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春節前夕,中國南極秦嶺站7日建成投入使用。 ** 主席發來賀信,讚揚中國極地考察40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 他希望廣大極地工作者繼續努力,開拓創新,為了解、保護和利用極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今天,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南極洲。
南極位於地球的最南端,是地球上最新發現的大陸,也被稱為“第七大陸”。 它幾乎完全位於南極圈內,被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包圍,形成了乙個完全封閉的巨大水圈。 南極大陸面積約1400萬平方公里,其中大陸面積為123930,000平方公里,島嶼面積約為760,000平方公里,冰面積約15820,000平方公里。
南極洲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永久居民的大陸,只有少數科考隊輪流在少數科考站生活和工作。 南極大陸的氣候非常寒冷,植物很難生長,只有一些簡單的植物和昆蟲才能生存。 然而,南極洲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包括磷蝦、海豹、企鵝、魚類等。
南極洲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氣、鉑、鈾、鐵、錳、銅、鎳、鈷、鉻、鉛、錫、鋅、金、鋁、銻、石墨、銀、鑽石等。 這些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南極洲、南極半島和沿海島嶼地區。
南極大陸是世界上最難以進入的大陸之一,距離南極大陸最近的大陸是南美洲,被970公里寬的德雷克海峽隔開。 南極大陸被冰架和浮冰包圍數公里甚至數百公里,即使在南極洲的夏季,其面積也達260萬平方公里。 南極大陸周圍的海洋中還漂浮著數以萬計的巨大冰山,這使得海上航行變得極其困難和危險。
南極洲的天氣條件非常極端和不穩定,主要是由於其高緯度位置和極地氣候的影響。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寒冷、乾燥、暴風雨頻繁,晝夜溫差大。
南極洲的平均氣溫非常低,尤其是在冬天,幾乎整個大陸都被冰雪覆蓋,溫度可以降至零下80攝氏度以下。 雖然夏季相對溫暖,但氣溫大多低於冰點。 南極洲的降水主要以雪的形式存在,年平均降雪量。
南極洲的風也非常風雪很常見。 南極洲的風速可以達到每小時數百公里,有時甚至超過每小時400公里,這使得在南極洲進行戶外活動和科學考察變得非常困難。
此外,南極洲的晝夜溫差極大,尤其是在極地夏季,白天陽光強烈,溫度迅速上公升,而夜間溫度迅速降溫,這種晝夜溫差對生物和人類活動都構成了極大的挑戰。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寒冷、最乾燥、風力最強的大陸,因此,動植物種類相對較少。
在植物方面,南極大陸的腹地幾乎是一片貧瘠的土地,唯一的植物是苔蘚、地衣和海藻等簡單的植物。 這些植物能夠在極端環境中生存,並且對寒冷和乾旱具有很強的耐受性。 此外,科學家還在南極洲發現了一些開花植物,包括草和石竹,但這些植物非常罕見。
在動物方面,南極洲是企鵝的家園,全世界大約有20種企鵝,它們以南極大陸為中心,棲息在沿海和島嶼上。 此外,南極洲還有海豹、海獅、海豚、鯨魚等海洋哺乳動物。 南極洲還擁有豐富的鳥類,包括許多種類的海鷗、鷗鷗、燕鷗等。
南極磷蝦是南極水域的重要生物資源,也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物種之一。 它們是小型甲殼類動物,身體透明、粉紅色或淡紫色,有兩根長觸角和一對大烏鴉。 南極磷蝦生活在南極洲冰冷的水域中,能夠承受極端的低溫。
南極磷蝦在南極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們是許多海洋生物的食物**,包括鯨魚、海豹、企鵝等。 同時,南極磷蝦也是人類的重要資源之一,廣泛應用於漁業、保健品和飼料等領域。
中國為什麼要在南極洲建設科考站?
南極洲是地球上乙個未開發的地方,擁有豐富的生物和地質資源,是全球變化研究的重要領域。 在南極洲建立科考站,可以利用南極洲獨特的環境進行科學實驗和研究,有助於人類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氣候、環境、生物學和地質學。 為全球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提供重要科學資料。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大的冰蓋,擁有豐富的淡水和礦產資源。 在全球氣候變化和資源限制的背景下,南極洲的戰略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 作為世界大國,中國需要積極參與南極洲的科學研究和資源開發,維護國家利益。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後一塊未開發的淨土,也是全球極地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在南極設立科研站,可以促進中國極地事業的發展,提公升中國在全球極地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結論:中國在南極設立科研站的意義在於促進科學研究,促進國際合作與交流,支援資源開發利用,實現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這對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生物多樣性保護、地質地球物理研究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也將有助於增進國際友誼與合作,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