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一種感覺,隨著棚改的暫停,住建部早在2019年就宣布要告別大規模拆建,認為未來拆房的機會非常渺茫。 還有一種錯覺,認為我們的人均住房面積已經很高了,拆遷後沒有必要蓋那麼多房子。
從表面上看似乎是有道理的,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貝殼研究院對此做了研究,從人口、住宅面積、城鎮化、房屋拆遷率、拆遷安置率等方面對比了日韓房地產的發展經驗,雖然未來住房需求還不到2021年房地產市場發展高峰期的近19億平方公尺, 但到2035年,平均每年將超過14億平方公尺。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近兩年,由於樓市“三條紅線”的調控,只有12億平方公尺成交明顯異常,後期市場將在一定程度上恢復。 那麼,每年14平方公尺的需求究竟是什麼?
根據研究報告的資料,2035年之前,每年的剛需量將在2%左右。6億平方公尺,改善需求約8億平方公尺,老房拆遷帶來的需求約42億平方公尺。 三大需求比例是%。 而且,到2035年,需求佔比將進一步調整,分別為31%和31%,可以看到沒有,曾經佔據全國剛性需求的一半,到那時只佔百分之一,而變化最大的是拆遷需求,佔比近3%。 換句話說,市場上每三個住房需求中就有乙個來自拆遷。 為什麼會這樣? 實際上,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房地產市場需要拆除。
眾所周知,本輪樓市政策優化已經連續兩年進行,但結果並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樣,無論是成交量還是成交量**,都出現了明顯下滑,比如二手房已經連續20個月下滑,2022年新房銷售面積將降至13個在5億平方公尺左右之後,沒想到2023年會下降10%左右,來到12億平方公尺大關。 常規需求側被刺激到無所事事的地步,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俗話說,歷史經驗是無法複製的,但可以學習。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2024年的房地產工作中明確表示,將實施包括拆遷在內的“三大工程”。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從2024年開始,“拆遷潮”應該會再次到來,兩類房屋都可能被列入拆遷名單。
第一種房屋是城中村改造中需要拆除的房屋。 其實這不只是提出,早在7月23日,國家就發布了關於特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經過一番審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這項工作列入2024年“三大工程”進行部署安排。 雖然表述與以往棚改不同,但做法還是相似的,要麼拆遷,要麼改,採取拆改相結合的方式。 根據該機構的計算,拆遷或數萬億的住房消費將直接帶動房地產投資增長約5%,房地產銷售增長約10%。 也可以看出,中央母親在2023年最後乙個月重啟了PSL,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銀行運營的2015-2018年棚屋改造浪潮再度出現,毫無疑問,城中村改造中的拆遷工作已經到了實施階段, 而2024年將是開始和力量的一年。
事實上,在我們的舊裝修中,還有另一類破舊的房子和無法居住的房子。 很多人認為之前的棚屋改革沒有停止? 現在正在實施的舊社群改造不會被拆除。 這其實是一種誤會,與實際情況不符。 比如深圳在“十四五”規劃中發布了上千個城市更新專案,其中很大一部分房屋要拆除,而我們自己的城市最近也看到了更多的拆遷公告,說明拆遷工作仍在有序進行,但不像原來的棚改造那麼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被納入拆遷的房屋都有一些共同點,基本上都屬於不適合居住、城市規劃調整等的破舊房屋。
二是好房子的發展趨勢需要拆除。
長期從事房地產的人應該知道,我們的住房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不到25年的時間裡,我們已經能夠滿足城鎮化率從30%到60%的住房需求,城市人均建築面積已達到40平方公尺。 不過,大多數時候,我們正處於高周轉的建設模式,為了擴大規模,房地產公司不斷拿地、蓋房、賣房,在瘋狂的時期,甚至只需要一張圖紙出來賣,乙個小區,一兩年就建好了。
對此,中國社科學院大學城鄉建設經濟系教授陳淮直言不諱地表示,未來10-20年,我們現有的城市住房體系中一半以上的房屋將被拆除。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首席經濟學家趙輝也坦言,中國住房與好住房目標差距較大,與日本相比,在建築結構、設施裝置、隔熱、隔音、防水等質量方面存在較大差距。 看得出來,管理層自然也看到了這一點,住建部明確提到,在部署24年的房地產工作時,要開闢新軌道,建好房子。 但是原來的房子呢? 正如之前的專家所說,會陸續拆掉,但現在的房子樓層較高,賺不了那麼多錢。
綜上所述,房地產開發形勢並不像一些人認為的那樣理所當然,現實和客觀趨勢決定了繼續拆遷的意義和目標,不僅要拆遷,還要繼續拆遷,但不會像過去那樣出人意料地拆遷。 其實我們只需要明白,只要我們的經濟在發展,有對住房改善的追求,拆遷就不會停止,否則,如果我們只建新房而不拆舊房,豈不是浪費了重複的建設和資源? 因此,從改善居住條件、刺激內需、穩定房地產市場、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房子變舊後,拆遷應該是首選,我們應該順應這一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