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歐洲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但革命性的技術發展給歐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然而,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後,歐洲大陸再次被打成廢墟,它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稱霸天下的霸權落入成立才200多年的美國手中,卻無力阻止。
只不過,歐洲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恢復了過來,讓其人民獲得了足以讓世界其他國家羨慕的高標準福利。
這就引出了乙個問題,為什麼歐洲能夠迅速重新站在世界金字塔的頂端,並在進入新時代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弱。
事實上,從表面上看,這是因為歐洲憑藉其殖民遺產和在高科技領域的主導地位,從世界上獲得了無數財富。 但更重要、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因為蘇聯的存在,歐洲一直堆滿了獎金增益。
那麼究竟什麼是增益呢?
那。 1.戰略紅利。 二戰後,世界迅速形成兩極對抗,以將歐洲推向與蘇聯領導的紅色陣營對抗的最前沿。 美國人制定了著名的“馬歇爾計畫”。 在美國鉅額資金的帶動下,歐洲的工業化不但沒有下降,反而變得更加強大。 因此,目前西方在許多領域的科技優勢與此事密不可分。
那。 第二,能源紅利。 隨著工業的復甦和發展,歐洲國家迫切需要石油、汽油、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化工產品。 蘇聯剛剛發現了“秋明油田”,使蘇聯成為當時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但不幸的是,蘇聯自己消化不了,所以以極低的價格將剩餘的石油賣給了歐洲。 從那時起,歐洲的工業發展得到了加強。
那。 3.證券紅利。 雖然蘇聯和歐洲有著密切的聯絡,但出於歷史原因,歐洲人對蘇聯頗為嫉妒,生怕蘇聯不高興,就會“鋼鐵洪流”席捲歐洲大陸。 出於這個原因,歐洲人把所有的“寶藏”都放在了可以與蘇聯競爭的美國身上。 結果,乙個又乙個美國軍事基地在歐洲大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在美國肩負起“保衛歐洲”的重擔後,歐洲將剩餘的軍費開支用於發展經濟和分配國家福利。
那。 第四,市場紅利。 為了讓散裝歐洲,形成乙個擁有統一貨幣和自由的巨大市場**。 在歐洲“三車廂”的領導下,歐盟誕生了。 這種沒有壁壘的歐洲共同體,讓德國、法國等歐洲傳統大國積累了鉅額資本和國際資本的鉅額投資。
那。 第五,成本紅利。 過去,當歐洲處於低通脹時期時,許多發展中國家憑藉其人口優勢和廉價勞動力,迅速形成了“世界工廠”。 當時,發展中國家不僅降低了歐洲人的生活成本,也大大降低了歐洲資本的勞動力成本。
出於這個原因,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歐洲憑藉其愛好者已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區之一。
然而,時間已經過去了,但歐洲在美國的領導下,已經開始倒轉輪子,開始一層一層地脫下它的“外套”。 在美國的操縱下,工業空心化愈演愈烈;在美國的炮火下,它使俄羅斯無法獲得廉價能源; 在美國的慫恿下,豎起了**屏障; 在美國的主導下,玩“脫鉤”等等。
因此,即使歐洲人口袋裡有錢,只要不掌握自己的外交、軍事、文化等優勢,那麼再有錢,也不過是乙隻肥羊。 這也正好印證了我們的老話,雞有糧湯鍋近,野鶴無糧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