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月9日,上千名學生在北京舉行反日示威,反對日本“華北五省自治”,成為歷史上著名的“129愛國運動”。
這場運動主要是由知識分子發起的,所以很多參與者後來都成為革命運動的重要力量,比如我們要說的李傑波,就是從“129愛國運動”中脫穎而出的優秀青年。
那麼,李傑波有哪些值得借鑑的故事呢?
李傑波,1912年出生於河北豐潤市,年輕時在河北省接受教育,期間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入黨後,歷任河北省豐潤縣工委書記、家鄉唐山市紅工會市總工會秘書長,在黨的領導下始終投身於革命宣傳和抗日宣傳,為北方地區黨組織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935年12月,為了反對“華北五省自治”,北平數千名學生走上街頭,高呼抗日口號,發動示威遊行,這就是“129愛國運動”。
作為北方黨的幹部,李傑伯積極參加“129愛國運動”,走上了抗日救國之路。
抗日戰爭爆發後,李傑波前往延安馬克思列寧主義學院深造,學院畢業後在延安工作。 他擔任參謀委員會秘書長,見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放戰爭期間,他繼續在陝甘寧邊境地區工作,並參加了保衛延安的軍事行動。 後任晉綏軍區後勤部工業部部長。
最終,他於1949年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傑波擔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會書記,致力於職工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957 年,他被任命為副參謀長,擔任該職位五年,直到 1962 年卸任。
在辦公廳副主任一職上,李傑波不僅承擔了大量的會議事務和秘書工作,還積極參與領導安全工作,為國家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兼任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期間,李傑波用豐富的經驗指導了中國工會的建設。 1962年任唐山市委書記,不久公升任河北省委書記。
當時,人民的生活條件普遍較差,“大躍進”剛剛結束。 不過,李傑波到唐山後,卻埋頭苦幹,潛心調查研究,為“大躍進”後的唐山經濟復甦做了大量基礎工作,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因此,當地人深深地懷念他。
在特殊的十年裡,李傑伯遭受了身心的折磨,但他堅持了下來,成功地度過了那些艱難的歲月。 1978年,他捲土重來,被任命為鐵道部副部長。
1984年,退休後,他被確認享有部長級。 晚年,李傑波在北京過著安逸而冷漠的生活,1987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5歲。
值得一提的是,李傑伯即使在病重期間,仍然關注著祖國的建設和發展。 他是乙個不想給組織惹麻煩的人,所以他故意留下了遺囑,希望葬禮簡單,不舉行追悼會,死後不進入八寶山,只需要火化後將骨灰撒入海中即可。
他的這種節儉品質深受後代的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