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陳立夫赴瑞士參加由美國參眾兩院45名議員共同邀請的世界道德重整年會。
現在,僅僅過了兩年,陳立夫就被戰敗的將軍拋棄了,這次他參加年會,因為當時瑞士已經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陳立夫甚至很難進入該國,然後他得到了世界道德重組會議的保證,才獲得簽證。
兩次見面後,待遇如雲如泥,陳立夫不禁感慨萬千。 於是,會議結束後,他登上了一艘英國遊輪,前往美國,在那裡他決定在那裡呆很長時間。
陳立夫到美國時,說要停止政治,但遠離政治並不容易,要改變早已形成的立場和觀念也不容易。
1950年代美國三藩市唐人街的老照片 **來自網際網絡。
你做什麼樣的工作來在美國度過餘生? 陳立夫在籌畫的時候,聽說當地華人中有一家很有影響力的報紙《華美**》想要調職,有傳言說中共急於買下這份報紙。
陳立夫聽到這話,心中的**情結又被勾起了,他想,他不能讓報紙***買下它,成為它的宣傳工具,他必須搶購它,並以此為陣地,讓它成為精神堡壘。
於是,陳立夫急忙找來美國的一些老人物和CC人物,曾經擔任過食品部長、財政部長的徐侃拿出一萬美金,陳立夫、潘公展、項定榮、薛光謙、賴連、董林、陳慶雲等七人湊了1萬美金,一共用2萬美金買下了“華美**”徐侃擔任董事長, 陳立夫擔任副董事長,潘公展擔任總裁,賴廉擔任總撰稿人,開始了報業事業。
陳立夫大量利用過去的關係,招攬了一些頂尖高手,寫了各種文章。 因為潘公展曾擔任過《宣言》的主編,賴煉擔任過《****》的主編,有辦報經驗,所以,《華美**》曾經做得更好。 辦報社也成為陳立夫到美國後做的第一件事。
不過,華文報紙在美國的發行量畢竟有限,經濟收入也不大,所以養家餬口不是長久之計,必須另找乙份工作。
起初,很多人介紹他到大學任教,陳立夫印象頗深,因為他學的是採礦冶金,可以教採礦冶金,此外,他還學過哲學和中國文化,可以教哲學或者中國文化,也願意當老師。
但此時,他的女兒陳澤榮高中畢業,想去紐澤西州萊克伍德的一所私立大學學習藝術。
萊克伍德城是美國著名的冬季度假勝地,冬季有許多大型酒店和繁榮的企業。 同時,萊克伍德城也是美國知名的養雞中心,擁有眾多大大小小的養雞場。
這時,有乙個叫胡定安的男人,他曾經是江蘇醫學院的院長,也在美國謀生,過去和陳立夫的私人關係很好,於是他找到了陳立夫,提出要去紐澤西開乙個養雞場, 陳立夫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據他介紹,陳立夫願意去紐澤西養雞的原因有三個:一是能照顧好女兒的生活; 二是美國雞蛋價格高,養雞還算有利可圖; 第三,我以前從政,為蔣介石和黨內外許多人服務,但我沒有被原諒,現在我正在尋找一種完全不同的感覺。
陳立夫約好胡定安,先去紐澤西考察了幾十個養雞場,最後選了乙個比較便宜的小養雞場買了下來。 成交價:470,000美元,可以提前支付20,000元,其餘的將在10年內支付。
雖然首付只有2萬元,但對陳立夫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他當時只有4000元的隨身物品,胡定安只能拿出4000元,陳立福不得不向一些朋友借,孔湘熙很怯懦,一下子拿出8000元,另外4000元是其他朋友補的。 就這樣,陳立夫開始追求乙個與過去完全不同的職業。
陳立夫美國養雞場老照 **來自網路。
美國的養雞一般是機械化的,飼料由機器定期傳輸和控制,雞蛋的選擇、分類、包裝也一般是機械化的。 陳立夫的養雞場是乙個簡單的養雞場,有十個雞舍,每個雞舍養500隻雞,一共5000隻雞,一切都是人工的。
