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00 片粽子葉和一束束茯苓藤被精心加工成近 3 公尺高的三角形結構,點綴著柔軟、色彩鮮豔的馬蹄蓮和白色鬱金香。 在半明半暗的映襯下,作品的正面看起來像乙個粽子,側面看起來像一顆心。 還沒等人走近,他就已經聞到了屋子裡餃子葉的香味。
這是台灣華裔花藝教授常定華在2022年端午節前為廈門“玩木空間”設計的端午節主題系列《花木樹懶》的主要作品。
常定華(右)與作品合影留念。
我來自中國花卉背景,我也喜歡太空藝術。 我相信“不斷,不立”,讓大型空間花藝作品表達傳統精神的核心,是我的追求。 常定華說。
以中國花藝為源泉,涵蓋題材廣泛
常定華是“不按常理打牌”的中國花藝教授。
30多年前,常定華在中國台灣的房地產生意興隆,並利用業餘時間學習中國花藝。 後來,她獨自一人去廈門繼續做房地產生意,遇到了很多困難。 此時,她已經獲得了中國花藝教授的資格,開始教書。
我每週都會為學生定期上課,它已成為我人際關係網的樞紐。 老師和學生之間沒有利益關係,我只想教他們最好的,這個時候我很開心。 常定華說。
中國花藝的精神核心是樹立一顆心為天地,在花瓶中見天地。 中國插花是遠大的抱負,在天地面前有著謙遜和寬容。 這是中國花藝創始人黃永川教授的話,對常定華影響很大。 慢慢地,她走出了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開始觀察他人的生活,觀察世界,她的文化傳承使命感越來越強,對中國花藝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
2003年,常定華在廈門創辦了“天地大美”學校,致力於中國花藝的教學。 她天性別緻,不僅將教室設計成300平方公尺的寬敞空間,而且在教學中也總是使用大量的鮮花和新奇的花材。 “我希望同學們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花卉,因為插花最終會回歸多姿多彩的生活。 常定華說。
她不侷限於只在桌上插花,還經常帶學生到山上學習。 在山間陽光和空氣的滋養下,大家放鬆心情,插花。 除了插花,她還喜歡帶學生享受茶道和熏香文化。 學生們從五湖四海趕來,一邊專心學習,一邊圍坐在茶桌旁,享受著老師採摘的一杯好茶,分享著自己的喜怒哀樂,這是師生之間最愜意的時光。
常定華知識淵博。 剛開始學習中國花藝時,她喜歡收集各種插花,漸漸成為“器皿”的半個專家; 後來,她學會了茶道,特別擅長擺茶桌; 她學習《易經》、能量學和精神課程,注重插花五行的藝術,強調作品帶來的精神滋養; 後來,她潛心研究熏香,成為著名熏香師劉良友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她在世界景觀大師皮特·漢斯(Pete Hans)的指導下學習景觀設計。 “我一直對空間設計很感興趣,歐華的建築和三維建模概念開啟了我的設計思路。 常定華說。 在景觀課程中,她學習了使用當地材料和天然材料(如麻繩)的概念和技術。
常定華認為,無論插花形式如何變化,他始終遵循天人之花藝。
1.回歸內在的創作理念。
中國花藝的概念能否適應現代空間?
多年來,常定華用她的作品聚焦乙個話題:中國傳統花藝的概念能否適應現代空間? 你如何讓觀眾真正接近和理解作品?
為此,除了教學之外,她還常年奔赴中國各個城市參加展覽,她的每一件作品都被她的夥伴們形容為“出乎意料,令人印象深刻”。
2021年,在被譽為“國內審美盛宴”的邯鄲慈舟水墨園舉辦的“第十屆易心家草樹收藏文人審美盛典”現場,常定華帶領學生團隊與皮特家族花藝團隊合作,完成了大型主題作品《風與水》。
懸浮在整個空間上部的15公尺長的“龍捲風”是主體,呈西南-東北走向布局。 鐵樹從地面到空中連線的枝葉,猶如龍捲風席捲而來,充滿張力; 在地面上,樹皮和鐵葉的漣漪就像湖面上的漣漪,扭曲的藤條給人一種巨集偉的感覺。
作品的形式既剛柔又柔,色彩的運用是漸進的、層次分明的。 整體布局採用《易經八卦》的卦原理:觀者順著設計的移動線條,自然而然地處於流動和吸收能量的狀態。
以上就是作品《風與水》。
作為注重人文美學的知名品牌,“一心佳”曾多次邀請常定華參展,尤其是茶話會。 在深圳灣1號展出時,她以空間的方形圖案為藍本,用進口椰子殼設計了乙個半圓形的月亮形結構,將方形與圓形形成對比。 一面鏡子站在一邊,提醒觀眾向內看。 作品的標題是《茶鏡之外》,是將東方文化元素很好地融入西式空間,令人回味無窮。
以上是作品《茶鏡之外》。
去年5月,應廈門博物館邀請,常定華策劃了“一路老實”中國花藝展。 在那次展覽中,常定華充分展現了她對東方美學的理解,在一天內吸引了數千名參觀者,網路直播觀看量近200萬次。
常定華認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應該是一種精神延續,而不是象徵性的再現。 作品的表達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但它們始終傳達著古典精神。 “最令人驚奇的工作是最終培養心靈。 ”
在文章中**由常定華提供)。
記者霍立杰撰稿)。
宣告:本文版權歸《中國花報》所有,未經允許不得隨意篡改,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如果您需要**,請提前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