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特王國在埃塞爾伯特時期曾稱霸英格蘭,但隨著埃塞爾伯特的衰落,肯特王國逐漸退出了七大王國的舞台。 事實上,在不列顛島上,只有三個大國有資格競爭:北部的諾森比亞、中部的麥西亞和西部的威塞克斯。
從地圖上看,三者的領土最大,地理位置也是最好的,其他國家很難與他們競爭。 然而,正是他的侄子,東英吉利國王雷德瓦爾德接管了埃塞爾博的特權。
早期,他在埃塞爾伯特的贊助下統治,並深受叔叔的影響,雷德瓦爾德成為門徒。 埃塞爾伯特死後,雷德瓦爾德希望獲得叔叔的鉅額財富,成為英格蘭南部的霸主。
然而,由於實力有限,他只能慢慢等待機會。 幸運的是,一位王子逃跑了,給了他乙個機會。 北部的諾森比亞發生了內亂。
這個國家的特殊之處在於它由兩個王國組成。 盎格魯-撒克遜軍事領袖埃達於 547 年自立為貝尼西亞國王。 另一位名叫薩公尺爾的盎格魯-撒克遜領袖率領他的部下征服了德伊勒的不列顛人並建立了德伊勒王國。
這兩個王國經常處於戰爭狀態,並且都試圖將對方併入自己的國家。
埃塞爾弗里斯國王挑戰並成功地將貝尼西亞王國和德拉王國合併為諾森比亞王國並擴張到蘇格蘭。 然而,麥西亞正忙於與盎格魯中部的小邦交戰,埃德溫無法借兵,不得不逃往東英吉利尋求雷德瓦爾德的支援。
雷德瓦爾德抓住機會,決定干涉諾森比亞的內政,他派兵幫助埃德溫回國,在德拉和麥西亞邊境的戰鬥中成功擊敗了埃塞爾弗里斯。
在雷德瓦爾德的支援下,埃德溫重新奪回王位,成為諾森比亞國王。 他珍惜這個機會,努力治理國家,使王國內部能夠保持秩序,不遺餘力。
對外,他不輕易挑起戰爭,雖然沒有爭霸,但在雷德瓦爾德死後,他被視為七大王國之一。
儘管埃德溫勳爵渴望和平,但命運使他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七大王國中最強大的敵人彭達馬西亞。 到這個時候,彭達馬西亞已經席捲了周圍的小王國,並鎮壓了由凱爾特人殘餘在西部山區建立的格溫斯王國。
凱爾特人無法向東推進,只能在內部互相爭鬥,於是威爾斯出現了德赫巴斯王國、格溫特王國、格溫斯王國等許多小國。
經過漫長的戰爭,他們逐漸形成了新的身份——威爾斯人。 與此同時,麥西亞國王彭達在戰爭中變得更加強大,並開始征服各地。
對於賽倫塞斯特,彭達與威塞克斯國王肯尼吉爾斯開戰,彭達輕鬆擊敗了威塞克斯人,之後格洛斯特郡東南部的撒克遜定居點被併入麥西亞。
在穩定了西線之後,彭達將目光投向了東部,在那裡與東英吉利爆發了爭奪東公尺德蘭茲郡控制權的戰爭。 麥西亞軍隊很強大,橫掃了東安格利亞。
關鍵時刻,東盎格魯國王西格伯特早已因為信奉**宗教而退位,隱居在修道院裡,但他從修道院回來,與當時的埃格里克國王一起率領東盎格魯士兵對抗麥西亞。
儘管進行了三王之戰,但他們無法抵擋彭達的進攻,最終他們都戰死在了手中,東公尺德蘭茲落入了麥西亞人之手。
彭達對英格蘭充滿信心,但他不願動兵對付諾森比亞仁慈的領主埃德溫。 為此,他徵召威爾斯人加入戰爭。
633 年,彭達率領麥西亞和威爾斯格溫尼德王國的聯盟向北遠征埃德溫,埃德溫在戰場上被格溫尼德國王卡德瓦隆殺死。
埃德溫死後,諾森比亞**,貝尼西亞和德拉的聯盟再次結束。 埃塞爾弗里斯的兒子恩弗里斯統治著貝尼西亞,埃德溫的堂兄奧斯里克統治著德拉。
兩位國王隨後都被格溫尼德王國的卡德瓦隆國王殺死。 眼看諾森比亞就要死了,被譽為“最虔誠的**信徒”的奧斯瓦爾德站了起來。
奧斯瓦爾德被流放到蘇格蘭西南部的達里亞達王國,在那裡他接受了教義。 回國後,他利用教會的號召再次團結了貝尼西亞和德拉,並驅逐了威爾斯人。
面對彭達的恐怖,奧斯瓦爾德決定尋找聯盟。 635 年,他說服威塞克斯國王金吉爾斯皈依教會,條件是奧斯瓦爾德娶基內吉爾斯的女兒。
為了共同反對彭達的霸權,威塞克斯和諾森比亞正式決定結盟。
面對兩強的聯手,彭達決定先發制人,發動了第二次北伐。 642 年,奧斯瓦爾德被尊為聖人的彭達殺害,部分原因是他對教會的貢獻,部分原因是殺死他的彭達是異教徒,他被認為是殉道者。
諾森比亞有乙個特殊之處,一旦乙個強大的國王被殺,它就會恢復到二元對立。 奧斯瓦爾德的弟弟奧斯威繼承了貝尼西亞的王位,奧斯文臣服於麥西亞國王彭達,借助麥西亞的力量統治了德拉王國,諾森比亞再次**。
如何統一王國? 奧斯維格採取了最快捷、最經濟的方式——結婚。 為了贏得德伊拉貴族的認可,奧斯維娶了德伊拉前國王埃德溫的女兒,從而將兩大王室的血脈結合在一起,讓貝尼西亞的皇室後裔最終獲得了統治德伊拉的權利。
奧斯維格穩定了該國的局勢後,他開始報復。 他努力休養生息,積攢了十幾年的實力,派兵南下,在旺沃德之戰中與彭達進行了最後的決戰。
彭達在英國已經呆了幾十年,但這一次可能是因為他的年齡,他居然被奧斯維格斬首了。 彭達的死震驚了整個英格蘭島,諾森比亞成為新的霸主,所向披靡的麥西亞不得不在奧斯維格面前低下了驕傲的頭。
麥西亞復興之路,還是需要強者的指引。 在阿爾弗雷德大帝之前,英格蘭國王是最強大的統治者。 他將帶領麥西亞回到不列顛島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