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哈文擔任央視春晚總導演,同年,趙本山宣布退出春晚舞台。 從此,兩人的命運彷彿在春晚的舞台上交匯。
趙本山,幾代人都喜愛的著名喜劇演員,一直是春晚的常客。 我們都是看著他的作品長大的,我們的父親經常重溫他的經典作品。 然而,在2012年,他突然離開了舞台,理由是健康狀況不佳。 但有趣的是,同年,他在遼臺春晚上呈現了值得稱道的作品《相親2》,甚至超過了他之前的一些作品。
2011年,趙本山帶著徒弟王曉麗、蕭瀋陽在春晚的舞台上演出了《同桌的你》,這部作品的質量不高,與之前的作品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那麼,一向在作品中精益求精的趙本山,為什麼會想出這樣一本書呢? 這一切都始於 Haven 擔任春晚的導演。
在此之前,趙本山的作品在春晚上是“免檢”的,只要他通過自己的水平。 然而,在哈文成為導演後,她改變了整個晚會的審查標準,所有的節目都需要她親自檢查。 在接受採訪時,哈文明確表示:“不是你趙本山是來參加春晚的,還需要有好的節目。 我們的晚會不僅要展示給中國人看,也要展示給世界,得到全世界的認可。
這就是問題所在。 Harvin雖然畢業於傳媒大學,但她不是專業的喜劇演員,對這個行業的了解也有限。 在審查過程中,她可能不是完全公正和客觀的。 此外,哈文接任春晚導演後,希望能用到更多的年輕演員,這也讓趙本山的作品面臨更多的挑戰。
一場派對的質量不重要導演說什麼,演員說什麼也不重要,只有億萬觀眾的真實感受才是最靠譜的。 當趙本山還在春晚的時候,觀眾們都會在電視機前等候,期待他精彩的十分鐘表演。 然而,自從他離開春晚後,觀看春晚的人越來越少。 當然,網路的發展是有原因的,但更多的是因為程式質量的下降。
中國春晚要走向世界,得到全世界的認可,是一件好事。 但這絕不能以犧牲14億人的經驗為代價。 乙個派對要想受到外界的喜愛,就必須首先征服當地觀眾。 如果連中國人自己都不看央視春晚,又怎麼能指望這個晚會受到外國人的青睞呢? 換句話說,如果派對是為了迎合外國人而設計的,那麼值得熬夜享受嗎?
因此,從結果來看,讓避風港擔任春晚的導演可能不是乙個明智的選擇。 犯錯並不可怕,知道自己的錯誤而不改變它們就很可怕。 去年的“一見鐘情照相館”已經讓數億中國人不滿,可見“教育小品”是失敗的。 希望未來的春晚導演們能夠關注這一點,回歸春晚的精髓,讓觀眾開懷大笑,讓春晚在保持中國特色的基礎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