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0 年大流行開始以來,美國實施了大規模的現金補貼、各種稅收減免和薪資保護計畫。 其中,2020 年 3 月的 CARES 法案為每人 1,200 美元; 根據 2020 年 12 月的 CRTR 法案,每人 600 美元,根據 2021 年 3 月的 ARP 法案,每人 1,400 美元; 與此同時,美聯儲重啟量化寬鬆政策,並在兩次快速緊急行動中迅速將利率降至零,一直持續到 2022 年 3 月。
按照經濟學的基本常識,後期美國會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 但現在,美國出現了一種現象,它超出了全世界經濟學家的困惑和困惑:高增長和低通脹。 根據美國商務部近日公布的首批預估資料,2023年全年,美國經濟將增長25%,高於 19%的增長。 根據 Factset 的共識估計,經濟學家預計 2023 年的年度總體通脹率將從 31% 至 32%。其中,消費者層面的年通脹率高於65%是乙個顯著的下降。
美聯儲也繼續加息。 2023年,美聯儲將按照慣例舉行八次定期利率會議。 其中,有四次會議選擇加息; 四次會議的選擇沒有改變。 據統計,美聯儲自2022年3月以來已開啟本輪加息週期,截至2023年7月,已加息11次,累計加息525個基點。 儘管多次加息給經濟增長帶來了痛苦,但美聯儲認為這是必要和值得的,並將在很大程度上有助於將通脹率控制在2%以下。 如何解釋這種“高增長、低通脹”的現象?
安邦智庫創始人陳工先生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國勞動力市場火熱,增加了居民收入和消費,提高了經濟增長率,支撐了美元匯率,使進口商品更便宜,抑制了通貨膨脹。 具體分析如下:
在去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國利用地緣政治的影響出台了大量的產業科技政策,大量產業和產業開始回流美國。 其中,自疫情以來,美國頒布的《美國救助法案》、《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晶元法案》和《通脹削減法案》已支援晶元、新能源汽車等其他行業,總額約為5500億美元,未來總支出將達到13萬億美元。
在這些科技產業政策的支援下,美國製造業建設支出和實際投資增長明顯上公升。 根據美國商務部人口普查局的資料,2023 年 9 月,經季節性調整後,美國建築支出為 19,965 億美元,同比增長 8.8%7%。從行業來看,製造業支出的大幅增長是主要貢獻,製造業支出為1989億美元,同比增長61.19%,貢獻了同期建築支出增長的48%,自2023年初以來,月度同比增長率一直高於60%。
在此背景下,美國勞動力市場非常火爆,但由於多次加息而有所下降,全年總體保持高位。 根據美國勞工部的資料,2023 年將增加 270 萬個新工作崗位,平均每月增加 22 個50,000,高於大流行前。 其中,醫療保健、休閒和酒店業是就業增長的主要領域。 2023年,**將平均增加560,000個工作崗位,平均每月增加2個30,000個工作崗位增加了一倍多。 不過,從連續三個月的平均新增就業崗位數量來看,到2023年底已經下降到16個50,000,為2021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遠低於2023年初的3340,000人。
此外,美國勞動力參與率為625%,幾乎從年初開始 624%持平,全年保持在高位,仍為0差距為8個百分點。 美國失業率已從 2023 年初的 3 上公升4% 至 37%,增加03個百分點。 然而,從歷史區間來看,失業率仍處於歷史低位。 12月月工資也小幅上漲:美國非農員工平均時薪上公升04%,最多 3427 美元。 在過去的 12 個月裡,平均時薪增加了 41%。
由於就業率和工資增長的上公升,家庭收入大幅增加,這支援了全年消費的快速增長,但也有所下降。 相關資料顯示,美國2023年第四季度大部分消費指標較上季度均有所下降,其中消費年率錄得28%,雖然較上一季度有所下降,但仍超出市場預期。 在去年同期低基數的背景下,消費同比增長率錄得26%, 上公升 04個百分點。 其中,大宗商品按月年化率降至38%,受惠於年終黑色星期五和聖誕節期間消費者需求的增加,仍保持正增長。 年化服務費率上公升至24%,環比增長0%2%,成為拉動消費的主要力量。
家庭消費的增長支援了高經濟增長率,這反過來又支撐了美元匯率,使商品更便宜並抑制了通貨膨脹。 在降息預期下,美國家庭消費可能會進一步增加,這將繼續支援美國經濟增長。 根據密西根大學的資料,2024 年 1 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飆公升至 788,為2021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自2023年11月以來飆公升29%,為1991年以來最大的兩個月漲幅,表明消費者信心正在改善。
結語:目前,美國有一種現象,讓全世界的經濟學家感到難以置信和困惑,那就是高增長和低通脹。 儘管美聯儲的反覆加息給經濟增長帶來了陣痛,但極大地抑制了通脹。 更重要的是,借助地緣政治局勢,美國通過制定科技產業政策,吸引了大量產業回流,促進了勞動力市場火熱化,增加了居民收入和消費,提高了經濟增長率,支撐了美元匯率,使進口商品更便宜, 並抑制了通貨膨脹。(*安邦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