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只要真誠地為別人著想,就不會後悔。
不過,前段時間,我在朋友圈裡看到了乙個**,這讓我不得不打破這個傳統觀念。
*內容很簡單:
假設有人幫忙撿起你的錢包,發現錢包裡有 10,000 美元,於是他留下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
相信絕大多數人遇到這種情況,心裡都會感到非常的惶惶。 因為撿這麼多錢可以大大改善你的生活,但你口袋裡害羞的道德告訴我們,這筆錢不屬於我們。 為了真心幫你,減輕你的痛苦,我已經幫你提取了一半的錢。 ”
然而,這個主動為別人減輕痛苦的好心人卻弄巧成拙,把別人推入了更深的痛苦。
這個事實告訴我們兩件事:
首先,善意並不一定能帶來好的回報。 樊忠巖想在易瑾回鄉時割讓半塊地,後來被栽贓為朝廷,被降為商丘知賢。
其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業”。 你越是主動插手“果子”,它們就越會考驗你的“因緣”。
所以,最好不要輕易在意別人的因果關係。 只照顧好自己一半的“命運果實”,才是最舒服的生活方式。
人生哲學家亨利·戴維·梭羅曾經說過一句名言:
我讚美所有自由和獨立的思想,無論他們的膚色如何。 ”
只是真正自由獨立的人並不多。
認為自己“自由獨立”的人可能只是變相依賴。
例如,試圖“拯救”陌生人痛苦的好撒瑪利亞人。 他強調自己的善良,卻忽略了他人的命運。
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是這樣的“好心人”。 他們相信“對世界的仁慈”,但他們將自己的好想法強加於他人。 你越是反抗,他們就越會拯救你,把你推入兩難境地。
這就像“強力買入,強力賣出”。 不管你是富商還是乞丐幫頭目,都逃不過“救世主”的“仁慈”禮遇。
如果你拒絕接受施捨,這些“好心人”會義正言辭地指責你不夠慈善。 如果你願意接受幫助,他們應該在左邊說“知道如何知足”,在右邊說“不習慣接受施捨”......
你看,這些善意的強加只不過是他們獲得精神滿足的一種手段。 不管你的真實感受或需求是什麼,想要再次成為“救世主”是他們的虛榮心。
其實,面對這樣的“善意”,你只需要心存感激,禮貌地拒絕,然後自由離開。
沒有必要像面對敵人那樣針鋒相對,也沒有必要卑躬屈膝地接受所有的“恩惠”。 保持高度的自我反省和獨立性才是真正的內在力量。
當“好心人”變得咄咄逼人時,我們也必須學會寬容。 因為這樣的行為除了滿足虛榮心之外,還可能包含著其他的心理需求。
孤獨、虛弱、自卑、缺乏控制。 這些心理需求會導致乙個人失去對他人的尊重,並將善意強加給他人。
因此,面對“善意”的辛勤勞動,我們不應該抱怨。 只有學會反省和理解生命的多面性,才能擺脫被“善良”禁錮的痛苦。
事實上,將善意強加於他人的做法存在於生活的各個層面。 例如,公司的領導者和家庭中的父母。
作為下屬,你明明是按部就班地辦的,但領導卻要時刻“照顧”你; 作為乙個孩子,你試圖學習你的專業,但你的父母必須告訴你如何規劃你的生活。
其背後,也是一種對監督和控制的心理需求。 因此,我們應該習慣他人的“關懷”,並從中理解生命的本質。
因為,別人對你的“好”,只是他們顯得優越的藉口。
你越抗拒,他們就越要“教育”你; 你越聽話,他們就越會“完善”你。 整個過程只是“**你”。
事實上,乙個自由獨立的人從來不會刻意討好任何人,也不會刻意與任何人對抗。
沒有必要為了取悅別人而扭曲自己的本性。 做真實的自己,是對人生的最高尊重。 所以,當你再次面對他人的“善意關注”時,問問自己:
我現在到底在關注什麼? 你是專注於自己的真實需求,還是在別人眼中關注自己?
只有了解自己在乎什麼,才能保持清醒。 不被不屬於自己的判斷所感動,是心靈的獨立性。
很多時候,我們對他人“善良”的抵制源於對自己價值的認可。
如果你了解自己的獨特性,你就不會輕易被別人否定。 我不會為了取悅別人而扭曲自己。
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 你和我都有自己的事業,這是上帝給我們最慷慨的禮物。 我們要做的就是冷靜地面對它,接受自己的一切,無論是我們的長處還是短處。
因為只有了解自己,才有可能理解別人。
只有發自內心地接納自己,你才會知道如何接納別人的一切。
因此,您不必迎合任何人。 你和我是獨立的個體,就像兩個獨立的星球。
我們都在各自的軌道上執行,我們的引力彼此之間沒有聯絡。
如果你真的明白了這一點,你就會明白什麼是“最舒適的生活方式”。
優質作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