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和日本男籃成功拿下了第一場比賽,但場上的經歷卻相當尷尬。
比賽一開始,中國隊和日本隊都試圖拿出不錯的表現,但在比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可否認的尷尬場面。
雖然中國隊成功拿下了比賽的第一場比賽,但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時刻。 與預期相比,球隊在球場上的表現有些不協調,這令人印象深刻。
與此同時,日本隊也贏得了他們的首場比賽,但場上的尷尬時刻也令人印象深刻。 球員之間似乎有短暫的不和諧,這在比賽中很明顯。
總的來說,雖然兩支球隊都贏了,但比賽中的尷尬時刻也讓人懷疑在化學反應和表現方面是否有改進的餘地。 希望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兩支球隊能夠更好地合作,展現出更好的競技狀態。
中國男籃憑藉身高優勢,佔據了籃下52%的投籃命中率,並以驚人的41次投籃命中率4%的第二進攻籃板擊敗了蒙古人,以80-49的比分。 這是一場響亮的勝利,值得一提的是,蒙古隊中身高最高的球員只有2.04公尺,我們在與亞洲球隊的比賽中仍然有明顯的身高優勢,這與喬爾傑維奇的理念不謀而合。
然而,對於今天的歐洲籃球體系來說,情況卻大不相同。 如今,大多數球隊都採用1對1的戰術,完全效仿NBA,小球戰術成為世界籃球的主流。 如果沒有準確的外線投籃,贏得比賽將非常困難。 正如我們的手機在不斷公升級一樣,籃球世界也在不斷變化。 然而,根據中國球員的技術特點,打造乙個擁有自主智財權的中國籃球體系,一直是個謎。 也許我們從來沒有真正想過,只是機械地模仿、抄襲、複製。
賽前的**幾乎像預言一樣應驗了,比賽第一節展現的一幕,實在讓人難以忍受。 比賽一開始,緊張情緒普遍存在,投籃命中率低迷,後場籃板保護無效,失誤頻發,後衛線的傳球和投籃處於低點。 這些問題在面對實力較弱的蒙古隊時仍然很明顯,蒙古隊以很大的優勢獲勝,但在戰術上仍然難以完善。 所謂歐式體系的宣傳,全隊的五大進攻點,似乎只是一場空洞的遊戲,像一碗平淡無味的搖頭丸湯,或者是一對無效的***,無助於球隊的整體提公升。 在聯賽中,我們似乎仍然在慣性地打球,沒有任何戰術調整可言。
從每支球隊中抽調的球員沒有表現出任何默契的戰術配合,彷彿根本無法形成乙個整體。 試想一下,如果你從CBA聯賽的20支球隊中挑選一支對陣蒙古隊,也許比賽效果和戰術經驗會更好。 不是因為時間太短,磨合不夠,想想喬大帥執教一年多了吧? 這不是因為我們踢得好,而是因為我們的對手太弱了。 儘管獲勝的喜悅,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積極的變化。
我們的後防線真的很令人擔憂,四名後衛一起踢球,這太乏善可陳了。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的傳球技術甚至不如蒙古人。 如果沒有胡錦秋,中國隊會陷入什麼樣的困境! 胡金秋在籃下高效的進攻籃板和得分能力,以及杜潤旺的高位、無人防守的三分球,再加上阿卜杜勒·薩拉穆在4號位的籃板保護,以及朱俊龍的藍領3D表現,他們各自的角色至關重要,甚至是這場比賽的關鍵。 雖然“虐小王子”楊漢森在中遠距離投籃的失誤率略高,命中率較差,但他的求勝心態和表現意願,再加上他推進進攻的能力,確實給球隊帶來了巨大的亮點。 身高2.18公尺的他,在場上展現出自信和放鬆,令人驚嘆,這正是年輕球員該有的活力和活力。
日本男籃將於2月25日13:00在東京對陣中國男籃。 日本隊缺少NBA球員加盟,首場對陣**隊的比賽表現極差,半場甚至落後**隊一分。 對比中日兩隊的三分球資料,我們只出手了19次,佔比30%,投籃命中率只有26%; 日本隊在昨晚的比賽中投中了45個三分球,佔比62%,但他們經常打鐵。 這是兩支球隊最大的區別。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隊和日本隊都贏下了第一場比賽,但比賽卻很尷尬。
當兩支球隊交鋒時,我們不僅在後防線上處於劣勢,而且在中路也處於劣勢。 如果日本隊決定派出哈里森和霍金森作為歸化中鋒,我們的內線優勢將大大削弱,進攻籃板的爭奪將急劇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能無法輕易獲得內線優勢。 對於外線防守,我們必須限制川村和富谷由紀等球員的滲透、突破和投射,因為這將直接決定比賽的結果。 面對這樣的挑戰,我們的後防線需要迅速展現出比這場比賽更好的表現,以期改變比賽的程序。
在前鋒線上,想要打破僵局,可能需要依靠阿卜杜、朱俊龍甚至杜潤旺等球員的表現。 雖然我們在身高方面仍然有優勢,但考慮到日本隊的主場優勢,這並不意味著一場輕鬆的勝利。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男籃具有一定的心理優勢。 根據FIBA提供的官方資料,自1936年以來,中國男籃從未在FIBA級別的亞洲比賽中輸給過日本。 甚至在FIBA官網最顯眼的頭版,也有一篇題為“為什麼日本有可能創造歷史並擊敗中國”的文章。 面對這樣的**,你有沒有懷疑這個紀錄會不會被打破?
最後,祝願中國籃球好運。 再次感謝您一直以來的支援和厚愛。 如果你對我的文章感興趣,請點贊、關注或留言! 當你和我有更多的互動時,你就會被認定為粉絲,你一成為粉絲就能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