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連,通常由一聯和橫批組成,是中國春節民俗的重要載體和表達,也是春節期間最具代表性的語言景觀。 整齊、簡潔明瞭的春聯表達了人民驅邪避惡的美好願望,迎春送祝福,為春節增添了濃郁的節日氣氛,也彰顯了漢語的獨特魅力。
文化詞彙構建了民間意象。
春聯努力營造春意臨近、春節來臨的氛圍,充滿了對生活、家庭、事業、社會、國家的美好祝願。 一系列與春節民俗有關的詞語被寫進大量的春聯中,構成了豐富的春節民俗意象。
春節意味著冬去春,季節更替,大地從寂靜的寒冬走向萬物復甦的春天,給人們帶來春天的訊息、春天的喜悅和春天的希望。 新的一年意味著新的開始,孕育著新的希望,人們在春聯中充分表達了告別舊迎新的喜悅,例如“一夜連兩歲,五分兩年”,“鞭炮聲在催蠟,冷梅香送春”就是這種期待的真實寫照。 在我們的民俗中,告別舊迎新,意味著乙個生肖所代表的一年即將過去,而另乙個生肖所代表的一年即將到來,因此,被十二生肖取代的春聯比比皆是,例如,龍年即將到來, “春節迎春氣,龍年搖龍靈”是大家都喜歡看的一對生肖對聯。
春聯由掛桃符的習俗演變而來,在造紙工業發展後改為紙聯。 春聯的習俗繼承了掛桃符避惡福的傳統民間寓意,託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 “閩安國泰正值盛年,風雨贊春”、“年富人長壽,早春滿福”“富如日雲,富如春潮與雨”等體現。
春聯的創作者希望在有限的字數內傳遞無限豐富的內容,盡量注意上下聯的意思但又不重複,因此,以上三個方面的內容在實際使用中是沒有分開的,一對春聯往往同時包含著幾個方面的內容, 如“春歸大地,春好,天下福氣濃”體現了春來福氣兩個方面,“春風送喜家,歲月更新,福滿門”體現在三個方面。
漢語的特點突出了節奏的美感。
對聯在規則和規範方面遵循對聯的一般規則。 春聯對稱,節奏變化多端,規則靈活,在詞類、音節、聲調、寫作等方面充分體現了漢語的特點,符合追求對稱的中國傳統美學。
春聯直接體現了漢語作為聲調語言的特點。 在古代,有上進四音,其中上、去、進三音統稱為刺聲。 春聯採用平的節奏,下句的平音和下句的音分別是下句的音和平音,對聯末尾的字用在字的音上,聽起來像是字的音高未完成; 下一句對聯末尾的字聲平淡,語氣平穩悠閒。 比如七字春聯“春到堂前加瑞琪,朝陽吉祥”節奏是“平平,平”; 五字春聯“天開新年,人改舊”是“平庸、平和、平和”。 這種巧妙的編排,使春聯朗誦起來悠揚朗朗上口,具有和諧的韻律美感。
春聯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單音節詞的主導地位。 常見的春聯大多是五字七字,四、六、八字很少見,有的院子或單位門口有十幾副長聯。 為了在有限的字數內增加容量,盡量表達豐富的內容,單音節詞的使用成為春聯的自然選擇,乙個音節可以用漢字記錄下來,五字七字的對聯可以表達豐富的內容。 比如,在大家熟知的春聯“年玉清,嘉傑長春”中,都是單聲道詞; 在“日子增加歲月,人增加長壽,春滿福氣”中,“天、人、長壽、春、福、門、增、滿”都是單音詞,只有“年”和“乾坤”兩個複調詞。 如果將單音詞替換為相應的複調詞,則會破壞對聯的節奏,並且文字的長度將大大拉長。
春聯巧妙地運用了漢語句子結構和詞類的特點,形成了一場嚴密的戰鬥。 上句和下句的結構是一樣的,詞性相同的詞是相對的。 古人雖然對詞類沒有明確的概念,但小孩子從小就背誦《立翁韻》《音韻啟蒙》等蒙古語讀物,知道詞類的特點和對聯的要求,在創作春聯時不自覺地遵循詞性相同、相對意義相同的原則。 例如,在春聯中,“盛世千家樂,百業新年興旺”,“盛世”和“新年”都是名詞; “千”與“百”都是數字; “家”和“業力”都是名詞; “Le”和“Xing”都是動詞。
各種花言巧語襯托出節日氣氛。
春聯往往運用各種生動的修辭手法,豐富春聯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營造出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 春聯本身具有儀式感和形式化特點,這就決定了春聯的內容要清晰明了,簡潔明瞭,以達到便於閱讀和應用的目的。
春聯除了最能體現春聯特點的爭、對、對位等修辭手法外,還善於運用誇張的手法。 值此告別舊迎新之際,人們把自己最美好的祝願、最熱切的期盼和最深的情感寄託在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 春聯為這種豐富而深沉的情感的表達提供了乙個平台,使其以極其誇張的形式表現出來。 比如“幸福地活在寶國千年,福世家福萬世”“萬事萬物”“萬事萬物”都有誇張的元素,春聯中常見的橫批“日子在金,萬事永珍更新, 四季平安“,其中也蘊含著誇張的意思。
許多春聯清晰明了,內容直接用白筆說明。 比如“大地春意盎然,人間歡樂”“處處風景好,天氣新”,意思十分簡潔明瞭。再如“春暖花開,鞭炮增歡喜”、“雪愛梅花、人愛雪、春歸大地、我煥發青春”,採用擬人化手法; “迎春迎富,收富受福,收平安”“年年福旺,百福平安”,分別運用重複和重疊的詞語技巧,等等。
隨著社會的發展,春聯也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 在內容上,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熱詞和高頻詞較多,如“產科研雙贏,精神物質兩豐”“艱苦奮鬥築富之路,科學敲響惠農之門”。 在書寫形式上,手寫春聯在印刷春聯中風靡多年後,再次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捧。 也有人追求春聯的個性化表達,嵌入動物圖案和英文字母。 這些色彩俏皮的“變異春聯”時尚生動有趣,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無論如何變化,春聯帶給新春的節日氣氛不會改變,春聯所蘊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不會改變,春聯所展現的漢語魅力也不會改變。
作者:安志偉,山西省社會科學院語言學研究所所長,山西省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