好在陳立夫當時已經50多歲了,身體還不錯,一彎腰就能扛上一百斤的飼料,整天在養雞場裡快樂地幹活。
陳立夫學的是工科,凡事按科學辦,實現從黨務專家到雞專家的轉變並不難。
他喜歡讀書,很快就掌握了一些養雞的專業技能,正如他自己所說:“要有所作為,你必須懂得一句台詞”。
通過學習,他了解到“買雛雞也是大學一道題,最重要的是要能夠分辨雄雌,因為只有買母雞才會下蛋,買公雞會侵蝕舊資”;
雛雞是買來的,“冬天怕冷,要有保暖裝置,要慢慢長大,而且要由專家打針,然後放在室外,嚴防被黃鼠狼侵入,所以門窗要嚴密,晝夜照顧”;
雞下蛋後,售出的雞蛋,“也有一定的程式,通常通過機器選型、分類,使雞蛋能保持一定的重量,不要太小混入其中,並洗淨,為了保持生產質量和信譽,為了保持新鮮度,必須在當天包裝, 供買方提貨“等。
為了節省運費,陳立夫買了一輛破舊的汽車,雞蛋裝箱後,親自開車把雞蛋開到附近賣。
在陳立夫的辛勤耕耘下,半年下來,養雞場居然賺了5000元,為了減少勞動力,陳立夫用賺來的錢買了三颱機器來運輸飼料,並挖了一口深井,逐漸改善了養雞的條件,再加上運氣好,沒有雞瘟等麻煩, 呈現出一派繁華景象。
陳立夫很開心,精神比以前好多了,他開始擺脫“鬱悶慘,餘習困了”的鬱悶情緒。
然而,幾年後,美國東西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極大地威脅到了紐澤西州養雞中心的地位。 此時,由於西部地區的雞在田間飼養,雞蛋高,成本低,高速公路的開通使得運輸到紐約市場銷售非常方便,紐澤西州已經失去了靠近水的優勢, 市場份額逐漸被搶走。
陳立夫隔壁是猶太人經營的養雞場,他很有遠見,對陳立夫說:“高速公路一開通,西邊的雞蛋就會源源不斷地進來,競爭會很困難,所以我們養不了雞。 ”
結果,猶太人毅然決然地賣掉了養雞場,與陳立夫搭檔的胡定安見情況不妙,也收回股份離開了,只留下陳立夫夫婦留下來經營慘。
接下來,陳立夫的養雞場每況愈下,每月至少3000元,生活越來越艱難,儘管反覆積蓄,還是營業額無效,只好向朋友借錢維持,而當辛苦賺來的一點利潤,他就忙著還貸,在債務管理上,捉襟見肘。
遠在台灣的蔣介石得知陳立夫的窘境後,出於舊情,他總是每年送一兩次兩三千塊錢。 這也讓陳立夫在歲月的洗刷下,漸漸抹去了自己的怨恨,隱隱感到了一絲感激。
雖然養雞場經營困難,生活艱難困苦,但陳立夫卻很樂觀,白天,他像個年輕人一樣在雞群中忙碌,不停地做著繁重而艱苦的工作; 傍晚,有空的時候,陳立夫找了一本《易經》,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這本書是在殷周之際完成的,突然對陳立夫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晦澀難懂的句子中闡述的萬物的同情、發展和變化的概念,似乎與心地善良的陳立夫有一些共同之處,尤其是“沒有和平,就沒有和平”的原則, “不歸路”在書中強調,似乎早就向陳立夫指出了他從泰國過渡到國民黨不存在的必然命運。
他越讀越感興趣,以至於他一放下農活,就拿起這本奇書,孜孜不倦地讀,反覆讀,並結合自己的經驗,寫下了自己的閱讀經驗。
同時,陳立夫將儒家經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部著作全部匯集起來,重新排序、歸納、解讀,形成乙個系統的整體,彙編成冊,命名為《四書道觀》。
*來自網路。
