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芯國際公布了2023年業績,營收同比下降86%,淨利潤**60%,說明中國晶元代工行業不是很好,但如果與非大陸晶元代工企業進行比較,就會發現中芯國際優先保障市場。
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最大的晶元代工廠,排名世界第五,與它和格芯、泰聯等成熟工藝,最先進的工藝是14nm,排在第二陣營,而台積電和三星有3nm工藝有很大的差距。
大聯電公布的2023年Q3業績顯示,營收下降25%,營業利潤下降49%。3%,顯然大聯半導體優先考慮確保利潤,寧願失去部分市場,這與中芯國際的做法截然不同。
近年來,國內晶元產業突破了諸多空白,國產晶元銷量大幅增長。中國大陸
自去年底以來,一直有**報道稱三星、台灣聯通等晶元訂單進一步減少,原因是中國大陸的晶元代工廠開設了更多真誠的代工廠**,導致一些海外晶元公司現在也打算將晶元訂單交給中國大陸的晶元代工廠,也幫助國內晶元代工廠獲得更多市場。
從2022年到現在,全球晶元行業陷入衰退,晶元價格持續下跌,德州儀器的晶元百分之九十,而實力雄厚的手機晶元公司高通也一改往期強勢,手機晶元全部減持。
為了搶限量訂單,2022年底有傳言三星率先減持晶元代工**,隨後台灣台聯電力和普積電跟進降價,到2023年Q3,幾乎所有代工企業都減持晶元代工**(台積電沒有降價好的一面, 但其營收和利潤也因通過談判給予晶元公司折扣而下滑。
這場晶元代工降價大戰現在也影響了中國大陸的晶元代工企業,模擬晶元行業一直傳聞中國大陸的模擬晶元**低於德州儀器,為了爭奪市場,國內晶元企業降價更加積極,讓中芯國際等晶元代工企業在中國大陸承受更大的壓力, 只是為了保護市場而放棄利潤。
當然,與台灣晶元代工企業相比,中國大陸晶元代工企業可以承受更大的成本壓力,中芯國際等中國大陸晶元代工企業採購晶元裝置較新,裝置成本分攤較重,利潤率可以與台聯電力相近,這凸顯出中國大陸晶元代工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更好, 一旦晶元折舊成本下降,在晶元代工**大戰中,中國大陸晶元代工企業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增加利潤。
當全球晶元產業處於低谷時,與各晶元代工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競爭更為重要,這個時候接到更多的訂單更為重要,畢竟晶元裝置不能輕易停機,即使產能利用率低,也必須維持生產線, 而中國大陸的晶元製造企業顯然選擇放棄利潤來獲得更多的訂單來保證生產線的執行,這對於中國晶元代工企業來說可能是乙個更好的選擇,畢竟他們今天繼續積累技術,努力開發更先進的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