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偉:二戰期間的美國陸軍上將,後任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1951年接替麥克阿瑟,成為“聯合**”總司令、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遠東美軍總司令,成功指揮“聯合**”對抗中朝聯軍。
1967年,72歲的馬修·邦克·里奇韋將軍根據自己的經歷出版了《韓戰》一書。 在書中,他表白了中國志願軍的英勇,對雲山的激烈戰役印象尤為深刻,因為這是他入朝後的第一場戰役。
我們都知道最終結果。 為了給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本書關於雲山戰役的部分內容,見證了新生的人民力量和人民志願軍如何擊敗美軍所向披靡的高階將領。
在他的回憶錄《韓戰》中,李奇微描述了 1950 年 10 月 29 日的毀滅性損失。 美軍第7師團在元山以北約240公里處的宜原登陸,並計畫向鴨綠江畔的惠山推進。
南韓第1集團軍計畫沿沿海公路向北移動,向蘇聯邊境推進。 海軍陸戰隊計畫沿著穿越中部高原的唯一道路到達江街,然後推進到鴨綠江上的滿浦。
第3師團留下來守衛元山-興南-咸興地區。 然而,在行動開始之前,乙個令人震驚的訊息從山脊傳到了東北。
南韓第6師第7團遭到中國軍隊絕對優勢的攻擊。 中國部隊在近戰中表現出極大的勇氣,幾乎完全殲滅了該團。
從後來發生的事情來看,該團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闖入了中隊集結並準備在那裡發動攻擊的區域。 當時中國人還沒有做好大規模進攻的準備,決定不暴露目標,因此幾乎消滅了這支先頭部隊。
這一重大損失讓美國和其他盟國對中國的實力有了更深的體會。
該中隊在行動中非常隱蔽,夜間步行,白天避開道路,有時在森林中燃燒火堆以製造煙幕以應對空中偵察。
除此之外,他們還使用隧道、礦山或村莊進行隱蔽。 每個執行任務的中國士兵都能夠自給自足,攜帶由大公尺、豆類和玉公尺製成的乾糧,以及足夠的輕型**彈藥,可以堅持四五天。
他們沒有留下任何行動的痕跡,表現出高度的紀律和專業精神。
中隊的威脅使美國非常困惑。 駐紮在雲山的部隊遭受了接二連三的打擊,他們被中國人迅速而突然的攻擊擊潰,以至於許多部隊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打敗了。
其中,駐紮在雲山以東約25-50公里的Onjeong-Zhaocheon地區的南韓第6步兵師首當其衝。 該中隊消滅了他們,使南韓第 2 集團軍成為一支無組織的部隊,這使美國第 1 集團軍的右翼暴露在敵人面前。
下午5時,該中隊發動試探性攻擊,利用迫擊炮和火箭炮火力的掩護,逐步從東向西發起進攻。 * 戰鬥持續了一整夜,比以前的戰爭更加激烈,即使是近戰。
到午夜時分,許多美軍的彈藥幾乎耗盡,因此美國第1集團軍轉為防禦。 * 當晚,雲山騎兵第8團三面遭到攻擊,南韓第15步兵團在東面堅守陣地,美軍在另外三個方向與中國軍隊對峙。
接到撤退命令後,美軍發現撤退已被切斷,一支強大的中國軍隊在中午之前封鎖了主幹道。 * 為了增援雲山,騎兵第8團發動了幾次進攻,但由於中國軍隊的堅決抵抗而沒有成功。
11月2日凌晨,從雲山撤退的部隊在主幹道上遭到伏擊,車輛被摧毀,坦克乘員和步兵驚慌失措地逃跑。
中隊的智慧和勇氣在雲山西側騎兵第8團第3營的進攻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第3營本以為西面沒有敵人,但中國軍隊卻實現了令人震驚的突然襲擊。
11月1日下午晚些時候,一些部隊發現我軍飛機向南掃射敵軍陣地,但沒有引起注意。 接到撤退命令後,部隊指揮官首先撤出炮兵,命令第3營掩護騎兵團的撤退。