本來,陳立夫從抗戰開始就一直在做這個龐大的文化工作,但因為身處戰爭年代,他做不到。 重慶談判期間,**會見了陳立夫,他們也關心《四書道觀》的寫作和進展,稱讚他做了有意義的工作。 但因為政治事務,他沒有時間完成這項工作,現在在異國他鄉,他終於可以坐下來實現這個願望了。
《四書道關》寫完後,陳立夫把初稿發給劉柏民、潘公展、陶百川、錢牧等一些朋友看,請他們發表意見。
國民黨上海市委原主席吳開先是陳立夫的老下屬,出於對前上司的尊敬,他同意出版《四書與道教》一書。 於是,出版後,靖氏大受歡迎,總銷量達到一萬多冊,陳立夫陶醉於學術上的收穫,他覺得自己找到了精神寄託。
沒過多久,陳立夫“活在人間,沒有車馬聲”的隱居生活,就被人知道了他的行蹤。 於是,記者、作家和老人不時前來探望,陳立夫的平靜生活再次被打亂。
他熱情地接待了客人,向他們介紹了他的農場,他的生意,他的生活,他的閱讀經歷,他對他們非常感興趣。
然而,當嘉賓們談起台灣政治和他過去在大陸的經歷時,他卻保持沉默。 有的記者沒有氣餒,毫不留情地追問,一次又一次的提問,但陳立夫實在是急於被問到,於是乾脆回答道:“過去國民黨是我一手搞的,過去的黨是敗的,敗了就敗了,敗的將領們說不出的勇敢, 那有什麼好談的呢? ”
有人問他是否還準備回台灣,回**,他的回答非常堅決:我不想回台灣,更不想回**。 他說他想在美國度過生命的最後幾年。
1961年2月中旬,陳立夫接到台灣蔣介石發來的電報,告訴他“遵翁病危,希望立即回國”,這讓他百感交集。
他以為10年前,出於政治原因,離開80歲的父親,毫不猶豫地去外國,是無情的; 後來,哥哥陳國富病逝,他忍著悲痛沒有回臺,也是不友善; 這一次,我父親病危,如果不回台灣,就會被千百人指指點點。
作為崇尚中華文化和傳統道德,把忠孝二字掛在嘴邊的陳立夫,沒有理由不回台灣看望父親。 於是,他賣掉了農場裡的上千只萊恆雞,回到了台灣。
2月24日下午3點20分,陳立夫和妻子孫璐清在細雨中飛往台北機場,1000多人在機場等候迎接。
陳立夫對此深有感觸,他在機場發表書面宣告,說明自己回臺純粹是為了探望生病的父親陳七夜,不久將返回美國。
說陳立夫心中的政治之火已經徹底熄滅,幾十年的政治生涯給他留下的烙印是深刻的,他去美國時只是想避風頭,後來卻看到陳誠和蔣經國的根基越來越穩固,也是與事實不符的。 而他捲土重來的念頭也漸漸打消了。
這一次他有機會回到台灣,探望父親的病是主要的事情,但他也想順便觀望**島**,試探一下蔣介石對他的態度。 如果台灣能容忍他,他想盡快結束這種在海外自生自滅的孤獨生活。
翌日上午9時,陳立夫到**官邸拜見蔣介石。 此時,他一心想扶著江景國登上皇位,躺在榻邊,怎麼可能讓別人睡個好覺,怎麼可能讓陳立夫回來?
所以,蔣介石見到陳立夫後,露出不冷不熱的神色,只是問了他在美國的情況,並告訴他陳啟美的妻子姚文英在國立台灣大學生病,以及陳國富去世的後果。
除了蔣介石態度冷淡外,台灣報紙也很少報道陳立夫回臺一事。 當然,這並不是要怪新聞界,報紙宣傳的語氣反映了蔣介石對陳立夫的態度。
蔣介石不歡迎陳立夫,報紙怎麼敢大張旗鼓地宣傳呢? 陳立夫對台灣發生的事情非常氣餒,在處理完父親後,他決心離開台灣。
陳立夫回到台灣後,主要是為了等待病重的父親。 他一下飛機,就“去了病床,還有20天看不到睫毛的那個”。 然而,陳七夜年紀很大,雖然已經得到了名醫的診斷和治療,但最終還是死了。
陳立夫辦完葬禮後,悄悄回到了美國。 這一次,他在台灣一共呆了42天。 臨走前,他考慮到以後不可能回台灣了,於是特意參觀了日月潭和高雄港,再次領略了台灣金銀島的壯麗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