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以更好、更具價效比的服務吸引客戶,才是未來房地產代理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真正底層邏輯。
全文1415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作者:陳白(財經評論員) 編輯:馬小龍 校對:劉軍。
資料對映。 照片:新華社。
房地產交易領域發生了新的變化。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越來越多的二手房主開始選擇出售自己的房子。 在此期間,在眾多社交平台上,越來越多的業主選擇直接出售房屋,而無需通過房地產經紀人。 這種“房東直銷”現象引起了市場關注。
在上乙個房地產市場快速增長的時代,房主的**和***屬於市場上爭奪的“稀缺資源”。 人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故事,即在經紀人與業主預約之前,房子就被賣掉了。 別說討價還價了,別說沒有臨時漲價算是盡職盡責的業主,更不說業主主動把房源資訊曬到網上“請關注”。
在以往的賣方市場中,由於預期、買方競爭、繁瑣的房屋交易流程等諸多原因,不僅經紀人有強烈的競價需求,還建立了買賣中介機構將房屋交易的一定比例作為中介費用標準的機制。 在一套房產以一百萬的價格起價的情況下,許多中介機構也因為積分佣金而賺了很多錢。
如果說十幾年前,中介機構看到了市場的變化並積極介入,讓租賃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好錢趕壞錢”,那麼在現在的二手房市場,更強大的力量正在顛覆這個行業以往的盈利邏輯。
隨著中國經濟更好地向高質量發展道路邁進,房地產正在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屬於中間商的“野蠻增長時代”正式結束。
*這是最好的指揮棒。 當一些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對房地產的第一預期不再像以前那樣,再加上各地出現更多的新房,房地產市場的供需結構正在經歷快速轉變。 這無疑意味著二手房交易面臨更大的交易壓力,而中介費可能是這種壓力的核心。
因為,對於購房者來說,與其支付大量的中介費,走複雜的交易流程去買二手房,不如直接直接去開發商那裡買一套新房。 在市場格局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二手房業主自然會做出理性的選擇。 在社交平台上推介房屋,直接在東方銷售,是典型的心態轉變。
更重要的是,中介機構的存在,本質上是為了解決交易過程中資訊不對稱、信任不對稱的問題。 但如今,社交平台其實可以幫助交易雙方解決這些問題。
以解決資訊不對稱為例,在社交平台演算法不斷改進的情況下,在所有者發布資訊後,平台很可能會將資訊推送給目標客戶,從而降低獲客難度。 這是以往“貨架式”房介平台難以實現的。
從信任不對稱的角度來看,與以往的中介相比,很多社交平台還需要實名制後端甚至第三方擔保功能,這進一步影響了中介的價值。
在大環境和小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房地產經紀人已經不可能再保持過去“躺著賺錢”的邏輯。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中介就沒有必要了,隨著各地樓市新政策的不斷出台,樓市交易也開始出現分化跡象。
一方面,為了解決存量問題,值得期待的調整,簡化二手房交易流程。 同時,這也對中介這個傳統行業提出了更明確、更精細的要求。 能否回歸服務業的原本邏輯,以更好、更具價效比的服務吸引客戶,才是未來中介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真正底層邏輯。
從這個角度來看,房東的直銷讓房產經紀人不再“躺著賺錢”是一件好事。 隨著越來越多的二手房主選擇在社交平台上出售自己的房屋,中介機構可能會被迫提供更好、更具成本效益的服務。 在房地產市場優惠政策頻頻出台的時候,這一點尤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