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金州舞龍表演。
一面是水和土壤,一面是藝術。 “社火是春節民間慶祝活動的一種自我表演和自娛自樂活動的總稱,包括踩高蹺、跑旱舟、舞獅龍、扭陽閣等一系列表演,深受我省各地人民的歡迎,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歷史上,遼寧地處草原、農、漁、獵文化交匯處,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民俗社群火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溫馨、歡騰、奔放、力量、英雄、武術等區域文化特色,大連、本溪、朝陽等地的社群火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農曆一開,我省各地社火隊的“領導”們就開始組織活動,準備道具,組織排練和......這很有趣。
近年來,社火文化在我省得到了充分的保護和傳承,無論是朝陽社火的“黃河陣”,還是本溪的“五舍火”,還是錦州的舞龍等,都在回歸群眾生活,在創新中傳承和發展。
錦州舞龍已有14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錦州市西門外古城(現大連金浦新區友誼街園藝村),古稱西門圍龍舞、舞龍燈,又稱園藝舞龍,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是遼南地區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民間舞蹈形式,是東北地區唯一的舞龍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金州舞龍已經傳承了10代,有100多人,其中傳承人年齡最小的6歲,年齡最大的70歲。
朝陽縣北四家子鄉的民間藝術家們正手持雙錘演奏《黃河陣》。
朝陽縣國營嘉家店農場舉辦的楊歌表演吸引了大批群眾前來欣賞,節日氣氛濃厚。 攝影:遼寧**特約記者邱義軍。
2008年,朝陽社火入選首批國家級非遺擴充套件專案,在朝陽縣、建平縣、淩源市等地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公眾基礎。 朝陽社火的內容和形式多種多樣,各有特色,有北四家子鄉百餘人的“黃河陣”,太子鄉的“後亭”和“九女船”,西烏家子鄉的“八齣夜”和“跑黃河”, 木頭藤子鎮的“寸高蹺”,嘉家店農場的“大高蹺”。
本溪舍火又稱“五舍火”。 在出場之前,通常要安排兵力,將軍在前,兵在後,展現出古戰場的氣勢。 演出前,演員們不僅要畫臉以顯示身份,還要穿上戰裙、快靴、花盔、背上旗幟。
本溪社火演員正在化妝,準備排練。
擁有100年歷史的本溪社火,又稱“五舍火”和“五羊閣”,於2008年6月被批准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在表演中,用矛、闊劍等十八種兵器展現“武道”的威力,通過面部妝容體現故事中人物的身份和個性,服裝主要包括戰裙、快靴、花盔、旗幟等。 當平日的農民們化好妝,穿上好戲服,瞬間化身為劇中英雄,傳承了本溪社火的非遺工程。
此外,還有以強悍、勇猛、英勇著稱的撫順滿族洋閣,以及以歡騰奔放的火氣滔滔聞名的海城洋閣......我省的社會之火活動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篝火表演不僅是當地人的熱門自娛自樂活動,也是吸引外國遊客的景點。
社會之火不僅是告別舊迎新,更是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希望新的希望、新的追求、新的夢想能在新的一年裡體現在現實中。
遼寧**記者楊景秀 本期**由遼寧**記者楊景秀除簽名外。
新時代,遼寧是便宜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