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世紀和14世紀,蒙古人成為世界的主人。 在短短一百年的時間裡,他們通過征服和遠征摧毀了許多古代帝國。
最終,他們在舊大陸建立了乙個面積超過4000萬平方公里的大蒙古國。 “如果你馬上活著,你寧願馬上治好它? ”
然而,大多數蒙古大汗並不了解這一點,只是崇拜武力和騎兵。 結果,許多蒙古汗國隨著力量的減弱而不得不撤退到他們祖先的家園。
元朝試圖通過建立幾個馬場來維持強大的蒙古騎兵,濟州島是其中最大的馬場之一。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蒙古人的力量逐漸衰落,他們對濟州島的控制逐漸減弱。
這個地方逐漸成為元、明、高麗三國爭奪的焦點。 關於高麗和高句麗的關係,很多人都誤以為兩者是遺傳的。 但實際上,兩人除了名字相似之外,幾乎沒有任何關係。
高句麗是由扶餘人建立的政權,之所以命名為高句麗,是因為它建立在前西漢的高句麗縣。 雖然高句麗在嚴格意義上可以被認為是乙個半中國政權,但其統治中心主要位於今天的遼寧和吉林地區。
從歷史上看,高句麗曾多次挫敗隋朝陽帝的進攻,但這並不能證明高句麗強大,只能說仰帝的戰略部署存在重大失誤。
唐朝稱霸天下後,高句麗的囂張氣焰很快被壓制。 在唐高宗李治的統治下,在李濟、薛仁貴、祺必和力等名將的帶領下,唐軍成功攻克平壤,摧毀了高句麗,在朝鮮半島建立了安東保護國。
高句麗貴族被迫搬遷,大部分平民融入突厥、渤海等其他民族。 從此,高句麗人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此後,唐朝支援新羅統一朝鮮半島,但隨著唐朝的衰落,新羅也開始衰落。
來自全國各地的軍閥趁機奮起反抗,打著原王國的旗號。 於是,朝鮮半島進入了新羅三國時代,後高句麗時代,後百濟時代。
高麗雖然在統一三韓地區後獲得了短暫的輝煌,但本質上仍然是乙個弱小的國家,沒有實力成為東亞棋手。
因此,建國後,高麗一直試圖保持中立,以避免被其他國家利用。 在宋、遼、晉國之間,高麗左右相遇,甚至“左跳右跳”,成功地在他們之間“走鋼絲”,勉強維持了國家的生存。
蒙古人的崛起對高麗構成了嚴重的生存威脅。 他們打破了金國在東亞政治平衡中的格局,開始與高麗土地的想法作鬥爭。
在這個危機時刻,高麗未能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 因為高麗內部已經陷入了混亂。 他們長期堅持公務員至上的政策,導致了戰士們的不滿。
1170年,高麗爆發叛亂,叛軍殘忍地殺害文官,廢黜國王,建立了由高麗明宗控制的軍事政權。
戰士們雖然有勇氣和力量,但往往缺乏治國和妥協的智慧。 他們一再利用蒙古人的力量,然後輕易地拋棄了他們,這讓蒙古人深感憤怒,最終發動了大規模的入侵。
為了抵抗蒙古人的進攻,高麗被迫遷都江華島,希望大海成為他們的防線。 然而,蒙古人已經採取了反制措施,他們繼續掠奪高麗人,破壞高麗工業,使高麗國力越來越弱。
在蒙古人的壓力下,高麗煞費苦心地解釋了他們的困難,但蒙古人堅持要求他們搬回土地,並要求國王進入王朝。 1270年,高麗人民再也無法忍受,他們起來反對穆辛政權,並最終推翻了它,使高麗成為元朝的附庸國。
這直接導致了對濟州島的爭議。 濟州島位於南韓西南部,是日本和南韓之間的重要交通樞紐,但在元朝之前,它是乙個獨立的實體,而不是南韓的固有領土。
在古代,濟州島被稱為“淡菜”,其人口構成相當多樣化,包括日本人、南韓人和中國人。 因此,中國居民將塔姆納人稱為“周 胡”。
但是,國家胡的生活水平相當低,他們甚至沒有掌握養牛的基本技術,只是用鐵齒耙耕種土壤。 然而,蒙古人很早就意識到濟州島的戰略價值,他們把日本作為他們征服的目標,目標是戰鬥到世界末日。
如果想對日本的對馬島、九州島甚至本島發動攻擊,理想的跳板無疑是玉菜。 塔姆納的農業條件非常優越,經過開發,可以成為蒙古人在海上的大糧倉和大馬場。
同時,濟州島是蒙古海軍建立海上基地的最佳選擇。 忽必烈知道,如果不能在海上打敗南宋海軍,那麼無論他在陸地上打贏了多少仗,都無法徹底摧毀南宋王朝。
如果蒙古海軍能夠占領濟州島,不僅可以將其作為東南方向的軍事訓練和攻擊日本的基地,還可以加強對北部高麗的監視,對高麗的華沙島形成威懾。
