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越南作戰,而不是為越南而戰多年後,方知道鄧有異象。
歷史 在閱讀本文之前,別忘了點選“關注”,這不僅方便您的討論和分享,還能讓您體驗到獨特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前言:中國和越南曾經是兄弟,但在1979年相遇。 對於這場戰爭,很多人都不明白我們國家為什麼會和越南交戰,為什麼勝利後撤軍,直到30年後,他們才明白***的體貼。
這是一場“必須打的戰爭”,真正的敵人不是越南,而是蘇聯。 那麼,1979年對越南的自衛反擊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1.過去的兄弟情誼,中越南之間的奇怪關係,兩國幾千年的關係就像兄弟一樣親密。 然而,近代西方國家的入侵導致兩國分道揚鑣,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儘管有深厚的聯絡和相似的經歷,但新中國和越南之間的關係最初是友好的。 在越南對法美的戰爭中,我國提供了大量援助,如組建坦克團、工兵團、高射炮營和戰鬥機團,提供了裝備200萬人的最先進的彈藥,幫助他們建立了完整的軍工生產體系。
即使在那個時候,蘇聯也在支援越南,我國的援助可以說是"錦上添花"。但是,在抗法援越南期間,我國的援助是絕對可以稱得上"雪地裡的木炭",因為當時只有我國向越南提供軍事援助。
為了支援越南爭取獨立的鬥爭,我們不僅派出了陳庚、魏國慶等優秀軍事將領,還研製了大量先進裝備,優先送往越南,儘管在我國本身並沒有廣泛使用。
例如,56式衝鋒槍和重型船橋一投入生產就供應給越南。 此外,我們對越南的經濟和工業援助數不勝數,包括500多萬噸糧食和3億多公尺布匹,以及幫助他們修建數百公里的鐵路和數千公里的輸油管道。
據統計,1950年至1979年間,中國對越南的援助資金和裝置累計價值超過100億美元。
越南的誠意深深打動了越南,胡志明等多位親華領導人多次公開表示對中國的支援和感謝,積極推動中越南友誼的深化。
然而,即使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什麼兩國會在1979年開戰呢? 衝突的導火索可以追溯到胡志明建立“印度支那聯邦”的計畫。
越南戰勝法國和美國後,越南南北尚未統一,胡志明再次請求中國援助,希望他們幫助越南吞併寮國和柬埔寨。
胡志明死後,黎筍上台執政,堅持在蘇聯的支援下建立“印度支那聯邦”,在印度支那建立乙個“全新的國家”。
這一行為嚴重違反了我國的一貫原則,**因此,黎筍的請求被拒絕,但這並沒有阻止他的野心,問題仍然存在。
儘管他很傲慢,但他了解新中國的力量。 因此,他沒有一上台就立即與中國開戰,而是開始準備。
首先,他帶領北越積極進攻南越南,趁著美國深重的能源危機,無暇顧及中南半島的殖民計畫,於1975年實現了南北越南的統一。
然後,他在軍事和**戰線上為戰爭奠定了基礎,進攻寮國和柬埔寨,同時宣布越南為“世界第三大國”。
在寮國,他派遣了 50,000 名士兵,名義上是幫助他們推翻王國並開始社會主義事業,但實際上軍隊在戰後仍留在那裡。
1977年,越南和寮國簽訂了《越南-寮國友好合作條約》,寮國處於黎筍的直接控制之下。 相比之下,柬埔寨的獨立性更大,與中國關係密切,讓黎筍難以對付。
但是,為了實現"印度支那聯盟"結果,黎筍在經濟和軍事上都獲得了蘇聯的大量援助。 在蘇聯的支援下,黎筍逐漸失去了對新中國的敬畏之心,一方面宣揚越南的強勢地位,聲稱越南是世界第三強國; 另一方面,他篡改歷史教科書,捏造事實,煽動民眾反華情緒。
此時,李端已經做好了與新中國開戰的準備。 他先是多次鎮壓和驅逐在越南的華僑,然後繼續在中越邊境挑起爭端,如拆除邊界標誌、傷害邊境居民等。
他的惡劣行徑嚴重損害了中越關係,我國已公開譴責,但黎筍卻毫不在意。 他實際上預料到中國會受到挑釁,從而派兵進攻越南。
黎筍已經將越軍置於有利位置,並在重點地區安插了觀察員,如果發現中國軍隊,將部署炮兵進行猛烈打擊。
如果中國不出兵,那麼越南就可以公然侵犯中國的領土和利益。 雖然從表面上看,越南在這次事件中似乎沒有什麼可輸的,但黎筍顯然低估了***的智慧和決心。
李端挑起事端後,**迅速作出增兵決定,宣布出兵。 從宣戰到戰鬥結束,總共用了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而實際的戰鬥持續了不到乙個月。
戰爭開始時,我軍從雲南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出發,開始了雙向進攻。 在短短29天的時間裡,我們完成了三個階段的戰鬥,不僅攻占了高平,還深入了越南邊境40多公里。
此時,越南首都河內完全暴露在我軍的眼皮底下,只要再往前走,越南就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但是,我軍並沒有選擇追擊勝利,而是選擇了撤出明津的部隊。
許多人對我們的決定感到困惑,直到30多年後,人們才明白占領河內不是我們的主要目標,因為我們的主要威懾力量是蘇聯。