第3營部署在南永河上的一座橋以北,由兩個小隊守衛。 凌晨3點左右,一小群人從南面接近大橋,不清楚是排還是連。
橋衛允許這些人未經檢查就通過,因為他們來自南方,他們被認為是南韓人,並沒有被忽視。 當這些陌生人停在指揮所對面時,其中一名幹部猛烈地吹響了軍號角,他們立即用光**和手榴彈從四面八方攻擊指揮所。
我們的許多人被號角聲或敵人幾乎近在咫尺的火力聲吵醒。 他們在等待撤退訊號時睡著了,於是他們從各自的狐狸洞裡爬了出來,開始了肉搏戰。
在激烈的戰鬥中,有時你需要一對一地將敵人扔到地上,有時你需要近距離還擊。 中隊的智慧和勇氣在這場戰鬥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激烈的戰鬥中,每輛坦克至少受到兩到三次攻擊。 士兵們在戰場上殊死搏鬥,有的躲在吉普車後面,有的幫助營救倒下的戰友,有的尋找抵抗敵人的地方。
然而,當迫擊炮彈開始落在他們中間**時,他們匆匆向南,越過南永河,深入黑暗的山脈尋找他們的部隊。 他們成群結隊地向南和向東行進,有些人甚至受傷了。
隨著夜幕降臨,他們遇到了越來越多的失散者。 當晚,15人被困在指揮所的防禦工事中,20人被中國手榴彈炸死。
到第二天,只有 66 名軍官和 200 名士兵能夠繼續戰鬥。 最後,該師的聯絡機下達通知,命令該營在夜色的掩護下撤退。
救援部隊被迫終止救援行動,第3營只好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圍。 步兵和坦克部隊決定在防禦圈中堅守過夜,但猛烈的迫擊炮火力迫使油輪將坦克趕出防禦圈以吸引敵人的火力。
最終,他們決定獨自一人前往西南尋找乙個安全的地方。 很明顯,由於每輛坦克都被擊中了兩到三次,它們對步兵不再有用。
步兵祝油輪好運,然後撤退到防禦陣地,準備進行下一輪攻擊。
7)深夜,在突圍路線上,中國人用猛烈的迫擊炮火力和步兵攻擊突破了被圍困部隊的防線。被圍困的部隊首先利用附近車輛的燃燒來照亮周圍地區。
該中隊派出了大約 400 人並進行了 6 次攻擊,但都被成功擊退。 隱藏在山中的第3營的士兵被友軍的炮聲所吸引,也加入了防禦戰。
黎明時分,空中支援仍未到達,所有剩餘的口糧都分發給了傷員。 目前受傷人數為250人,只有200人能夠戰鬥。
11月4日凌晨,倖存者決定突破圍困,讓傷員向中國人投降。 一支偵察隊發現了一條路線,這條路線從路邊的溝渠開始,穿過北部的乙個村莊,最後在乙個渡口結束。
於是,倖存者們向東出發,踏上了突圍之路。
8)雖然中國人是最強的戰士,但在戰鬥中,他們被中國軍隊包圍,被迫分散逃跑。最後,只有少數人設法回到了自己的前線,死亡,受傷和被俘的確切人數很難計算。
幾天後,一些被俘人員逃回了小組。 還有一些傷員,包括營長奧蒙德少校,他在俘虜期間死亡,並被中國人妥善埋葬。
11月2日,中國人釋放了27人,其中大多數人在雲山附近被捕。 有一次,中國人把重傷員放在路上並撤退了。
當我們的醫護人員去他們的車裡接他們時,他們沒有向我們開槍。 我們後來意識到,中國人是堅強的戰士,是文明的敵人。
在許多場合,他們與俘虜分享他們僅有的一點食物,並對俘虜採取友好的態度。 當我們奪回漢城時,發現中國人並沒有隨意破壞我們帶到漢城修復被轟炸城市的建築材料。
第8騎兵團在雲山損失慘重,編隊兵力超過一半,大量裝備被摧毀,包括12門105公釐榴彈炮、9輛坦克、超過125輛卡車和12門無後坐力炮。
里奇韋於1993年7月26日去世,享年98歲。 李奇微是一位偉大的軍事戰略家,他通過出色的領導,成功地將第8集團軍從失敗和崩潰的邊緣拯救出來,阻止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進攻,他的貢獻將永遠被人們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