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安新聞 客戶新聞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2023年11月30日,**總書記在上海主持的長三角融合發展深度推進座談會上強調,要進一步推進長三角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公升創新能力、產業競爭力和發展水平,形成更高層次的改革開放新格局。
長三角三省一市,一幅圖,一起編織夢想,越來越打磨長三角的創新背景。 今年1月,安徽省科學技術資訊研究院聯合上海科學研究院、江蘇省科學技術資訊研究院、浙江省科學技術資訊研究院聯合發布《2023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以下簡稱《指數報告》),旨在提公升長三角協同創新源頭區域,以支援長三角高質量融合發展為評價物件。以2011年為基礎,採用20個二級指標的指標體系,對2011—2022年長三角地區協同創新發展歷程進行測評。
2011—2022年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發展情況
報告顯示,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從2011年的100點(基期)上公升到2022年的262點48點,2018年以來,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年均增速達到1117%,三省一市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加快。 從5個一級指標的變化來看,成果分享指標增幅最大,從2018年的159個增幅最大2022 年提高 24 分至 443 分26點,年均增長率29點17%;其次是資源共享指標,該指標從2018年的197上公升51 分至 277 年 202214點,年均增長率8點84%;三是創新合作指標,較2018年的133有所上公升2022年,33點上公升到186點28點,年均增長率8點72%;相對而言,產業聯動和環境扶持這兩個指標的發展增速略顯緩慢。 此外,在三省一市41個城市排名中,上海繼續發揮帶動長三角地區科技合作創新融合的引領作用,其次是杭州、南京、蘇州、合肥,成為長三角地區跨區域協同創新的重要樞紐。 與2018年相比,嘉興協同創新水平排名提公升最快,從原來的第17位提公升到2022年的第6位,安徽的阜陽、六安和宣城僅次於嘉興,分別上公升9、8、7位。
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一級指標制定。
加快創新資源匯聚。 長三角地區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個23%,接近 07個百分點。 長三角地區每萬人擁有76名研發人員20人年,幾乎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 長三角共享大型儀器數量已達4萬餘台套,價值超過522億元,為推動開放式創新與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人、資、物的加速融合,為三省一市實現重點領域“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科技融合正在加速。 長三角地區國際科技合作專案達到27916個,比2018年增長50%,41個城市全部深度參與區域科研合作網路。 長三角地區專利轉讓件數達35504件,合作發明專利件10640件,同比增長3件55 次和 177次。 三省一市之間的技術合同營業額達到186345億元,比2018年增加419倍,佔三省一市全部技術合同成交額的1396%。同時,三省一市所有技術合同的營業額佔全國技術合同營業額的27%94%,與2018年相比,這一數值提公升了近10個百分點,三省一市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為國家創新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產業創新正在加速。 長三角地區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利潤4661億元,比2018年增長34%32%,佔全國高新技術產業利潤的1 4。 長三角國家高新區企業工業總產值為83,69017億元,比2018年增長62%63%,佔國家高新區企業工業總產值的近30%。 截至2023年9月,長三三省一市地區上市公司跨區域投資企業數量已達5389家,其中上海投資企業數量最多,佔江浙安在長三角地區的跨區域投資。 15% 和 3696%。一大批鏈主力企業圍繞三省一市的發展開展合作分工和強鏈協同,孵化了一批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型企業,長三角跨區域資金流動為三省一市提供了科技創新和產業布局協調的重要動力, 並逐步形成了以資金鏈為主導的多鏈協同模式。(記者 徐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