因此,忽必烈汗對這個機會非常感興趣。 高麗武藏政權被消滅後,三別派的殘餘分子逃往玉那,在那裡積聚力量,希望有一天捲土重來。
然而,高麗知道他們的實力不足以徹底消滅三別叛軍,所以他們主動向元軍求援。 忽必烈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於是在1273年率領遠高聯軍進攻塔姆納,成功擊潰了三別叛軍。
隨後,元軍駐紮在潭納,正式宣布占領濟州島。
然而,隨著南宋王朝的滅亡和高麗的臣服,濟州島的戰略意義逐漸減弱。 然而,忽必烈此時發現了濟州島的另乙個用途——作為囚犯的流放地。
元朝時期,許多重要的罪犯被流放到這個孤島上,從而在不殺人的同時將他們的影響力降到最低。 歷史上,元朝的魏王阿木格被流放到濟州島。
此外,濟州島在元代也被設立為馬場和填海用地。 在鼎盛時期,這裡大約有 50,000 匹優質馬匹。 看到這一切,高麗也非常貪婪。
畢竟高麗也是非常需要馬匹的,如果能在濟州島得到乙個大型的馬場,那將大大提公升高麗的軍事實力。
歷史上,東北的慕容家族借助強大的重騎兵成功進入中原,建立了思炎王國。 高麗也急於效仿,但忠烈王王辰知道與元朝直接對抗是徒勞的。
於是,他選擇了另一條路——“人道”。 這些年來,王辰騎在忽必烈的馬背上,竭盡全力與蒙古人混在一起,甚至穿著打扮。
就這樣,王辰用自己的敬業和誠意贏得了忽必烈汗的信任。
王辰因為忠心耿耿,贏得了忽必烈的信任,不僅得到了自己女兒的娶妻,還把原來的伴侶送進了冷宮。 恰逢前高麗國王去世,忽必烈趁勢將王辰推上了高麗新國王的位置。
為了獲得未來大汗的支援,忠烈王和他的妻子會見了忽必烈。 不幸的是,忽必烈身體不好,無法見到他們,於是他委託他的兒媳國國珍接待他們。
忠烈王得知忽必烈死後,國國鎮的兒子帖木兒將繼承大汗的王位,於是他試圖拉攏國國鎮。 不久之後,忽必烈去世,帖木兒成功登基,成為元朝的新皇帝。
最終,忠烈國王的願望實現了,他成功地從帖木兒來到了濟州島。
郭國珍死後,局勢再次陷入混亂。 元朝和高麗在濟州島的管轄權上多次發生爭執,導致濟州島的所有權一再變更,島上的牧馬人“牧虎”也被這種混亂的局面壓得喘不過氣來,發動了多次叛亂。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元朝滅亡。 馬匹的短缺引發了明朝和高麗之間的戰鬥。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從南到北統一中國的皇帝,朱元璋面臨著許多嚴重的問題,其中最困難的是馬匹短缺。
朱元璋的基地位於江蘇、安徽等地,好馬並不豐富。 因此,1368年北伐的主要力量完全由步兵組成。 從理論上講,可以通過征服北方來解決馬匹短缺的問題。
然而,蒙古人是乙個騎馬的民族,他們了解馬的重要性。 因此,當他們撤離北方時,他們有意識地帶走了所有的馬匹,並摧毀了關內的幾個大型馬場。
當明軍占領北方時,幾乎不可能獲得任何馬匹。
失去北京後,蒙古人在北方重新建立了權力,並被稱為北元。 為了打敗北元,明軍需要大量的馬匹,深入沙漠草原,與蒙古騎兵決戰。
此時,只有濟州島馬場才能提供足夠的馬匹。 然而,高麗此時採取了左右兩派的態度,倒向了明朝。 然而,當朱元璋要求高麗向馬匹進貢時,高麗一再拖延,拒絕進貢,理由是濟州島的“沐虎”叛亂。
儘管向明朝進貢,但高麗馬經常在海上被風暴困住或在陸地上被攔截,明朝不確定其真實性。 這幾年,高麗進貢的馬匹總數不到100匹,高麗甚至暗示,只有朱元璋出兵幫助高麗消滅木虎,高麗才會進貢大量的馬匹。
但是,朱元璋拒絕了這個提議,並沒有提出派兵去幫忙。 高麗對此感到厭煩,派兵收復濟州島,並付給朱元璋三百匹馬作為貢品。
值得一提的是,高麗對濟州島的討伐,到明朝已經是明朝成立的第六年,此時明朝已經訓練出了第一批戰馬,已經不需要濟州島的戰馬了。
朱元璋決定放棄對濟州島的主權,因為他堅信元朝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他相信,等到北元滅了,它的諸侯們就無處可去,濟州島是元朝想遷的地方,那裡的慕湖人也和元朝走得很近。
朱元璋非常重視血脈的傳承,他信奉“滅人之國,不滅百人”,於是選擇放棄對濟州島的主權,希望讓蒙古諸侯去那裡,讓元朝的後人繼續在海中繁衍生息。
這種對敵人的尊重,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