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軍正在利用F-18F平台整合海軍的“標準-6遠端艦對空飛彈”,這讓外界猜測,戰鬥機發射的AIM-260遠端空空飛彈專案進展不順利,有必要將“標準6”作為備用方案。
事實上,艦空飛彈作為空對空飛彈被戰鬥機發射早已,在1970年代,“標準-1”型號已經被海軍戰鬥機使用,但它被用於反雷達,即反輻射飛彈,並在越南戰爭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A-6“入侵者”攻擊機裝備了反輻射“彪-1飛彈”,理論上也可以作為空對空飛彈使用,因為在空中發射的射程可能更遠,但當時的技術水平做不到,所以只能作為空對地空對空艦**使用。
現在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美軍很可能有遠端防空計畫來整合這兩種型別,當然,AIM-260專案仍在進行中,即使這種整合成功,也可能是“備胎”,而200萬美元的“彪-6”飛彈並不適合完全用作遠端空對空飛彈。
除了我軍的“霹靂-17”和美軍的AIM-260外,俄軍的“產品-810”遠端空空飛彈(橙色箭頭表示)專案也在緩慢推進。
據說該專案始於1990年代後期,尚未投入使用,這表明它遇到了乙個重大的技術瓶頸。
“產品-810”的型號與上面蘇-57**配置圖中的型號不同,氣動布局與SA-N-7“牛虻”艦空飛彈非常相似,也與美軍的“標準”系列飛彈有些相似,採用兩個大型側帶機翼和氣動尾舵。但它與我軍的霹靂-17的空氣動力學布局有很大不同,就像“一箭”一樣。
據俄方介紹,“產品-810”射程400公里,速度6馬赫,雙推力固體發動機,彈丸直徑380公釐,發射質量600公斤,這些都是遠端空空飛彈應該具備的指標。
在“產品-810”的中間部分,用於製作炸彈牆的材料似乎很厚,這有利於攔截過載大的來襲超音速飛行器,也就是說,厚的可以很強,否則過載重量會太大,會自行破碎。
然而,這樣的空氣動力學布局似乎並不適合遠端空空飛彈,因為飛彈的載油量畢竟非常有限,如果想要射程遠,就必須減少彈體上的突起,也就是說機翼不僅有“自重”,白白浪費燃料, 還有飛行阻力,這進一步增加了燃料的損失,而短程和中程空空飛彈的這一常見部分必須盡可能去除,否則飛彈的體積和質量會非常大,導致中型戰鬥機無法安裝,例如美軍的“不朽鳥”遠端空空炸彈只能安裝在F-14上, 而且F-18根本無法使用。
蘇聯的R-33遠端空對空飛彈和巨大的MiG-31攔截器只能攜帶4枚。
俄羅斯遠端攔截飛彈遇到的另乙個瓶頸是飛彈載雷達,雖然2020年代的遠端攔截飛彈都是由戰鬥機發射並由預警機引導的,但終端攻擊仍然需要飛彈載雷達進行最後的精確鎖定,最先進的飛彈載空對空雷達是有源相控陣, 而且它正在向微型數字陣列雷達的方向發展,因為前者需要將數碼訊號轉換為模擬訊號傳輸——接收到的也是模擬訊號,然後由計算機分析成數字模型,這樣的來回切換不僅消耗能量,還可能導致訊號失真, 並且很難最終確定目標,而數字陣列雷達發射和接收數碼訊號並且不使用數碼訊號
但是,數字陣列雷達中使用的TR元件是由氮化鎵材料製成的,具有更好的射頻效果,比砷化鎵材料更節能,並且具有更高的發射功率和更長的探測範圍其中乙個主要因素,加上資金問題,導致“產品-810”專案進展緩慢。
目前,能夠研製遠端空空飛彈的國家只有中國、美國和俄羅斯,霹靂-17已經投入使用,美軍的AIM-260似乎已經完成了90%左右的研發,而俄軍的“產品-810”完成率在70%左右,但最終還是要投入使用。
隨著裝備的現代化,未來的戰鬥機及其航空彈藥將非常昂貴,空軍也將成為“貴族軍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