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相互依存,命運共同
歷史告訴我們,強國的崛起往往伴隨著弱國的衰落。 在近代中國衰弱時期,**和日本對中國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並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如今,隨著俄烏戰爭的爆發,人們不禁要問,如果俄羅斯輸了,下乙個目標會不會是中國? 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裡,國家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任何乙個國家的危機都可能影響到其他國家。
因此,中俄必須團結起來迎接挑戰,確保各自的安全與穩定。
為了更好地理解歷史,我們必須首先回顧一段時期。 1853-1856年,克里公尺亞戰爭爆發,英法爆發,同時,1856年,英法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按照常理,敵人的敵人應該是朋友,但**當時並沒有把中國**當成朋友。 當時,中國清朝正面臨內部太平天國運動和英法聯軍對外占領北京的危機。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趁著我國正處於日本侵略和中國國民黨與共產黨內戰的困難時刻,成功入侵外蒙古,導致了整個北方的不安全感。
這一行動嚴重侵犯了我國在亞洲的地緣政治安全。 從1850年代到1945年,在不到100年的時間裡,中國失去了32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外蒙古和東北。
這些領土的喪失對我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和挑戰。
蘇聯解體後,中國擺脫了數百年來來自北方的巨大威脅,從而獲得了崛起的機會,並從蘇聯地區獲得了大量的軍事技術。
從歷史上看,中國和俄羅斯之間沒有苦澀的關係。 因此,即使土地面積彼此相鄰,也不一定意味著您必須選擇背靠背。 蘇聯解體對西方國家和中國都是一件好事。
戰國時期,中國人懂得遠距離和近距離攻擊的策略,俄羅斯也不例外。 在中國、俄羅斯和美國的博弈中,誰也不想看到一方太強,因為強勢的一方對他人的利益構成威脅。
就像成吉思汗一樣,在統一蒙古之後,他將目光投向了更遠的目標。 他的東南鄰居是金國,西南鄰居是西夏,再遠一點是南宋。
當時,只有晉國對蒙古構成威脅。 結果,成吉思汗採取了雙管齊下的策略。 一方面,他以武力威脅西夏,迫使其與西夏和解,從而消除了西夏的麻煩。
另一方面,他派使者到南宋,提出聯合進攻晉國的建議。 南宋雖然由於晉國的壓力而沒有與晉國一起進攻,但採取了中立的態度,沒有干預蒙古人對晉國的進攻。
最終,晉國在接連失敗中撤退,甚至將首都遷至開封。
在中國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類似的例子。 例如,成吉思汗打敗金國後,轉而進攻西夏,最終導致了西夏的滅亡。 這些例子表明,不存在所謂的“冷嘴”關係。
只有當利益衝突上公升到需要戰爭的地步,或者在和平時期需要利用和平來促進發展時,這種情況才會發生。 也許近幾十年來我們最幸運的事情之一就是蘇聯的解體。
如果沒有蘇聯解體,中國北部將長期處於半軍事化的準備狀態,隨時準備應對來自蘇聯的威脅和攻擊。 要知道,現在的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遺產,所以隨時可能恢復過去的影響力。
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中華民族長期能夠解決北方入侵問題,這對整個文明的發展是一大福音。
三國,或三足鼎,分別象徵著北約、俄羅斯和中國,就像《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孫權和劉備的角色一樣。 然而,這三個人只是在互相利用,以限制對方的力量。
有人**認為,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上失敗,下乙個目標將是中國,這種觀點並不準確。 除非俄羅斯被徹底消滅,北約無限期擴張,否則擁有最多核**的“北極熊”不會成為歷史。
但是,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極端情況,地球可能已經被摧毀了,即使俄羅斯輸了,被削弱了,對於“東方獅子”來說,雖然有利有弊,但也不會有完全的劣勢。
中國作為東方之獅,為朝鮮和巴基斯坦兩國的和平與穩定做出了貢獻,因此這兩個國家可以被視為我們真正的盟友。