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排名評價問題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
現在教育最大的問題是排名和比較,這讓我們的孩子吃虧最深!
近年來,我國的教育問題越來越突出,大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 雖然國家實行了“雙負擔”,但“減負”效果並不明顯。 為什麼減輕負擔這麼難? 這個問題的核心是排序和評估。
教育很難量化,但只要有成就,一切都可以量化。 很多學校都有精確到小數點的教師評分,與獎金、職稱、績效等緊密掛鉤,形成激勵機制。 然而,這樣的評估往往會對學生造成更大的傷害,很少有人真正關注他們的生活條件。
首先,教育部門對學校進行排名,學校對教師進行排名。 老師真的可以不給學生打分嗎? 雖然教育部有規定,考試成績不能公開,不能給學生排名,但學校還是用多種手段對學生進行考核,就是校長在向老師施壓“爭先爭先”。既然如此,老師怎麼能不對學生進行排名並給他們施加壓力呢?
教師如何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提高績效? 學校真的能知道那些表現不佳的教師嗎? 一些校長要求低階教師進行自我評估,一些學校減少了績效獎勵。 教師面臨著來自學校和職稱的雙重壓力,他們很難忽視自己的學業成績。
那麼,即使國家規定學校不能給學生打分,學生的經濟壓力會因此減輕嗎? 相反,負擔看起來更重。 如果評估方法保持不變,將導致學生的負擔增加。
其次,教師要想提高平均成績,就必須給學生施加壓力,這是“減負”的重要因素。 有些人認為老師給學生施加壓力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有助於他們的學習。 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住壓力。
在課堂上,有些學生最多30分,但老師會給他們施加壓力,讓他們做很多作業,以提高他們的及格率。 如果學生學習有困難,老師會毆打、責罵甚至體罰他。 在這樣的壓力下,怎麼可能不讓孩子感到沮喪?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才能和品質。 為什麼我們必須給他們好的結果? 今天的教育,甚至沒有給每個孩子正常成長的機會,如何減輕他們的負擔?
第三,在評價之前,個性化教學已經成為乙個空洞的概念,對學校和教師來說都是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似乎教育只有乙個目的——分數。 在評價面前,個性化教育成了一句空洞的口號,任何學校、每一位教師都無法實現。
如今,只有成績才是教育的唯一目標。 在分數面前,好品格一文不值,只要分數差,就是差。 每個孩子出生時都出生不好,這導致他們自信心不足。
教育管理者將注意力集中在對學校和教師的評估和衡量上,從而使評估成為規範教師的工具。 評估不是對老師的不信任,它只是一種監管工具。 老師們很有信心,不想被拋在後面。 評估產生對整個教師的控制。
第三,教育是關於教育人,而不僅僅是關於成績。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而不是機器。 然而,長期的學習壓力使兒童身心疲憊,加劇了問題。 評論是做什麼用的? 真的需要嗎?
您如何看待這個話題? 分享吧!
本文作者無意,也無意涉及任何國家、政治制度、組織、種族或個人。 本**中提供的資訊並不意味著其同意或同意任何法律、規則、意見、行動,或對其中包含的資訊的正確性負責。 文章作者不對上述或相關問題負責,也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