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學也有家長群體”的話題再次引發討論和爭議。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去年12月,湖南省某重點高校發布通知,將成立家長群,同學們感覺自己彷彿回到了高中,家長們時刻都在關注。
據了解,家長小組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大學某學院成立,輔導員為組長,主要發布學校通知和成績,加強家校溝通; 另一種型別是家長自發形成的,按學校、年級、學院或班級劃分,群內沒有學校老師,家長相互交流,分享與孩子學習生活相關的資訊。
報道提到,一些主動諮詢、想進入家長群的家長,對孩子有強烈的控制欲,擔心孩子離開視線後不夠自律。 此外,很多家長都有明確的目標,“希望孩子在資源競爭中走在前面”,比如及時了解孩子的研究情況。 2022年秋天,乙個家長群截圖流傳開來,在武漢大學乙個重點班級家長群中,不少家長向學校訴求孩子科研保護的條件。
聽說大學也有家長團,會讓很多人目瞪口呆。 有人認為,建立一批大學生家長是中小學管理模式的延續,不利於大學生的自主成長。 其他人則表示,家長有必要有乙個與學校聯絡的渠道。 學校裡大部分學生都表達了對建群的不滿,“我們是實際住在校園裡的人,對學習和生活有需求或意見,但學校試圖通過家長來理解。
學校通過建立家長小組來加強家校溝通的初衷,值得肯定。 很多學生經歷過多年中學教育的嚴格管理,進入大學寬鬆的環境很容易放飛自我,家長適度參與孩子的大學生活,可以幫助新生更好地從高中過渡到大學,幫助學生規劃未來的就業和公升學。
*大學是否應有家長小組,關鍵是如何有效維護學生、家長和學校之間的溝通。 學校首先要做好公共平台發布必要的資訊,確保學生家長有一定的知情權。 如果家長表示學生需要以特定方式給予特別關注,或者學校輔導員注意到學生異常,輔導員應主動與學生家長進行一對一的溝通。
學校成立後,家長應充分徵求學生對應分發何種資訊的意見。 競賽通知、獎學金獲得者、困難學生經濟援助申請等資訊不需要家長和學生盲目同步。 再舉乙個例子,是否應該讓學生自己向大學投訴學生的研究條件?
大學教育的價值之一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他們真正進入社會之前,大學的經歷對於培養學生獨立處理個人事務的能力至關重要。 無論有沒有家長群,學校老師和家長都應該齊心協力,把握溝通的界限,給學生自由成長的空間,不要適得其反。
上游新聞 張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