越南向蘇聯投降後,蘇聯已經在我國內陸包圍了我們。 當時,我國東北和西北部與蘇聯直接相鄰,外蒙古是蘇聯的傀儡,印度是蘇聯的盟友,與我國有摩擦,西南部的阿富汗直接被蘇聯占領。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蘇聯已經對我們邊界的安全構成了威脅。 特別是在中美關係好轉、中蘇關係逐漸淪為冰點之際,蘇聯的威脅不容忽視。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與蘇聯的關係非常好,因為中國奉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蘇聯也向我方提供了全方位的幫助。
例如,在1950年簽署的《中蘇友好聯盟互助條約》中,蘇聯在短短幾年內幫助中國建設了數百個專案,並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援助資金。
當然,蘇聯也提供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和技術,幫助中國建立新的工業體系,使中國的工業技術得以迅速提高。
然而,“世界上沒有不解散的宴會”,1956年赫魯雪夫上台後,中蘇關係開始逐漸分道揚鑣。 “長波無線電事件”和“金門炮擊事件”對中蘇關係產生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勃列日涅夫的統治和傲慢態度將中蘇關係推向了無法挽回的境地。
為了威脅我國,蘇聯甚至在中蘇邊境集結了百萬軍隊,彷彿戰爭隨時可能爆發。 一方面,日本正在積極備戰,為戰爭做準備,另一方面,它已經開始尋求改善與美國的關係。
1972年,尼克森訪華後,中美關係逐步緩和和正常化,兩國關係日趨密切。 1979年元旦,中美兩國建立了外交級大使級關係,這一系列事件讓蘇聯感到不安。
當時剛剛統一的越南還把美國視為乙個巨大的威脅,而中國的支援不足也加劇了越南的不滿,樂筍對新中國產生了怨恨。
蘇聯想威懾中國,越南也想佔中國便宜,於是兩國一拍即合,簽訂了《蘇越友好合作條約》。 根據該條約,蘇聯承諾支援越南的“印度支那聯邦計畫”,並提供大量**裝置援助。
在越南處於危險之中的時候,蘇聯承諾提供軍事援助,甚至可能直接出兵。 有了蘇聯提供的先進**裝備,李端變得過於自信了,他認為自1962年以來,新中國就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對外戰爭,軍隊已經成為"懶惰"。
相比之下,自二戰開始以來一直在抵抗的越南軍隊更加士氣低落和經驗豐富。 再加上蘇聯的支援,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帶領越南戰勝中國。
不過,李端沒想到,新華的部隊還是很勇敢的,雖然在裝備上沒有優勢,但是士氣高漲,戰略部署也更加徹底,這直接給了李端一局"雷霆行動"。
當黎筍意識到這一切時,越南軍隊士氣低落,無法反擊。 而一向被視作後盾的蘇聯,從頭到尾都沒有發聲,樂筍只好放棄戰鬥。
唯一令人費解的是,既然蘇聯想利用越南威懾中國,為什麼不直接幫助越南呢?
蘇聯在1979年左右已經打了四場戰爭,無法開闢新的戰場。 他們在衣索匹亞-索馬利亞戰爭中提供了大量的空中支援,他們在阿富汗戰爭中弄髒了手,已經達到了極限。
如果中國也參與其中,蘇聯可能很難應對。 **在評論蘇聯領導人的講話時,他說,如果蘇聯不幫助越南,越南就無法單獨作戰。
但實際上,中蘇之間的緊張關係已經存在,蘇聯只是通過越南軍隊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蘇聯無法在與中國的大規模戰爭中向越南提供大規模援助。 儘管如此,中國已經表示,它已經為每一種可能性做好了準備。
然而,蘇聯在邊境上什麼也沒做,只向越南提供物質和**支援,顯示出當時的軟弱,這讓越南大失所望。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黎筍已經收斂了,越南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囂張了。
儘管如此,中國和越南之間的邊界摩擦並沒有立即消失,直到1990年才逐漸減少。 這主要是因為越南仍然希望得到蘇聯的援助,而中國不願意結束這種情況。
1.蘇聯與越南簽訂了友好條約,結成了軍事同盟。 因此,只要越南開戰,蘇聯就要提供援助,據說每年的援助額超過20億美元。
雖然蘇聯試圖在越南的幫助下削弱中國,但實際上,它不得不承擔這個“包袱”,其苦難和苦難是不言而喻的。 蘇聯的解體也產生了這一因素的影響。
蘇聯解體後,越南與中國的關係不再有利可圖,因此越南逐漸放棄了與中國的摩擦,和平與開放逐漸回到了中越邊界。
在1979年對越南的自衛反擊中,中國雖然取得了迅速的勝利,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如部隊裝備落後,士兵缺乏實戰演習。
為了彌補這些不足,在接下來的10年戰爭中,中國從主要軍區調兵對越南作戰。 這次行動不僅挫敗了越南的傲慢,而且磨礪了一支現代化的軍隊,實現了兩全其美。
總的來說,沒有絕對的贏家,因為越南的經濟在十年的戰爭中基本上不發達,而且比亞洲其他地區差得多。
最終壓倒蘇聯的越南戰爭無疑是乙個弄巧成拙的教訓。 同時,中國雖然在十年戰爭中收穫頗豐,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包括犧牲了無數士兵,浪費了國富,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也提醒我們要珍惜和平,避免不必要的戰爭,專心發展經濟。 在此,我們也對***同志的遠見卓識表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