作文只能得到零或很少的面子標記。
老師熱切的給滿分,很多網友都深受感動,紛紛期待老師能夠幫助這位學生。 這篇文章在社交媒體上獲得了巨大的關注,有69萬個贊,超過10萬個收藏,超過40萬**。 那麼這篇聳人聽聞的文章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文章的標題是“我應該如何過這種生活? 標題中的“到底”三個字,與以下內容用逗號隔開,似乎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糾結和迷茫是多麼清晰和確定。
文章主要描述了學生目前的心理狀態。 具體來說,文章描述的是“我”難以適應快節奏的學校生活,每天早上看書,大家似乎都只專注於“學習、學習、學習”。 然而,“我”經常打瞌睡,思考生命的意義,卻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 文章還寫道,“我”缺乏努力工作的目標,整天生活在亂七八糟的狀態,卻找不到可以傾訴的人,即使有,也得不到共鳴,甚至有請假的想法。 最後,文章指出,即使我只有17歲,“我”也覺得自己像個成年人。
儘管跑題了,但文章的想法仍然很清楚。 從考場的昏昏欲睡狀態開始,介紹整個學習狀態,然後深入表達多方面的迷茫,最後出現一句類似昇華的句子,表達了對生命意義的追尋:“也許我一生都在尋找這個答案,這就是我生命的意義。 ”
構圖的表達也非常細膩。 可以看出,這個學生表達能力好,思想細膩,心靈敏感,但目前可能確實處於比較迷茫的狀態。 也許,還有其他情緒讓他陷入了一種難以形容的狀態。
事實上,很多學生在面對未來時感到迷茫,甚至一直處於迷茫和無助的狀態。 然而,他們通常不會把這種情緒表達得那麼清楚,而是在迷茫的時候給自己設定一些小目標,慢慢地朝著實現這些目標努力。 即使一直有一種迷茫的感覺,也不太可能寫在作文裡。
在文中,有一些句子表達了這位17歲的學生對生活的理解,比如“我不想富有錢,我只想成為人群中的一員”,“我好像突然變成了這樣,回想起我的初中生活,我是那麼活潑和精力充沛”, “為什麼別人不能適應你,因為我不是別人”,等等。 這些表情透露出作者的真摯情感,流露出發自內心深處的真情實感。 有時,這種發自內心的情感比任何寫作技巧都更有動力。
這條資訊對這位17歲的高中生充滿了鼓勵和支援:
如果有機會,我想請你告訴那位同學,如果你覺得不開心,可以寫下內心的想法,用心生活。 我覺得他有寫作的天賦。 ”
我在學校資訊課上看到這個故事,深感震驚,也欽佩你的勇氣。 故事內容太真實了,久久都不能冷靜下來,謝謝。 ”
這個孩子似乎領先於同齡人,試圖認真思考生命的意義。 ”
這名17歲的高中生得到了深切的照顧。 每個人都認為他才華橫溢,獨一無二。 然而,當他迷失在人生的中途,不確定自己的未來方向時,他仍然需要像其他學生一樣參與學習,認真聽課,完成作業,參加晨讀晚自習。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可能會找到明確的人生目標,到那時,他會慶幸自己沒有放棄學業。
不少網友留言讓老師傳達資訊,希望同學們能積極樂觀地度過每一天。 這位老師在評論區回應網友,表示會全力支援這位學生。
這篇文章其實有點像一封求助信,作者滿是無奈,不知道該向誰傾訴,也不知道從哪裡開始。 他渴望改變現狀,回到陽光明媚的舊自我。 或許這是成長過程中的難題,希望他能勇敢面對,克服這道坎坷。 願我們的教育能夠幫助他和其他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