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成都近300公里,樂山金口江大峽谷附近,有一座鐵道兵博物館,珍藏著歷史、生產工具、徽章、影像資料等大量文物,完整勾勒出鐵道兵的光輝歷史。
鐵路戰士又稱消失的英雄部隊,成立於1948年7月,1984年1月完成歷史使命,退出軍事序列,成立35年來,鐵路戰士的精神真正深入人心。
不怕困難,不談條件,不丟任務,黨會衝到**!
有別於其他作戰部隊的職能,當年鐵路兵的足跡遍布全國,甚至有國際戰場,為新中國的長治久安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每天吃完飯休息後,我不在乎自己的身體有多累,我總是想著如何做得更多,如何趕上快節奏的團隊,每個人都有乙個願望,那就是快點修路! ”
這是當年乙個普通鐵路兵的心聲,無數像他一樣願意奉獻的鐵道兵,組成了這支特種部隊,也讓鐵道兵的精神傳承至今。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後,我們黨在接管東北的同時接管了當地的鐵路機構,但當時東北的交通已經癱瘓。
在東北民主聯盟軍總司令部的指揮下,公路保護部隊在保護和修復東北鐵路、車站、橋梁、隧道等重要建築物和設施方面不斷經受考驗和挑戰,鐵路沿線道路保護和治安能力大大提高。
1948年7月,隨著民族解放程序的全面展開,衛軍正式改組為鐵道軍,下轄4個支隊、1個汽車旅,總兵力為190,000人。
**我曾經視察過兵團,對這支年輕的特種部隊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這是我軍建軍20年來新開創的一支新兵種,也標誌著我軍全面邁向現代化的開始! ”
從此,鐵道兵肩負起保障國家物資運輸安全的重任,腳步不再侷限於東北,而是堅持“打到前線,修好鐵路”的使命。
當時,鐵道兵腳下的鋼軌總是追著我軍的炮火向前延伸,真正詮釋了“山中開路,水裡建橋”這句話。
在遼瀋戰役中,鐵道兵用了三個月的時間修好了破敗的鐵路線,在平津戰役中,在鐵道兵們的辛勤耕耘下,剛剛解放了三個小時的天津,成功地迎來了火車進城。
此外,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南進戰役等解放戰役,都充斥著鐵道戰士,士兵們用生命守住的鐵軌,使大批軍物資在重大戰役中得以迅速調動,也為新成立的中國新政權的穩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後人都知道志願軍在抗美援朝過程中的辛勤付出,但鮮為人知的是,這一壯舉也有鐵道兵的功勞。
1950年,志願軍入朝參戰時,2萬多名鐵道兵奉命進朝執行修路任務。
面對美軍**展現出的超強空中優勢,鐵道兵們還是與朝鮮軍民達成了前所未有的默契,打造了一條“無法斷、炸不絕的鋼鐵運輸線”,更不可思議的是,在不斷破壞朝鮮國民經濟發展的戰況下, 中國的鐵路戰士推動了朝鮮鐵路設施的空前發展。
在韓戰時期,朝鮮鐵路的里程只有107公里,而在1953年7月停戰之前,這一資料已經增長到1,382公里
我軍之所以能夠在朝鮮戰場上取得完全勝利,不僅要歸功於前線士兵,還要歸功於提供交通工具的士兵! ”
1953年9月9日,中央軍委決定設立鐵路總隊領導機關,這支特種部隊正式併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名副其實的新型武裝力量。
傳奇遠未結束,就在新中國一片廢墟,準備重建的時候,鐵道將士的足跡,為中國鐵路繪製了一幅新地圖,包括迎夏、寶蘭、靖遠、青藏、南疆等52條鐵路幹線和支線已經建成,總里程為120,000公里。
在新中國鐵路網建設過程中,鐵路兵中湧現出“登山英雄”楊連迪、“硬兵”張春雨等眾多模範人物,8300多名官兵為此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此外,鐵路兵還參與了援助越南抗美和自衛反擊越南的程序。
建軍35年來,鐵道兵精神早已深深扎根於軍隊心中,鐵道兵被譽為“人民鐵軍”。
事實上,鐵路兵的精神從未消失,隨著新中國建設程序的推進,這支軍隊的特殊兵種的職責和使命也隨著時代的潮流而變化。
1984年1月,鐵道兵團併入鐵道部,後改制為中國鐵建總公司。
也就是說,適時應運而生的公路衛軍,在轉型為鐵道兵之後,順應了時代潮流,肩負起了更重要的建設責任,唯一不變的就是鐵道兵們深深的懷舊精神,而所謂的消失,其實是新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