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被迫於1934年10月16日撤出根據地,進行長征,以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
長征初期,“左”傾機會主義者實行逃避現實,盲目逃亡,被動逃避戰爭。 英勇的紅軍雖然先後突破了敵人的四大封鎖線,到達了湘江以西地區,但損失慘重。 紅軍從出發時的8萬多人減少到渡過湘江後的3萬人,紅八軍的番號被撤銷。
在紅軍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第一任領導人改變方向,向敵軍薄弱的貴州挺進。 1935年1月,紅軍突破吳江,攻占遵義市,召開會議,確立以第一黨為首的正確領導班子。 遵義會議後,在紅軍的親自領導下,在貴州、四川、雲南邊境地區作戰,四次渡赤水河,殲滅大批敵軍,出其不意地渡過吳江南下,逼近貴陽,再向西進軍雲南,衝渡金沙江, 擺脫了數十萬敵軍的圍困攔截,取得了長征的決定性勝利。
1935年5月,紅軍強行渡過大渡河,渡過嘉金山。 6月,他們到達四川西部的茅公,與第四方面軍會合,然後一起向北進軍,越過大雪山脈,到達茅爾蓋地區。 9月,它通過荒野和泥濘的草地到達巴西、庫拉扎和阿壩地區。
紅四方面軍首領張國燾公然違抗命令,率領紅四方面軍南下紅軍。 **他***堅持北上抗日政策,率領紅軍主力沿白龍江繼續北進,攻占了拉齊口,先後突破了渭水、惠甯、景寧、平涼至固原的封鎖線,於1935年10月順利抵達陝北吳起鎮,與陝北第15軍團會合。
1935年11月,開始長征的紅二方面軍從湖南、湖北、四川、貴州根據地出發,途經湖南、貴州、雲南,1936年7月抵達西康甘子地區,加入紅四方面軍。 在張國燾的**陰謀被粉碎後,第乙個。
第2、第4方面軍立即北上,越過草原,越過閩山,於10月抵達甘肅省惠甯,與第一方面軍會合。 至此,中國工農紅軍的這一偉大戰略轉移勝利結束了。
在這次偉大的戰略轉移過程中,紅軍打了380多次仗,攻占了700多個縣城,經過了14個省,翻山越嶺,渡過了24條河流,走過了貧瘠的草原,翻越了雪山,行進了約25000裡,在歷史上被稱為“25000裡長征”。
**在《論反對帝國主義的戰略》中,他寫道:“長征是史料記載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