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2月3日電(傅敏傑、曹新佳)在哈密市益州區德外裡鄉柴宜村的“賽馬”活動中,基層記者認識了00後出生的少年加林賽桑,他跟著父親學騎馬、學放牧,從事畜牧業和養殖兼職村委會委員。
1月30日,在柴宜村“賽馬”活動的中場休息時間,我們見到了養羊大賽白隊第一名隊員加林賽三,以及前來為他加油打氣的父母和弟弟。 作為村里聯防隊的一員,如今他不僅要協助村委會組織隊員準時參加比賽,參加速馬賽馬、抱羊、追女等專案,還是賽馬、抱羊兩個專案的選手。 在賽場的場邊,他的父親是一位有著50多年經驗的老牧民,他時不時地告訴兒子要注意比賽的注意事項。 到了賽場上,加林·賽桑和隊友們默契配合,勇往直前,盡顯哈薩克騎兵的本領。 “我從9歲開始騎馬放羊,這是我們村的第一場賽馬,我在10公里速度賽中獲得了第7名,我帶領我的團隊贏得了綿羊比賽,我想明年繼續參加比賽,以獲得更好的成績,“Garin Saisan說。 ”
比賽一結束,加林·賽桑就幫助村里維持了比賽的秩序,並匆匆趕回家餵養了家裡的十幾頭牲畜。 當談到他生活中的變化時,Garin Saisan 非常感慨。 2016年初,一家人從山里搬到了現在的開發區,作為戶籍貧困戶,不僅牲畜養殖環境從露天圈變成了溫室,而且一家人也從蒙古包和土房搬到了80平公尺的抗震房,不僅不花一分錢, 同時也改善了醫療和教育條件。
加林賽山告訴記者,他家以前在山上放羊,夏天經常住在蒙古包裡,冬天搬到泥屋裡。 2016年,我搬到了德外裡鄉的柴宜村,感覺我的生活,無論是交通還是醫療,都比以前方便多了。 尤其在醫療方面,我以前騎電單車步行15公里多一點到鄉**看病,打針特別不方便,想看病可能得住親戚家。 我以前每兩周住一次回家,現在方便多了,弟弟每週可以回來一次。
從山區搬到開發區,加林賽三的父母不僅養了十幾頭牛羊,還業餘工作,加林賽三的民族語言能力很好,還被村里聘為聯合防衛隊。 家裡四口人有三人有工資,家裡年收入從2015年的不到2萬元增加到每年8萬多元。 Garin Saisan的父親Saisan Ureziyiman也說:“我以前住在山上,但現在我搬到了山里,我的生活更好了,環境也更好了。 ”
宜州區德外裡鄉察依依村為牧村,有247戶,820人,居老多婦兒童。 年輕人短缺,勞動力繁重,加林賽桑告訴我們,如今很多朋友都出門打工,走出村子,也曾在“留下”和“離開”之間搖擺不定,但最終還是選擇留在村里,成為新時代的“新牧民”,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今年我已經報名參加了村里的技能培訓班,2024年我的願望是學習更多科學的養殖技術,並教給村民,讓家裡的牲畜養得更好,”加林賽桑說。 都說鄉村振興靠年輕人,相信我這個00後也能在村里大放異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