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苗是指從孵化到4周或1個月大的幼鵝,也稱為鵝雛雞。 儘管許多農民從事養鵝業,但他們往往面臨高損失和低成活率。 為了提高成活率,鵝苗繁育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0 飼養和管理 21 日齡的小鵝。
初始飲水和餵食(潮汐口和開放式餵食)。
鵝孵化後第一次喝水稱為潮汐口,第一次進食稱為開放食物。 開始進食的正確時間對小鵝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
通常在鵝從殼裡出來後 24 小時左右,當它們開始站立、伸長脖子並張開嘴時,表現出想要啄食的慾望。 具體操作是將小鵝放入籃子裡,讓籃子浸入乾淨的淺水中,讓小鵝自由飲用3 5分鐘。 之後,將鵝籃抬到溫暖的地方,讓鵝擦乾羽毛。
飲用水也可以在室內的小盆中提供。 經過幾次訓練後,小鵝能夠自己喝水。 在炎熱的天氣或大量的情況下,可以手動噴灑小鵝,讓它們從彼此的絨毛中吸走水滴,或者使用飲水機直接供水。
喝第一口水後立即進食。 初期可選擇苦馬尾、萵苣葉、黑麥草等青飼料,洗淨切碎後與碎公尺或大公尺混合。 不同年齡的綠色飼料比例發生了變化,逐漸從1:3過渡到1:15。
隨著日數的增加,每天的餵食次數應逐漸增加然後減少,最終穩定在每天3至4次。 飼料逐漸從煮熟的軟飼料過渡到硬質,以避免突然和大的變化。 採用“先喝後餵食,定時定量”的方法,防止暴飲暴食。
從第3天開始,應適當補充砂礫以幫助消化,11日齡後即可開始放牧,以綠色飼料為主。
隔熱措施。 由於小鵝的體溫調節能力較差,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對它們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
當組數較大時,可採用煤爐或加熱加熱,密度控制在每平方公尺20至30個。
根據一天中的不同年齡調節溫度和濕度,如26至28°C和60%65%濕度1-25天; 隨著年齡的增長,溫度和濕度逐漸降低。
脫溫過程應謹慎,逐漸適應外界溫度,特別是當溫度急劇下降時,應適當補充溫度。
防潮措施。 育雛舍的相對濕度保持在60%至70%。
定期清潔衛生,及時更換潮濕的被褥,並保持乾燥。
分組和防堆疊。
小鵝在燒水和餵食前按時間和體質進行分組,保證不同的保溫和餵食時間。
開始進食後的第二天,根據採食量進行第二組,對食慾不振的小鵝進行單獨餵食。
注意放養密度,隨著年齡的增長,減少每平方公尺鵝的數量。
放牧和澆水。
10 天齡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開始澆水和放牧。
防疫。 雛雞容易感染鵝瘟和禽流感等疾病,需要預防和控制。
在飼料中新增適量的複方二氯黴素或土黴素等藥物,可有效預防某些疾病。
綜上所述,合理的管理和精心的照顧是提高鵝苗成活率的關鍵。 養殖者應密切關注鵝苗的生長環境和健康狀況,確保其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