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美國科學家麥凱做了乙個特殊的實驗。
他將一組剛斷奶的幼鼠分成兩組,在不同的籠子裡餵養它們,除了食物量不同,其他條件幾乎相同。
在第 1 組中,麥凱得到了充足的食物並享受了“高階待遇”;
第 2 組受到“歧視性待遇”,每天只有前一組食物的 60%。
根據麥凱的願景,吃飽喝足的群體將精力充沛、健康長壽;
飢餓的群體將營養不良,難以生存。
但實驗結果卻出乎意料:
第1組大鼠行動緩慢,活不到1000天;
第二組老鼠的皮毛光滑,活了2000多年才“死亡”。
這就是所謂的“餓老鼠效應”:適度節制,發育良好; 過度滿足,過早衰老和短暫。
過度放縱,只配陷入低階的快樂; 只有懂得節制,你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有多少人陷入了“老鼠效應”?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我決定早點睡覺,卻忍不住開啟了**,直到下半夜,我才在對自己的恨中睡了一整夜;
本來是打算省錢的,可是拿到工資後,先去逛街犒勞自己,吃喝玩樂後,看著幾乎為零的餘額,心裡很惱火;
* 健身提上日程,但我忍不住“包”了誘人的膨化食物,在口癮的同時,我一次又一次地推遲了我的健康計畫。
放縱就像糖衣毒藥,起初嘗起來很甜,但最終會麻痺身心。
許多人在無意識的放縱中,變成了習慣於放縱的“完全老鼠”。
吃喝玩樂,看似放鬆自己,實則傷害身體,傷心士氣。
你聽說過這些訊息嗎?
花季的21歲女孩因為常年待在酒吧,導致腸子潰瘍,被下達了危重病通知。
一位33歲的壯年男子,沉迷於熬夜玩手機,感到遲鈍頭暈,到達醫院時才知道自己中風了。
某“剁剁晚”連續3天熬夜蹲直播,突然聽不到聲音,被醫生診斷為熬夜突發性耳聾。
《增光仙文》曰:“喜不極,樂成憂; 放縱就是放縱,放縱是災難。 ”
如果對享樂和放縱的慾望超過極限而不受控制,它就會轉化為相反的方面,成為生活的悲哀和災難
*:視覺中國。
低層次的慾望依賴於放肆,而高層次的滿足依賴於克制
2023年9月,湖北某大學迎來了一位不同尋常的大一新生。
他叫徐萬琪,站了很久。
事實上,他在2011年就被考上了大學,但不幸的是,由於過度放肆,他沉迷於網路遊戲,未能完成學業。
當時,剛從緊張的課業中解脫出來的徐萬琪,在進入大學後就沉迷於網路遊戲。
看似已經過上了遊戲癮,但實際上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2年的大學學習中,他只通過了2門課程的考核,其餘的都不及格,只好輟學回家。
輟學後,徐婉琪也努力打工掙錢,自給自足。
但因為沒有文憑,他屢次在社會上碰壁。
他懊惱自己被遊戲弄錯了,他只想開心一會兒,卻付出了長期的代價。
2022年,他決定好好學習,再次為高考而戰。
在家附近的24小時自習室裡,他全心全意地複習備考,以堅韌不拔的毅力與惰性作鬥爭,以極度的自律走出通往未來的道路。
29歲那年,他終於如願以償地再次考上了大學,立志以自律、進取心繼續書寫自己的人生。
徐婉琪曾說:“我的一生一直在自律中掙扎。 ”
放縱的快感轉瞬即逝,長期的滿足取決於高度的自我控制。
從醫學上講,人體有兩種神經遞質——多巴胺和內啡肽,但這兩種物質給人帶來的變化卻大不相同。
多巴胺帶來一種膚淺的快感,通常是短暫的性快感,而不是真正的精神滿足。
這種“垃圾快樂”滋生的成癮行為,會進一步加速人們能量的消耗。
另一方面,內啡肽被釋放以緩解疼痛和抵抗壓力。
通過這種方式,長期目標得以實現,人們體驗到內心的滿足。
這是同樣的幸福感,但結果卻相反。
與多巴胺的“先甜後苦”相比,內啡肽是“先苦後甜”。
慾望一次又一次地滋生,重複著短暫的“多巴胺快感”; 只有學會節奏,才能達到長久的自我滿足。
與其沉淪墮落,不如依靠懶惰來釋放壓力,體驗“短暫的性滿足”帶來的膚淺快樂。
不如專心改變,與慣性作鬥爭,提公升自己,獲得高質量的精神富足。
*:視覺中國。
成年人最清醒的生活方式:保持“微餓”。
“人生最大的苦惱,不是擁有太少,而是想要太多。” ”
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慾望太過充沛,容易滋生貪婪。
心理學家休·麥凱(Hugh Mackay)曾在《慾望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Desire)中提出“慾望-幸福”曲線。
當乙個人的慾望很小時,只要滿足了一點小小的期望,他就會感到極大的幸福;
但當慾望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幸福感不會相應增加,反而會迅速陷入低谷。
很多時候,人們得到的不是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
如果你不滿足,你只會陷入慾望的深淵,你不會以任何方式快樂。
古人說:人生是有度的,結束了就是一場災難。
只有懂得保持身心“微飢”的人,才能適度地達到生命的充實。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說過:“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 ”
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渴望和慾望,我們的身體和心靈總是想要一種滿足的“飽腹感”。
如果不加以控制,貪婪就像窗外的爬山虎,不受控制地生長,將房子緊緊地包裹起來,讓房子裡的人看不到光明。
俗話說,慾望是自我意識的。
那些清醒的成年人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讓自己的思想處於“微飢”的狀態。
用專心學習代替頻繁的電視劇集,探索自己喜歡的運動而不是在家亂搞,選擇獨處和內省,遠離“玩”社交......
埃及有一句諺語說:“人能夠克制自己的慾望,即使他掌握著自己的生活和命運。 ”
*:視覺中國。
熙言:“放縱的喜悅之後是悲傷。 ”
這輩子,人想要什麼就分寸什麼,一過就成了災禍。
慾望越小,幸福就越多; 慾望越多,越容易陷入低谷。
只有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才能掌握自己生活的幸福,任由自己的慾望被毀,只能被摧毀。
願你在身心上做乙個“略餓”的成年人,以極致的自律創造精緻的生活。
作者:煙水冷,把筆當成夢,不辜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